《JAVA EE企業級應用開發》第一課筆記
文章目錄
- 《JAVA EE企業級應用開發》第一課筆記
- 課程主題:三層架構與SSM框架概述
- 一、核心架構:三層架構 (MVC)
- 1. 表現層 (Presentation Layer)
- 2. 業務邏輯層 (Business Logic Layer)
- 3. 數據持久層 (Data Persistence Layer)
- 二、技術演進的核心驅動力
- 三、課程技術棧與學習路徑
- 1. 核心基礎:SSM框架
- 2. 技術展望 (后續內容)
- 四、開發環境準備
課程主題:三層架構與SSM框架概述
一、核心架構:三層架構 (MVC)
一個典型的Java Web應用請求(如用戶登錄)會經歷以下流程:
flowchart TDA[用戶點擊登錄] --> B[表現層<br>Spring MVC<br>接收請求數據]B --> C[業務邏輯層<br>Spring Framework<br>處理、加密、組織邏輯]C --> D[數據持久層<br>MyBatis<br>執行SQL查詢數據庫]D -- 查詢結果 --> CC -- 處理結果 --> BB -- 返回響應 --> E[瀏覽器提示成功/失敗]
1. 表現層 (Presentation Layer)
- 職責:接收用戶請求、返回處理結果(展示界面/數據)。
- 對應框架:Spring MVC。
- 例子:接收用戶輸入的用戶名和密碼。
2. 業務邏輯層 (Business Logic Layer)
- 職責:系統的核心。處理業務規則、數據傳遞和邏輯操作。
- 對應框架:Spring Framework。
- 例子:
- 接收表現層傳來的數據。
- 處理數據(如:將明文密碼加密)。
- 組織業務邏輯(如:決定調用數據庫進行驗證)。
- 返回最終處理結果給表現層。
3. 數據持久層 (Data Persistence Layer)
- 職責:專門負責與數據庫交互,執行CRUD操作。
- 對應框架:MyBatis。
- 例子:根據業務邏輯層的指令,執行SQL查詢,驗證用戶名和密碼是否存在且匹配,并返回查詢結果。
二、技術演進的核心驅動力
- 目的:便利與效率(“偷懶”)。
- 本質:用新技術簡化重復性工作,提高開發效率。
- 例子:
- 從 JDBC 到 MyBatis:MyBatis封裝了JDBC繁瑣的流程,讓開發者只需關注SQL本身。
- 從傳統開發到 Spring MVC:提供了結構更清晰、可配置性更強的Web開發模式。
三、課程技術棧與學習路徑
1. 核心基礎:SSM框架
- Spring -> 業務邏輯層 (核心,先學)
- Spring MVC -> 表現層
- MyBatis -> 數據持久層
- 學習順序:建議從中間的 Spring 開始,再向兩邊的Spring MVC和MyBatis拓展。
2. 技術展望 (后續內容)
- Spring Boot:在Spring基礎上簡化配置,提供“一鍵啟動”的快速開發能力。
- Spring Cloud:一套微服務解決方案的集合,用于將大型系統拆分為多個可獨立開發、部署和擴展的協同服務。
四、開發環境準備
組件 | 推薦版本 |
---|---|
JDK | 1.7+ |
服務器 (Tomcat) | 9.0+ |
數據庫 (MySQL) | 8.0 |
集成開發環境 (IDE) | IntelliJ IDEA |
總結:本節課建立了Java Web企業開發的宏觀視角,理解了請求流程、分層思想和SSM框架的角色,為后續深入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