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larBP-陽光新能源旗下分布式光伏光儲智能評估設計軟件 iSolarBP是陽光新能源打造的分布式光伏/光儲項目智能設計平臺。提供無人機自動勘測、3D建模、高精度發電仿真、光儲容量優化與經濟分析一站式服務,助力開發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優化投資收益。https://isolar-bp.sungrowplant.com/isolarbp#/login?qrcodeId=1952935811768705025
在分布式光伏項目推進過程中,“模式選擇” 常成為從業者的核心困境:純光伏、純儲能、“光伏 + 儲能”,三種模式看似各有優勢,實則選對可讓項目收益顯著提升,選錯則可能導致資源浪費、成本超支,甚至直接影響項目可行性。
事實上,模式選擇絕非 “拍腦袋” 決定,需圍繞場地條件、用電需求、政策環境及收益目標綜合研判。而 iSolarBP 的多模式評估功能,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關鍵 —— 它將模式選擇從 “經驗驅動” 轉向 “數據驅動”,讓最優方案清晰可見。
先搞懂:三種模式的核心邏輯與適用場景
在借助工具評估前,先梳理三種模式的核心特點與適用邊界,建立初步判斷框架,避免盲目踩坑。
1. 純光伏模式:適合 “用電穩定、求快速回本” 的場景
純光伏模式以太陽能發電為核心,發電優先滿足自身用電需求,多余電量可依據當地并網政策售賣,是當前分布式項目中最基礎的模式。
適用場景
- 用電端特征:工廠、產業園區等用電負荷穩定且持續(如白天生產用電集中)的場景,能最大程度消納光伏電量;
- 政策與經濟條件:當地電價較高(如工商業電價超 0.8 元 / 度)、并網流程簡化(如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政策明確),且峰谷電價差較小(不足 0.3 元 / 度),無額外儲能收益空間;
- 項目目標:預算有限,追求短周期回本(通常期望 5-7 年投資回收期),對供電穩定性要求不高。
潛在痛點
- 供電依賴電網:陰天、夜間等無光照時段,需 100% 依賴電網供電,無法應對電網停電;
- 并網風險:若當地電網消納能力不足(如區域變壓器容量飽和),多余電量可能被限制上網,導致發電量浪費、收益縮水。
2. 純儲能模式:適合 “峰谷價差大、需應急供電” 的場景
純儲能模式不依賴自主發電,核心邏輯是 “低谷充電、高峰放電”—— 在電價低谷時段(如夜間)從電網購電儲存,高峰時段(如白天工商業用電高峰)放電自用或參與電網調峰,賺取電價差收益;同時可作為應急電源,應對突發停電。
適用場景
- 電價條件:當地峰谷電價差超 0.5 元 / 度(如部分省份工商業峰谷差達 0.7-0.9 元 / 度),具備明確收益空間;
- 用電需求:醫院、數據中心、精密制造車間等對供電穩定性要求極高的場景,需應急備電避免停電損失;
- 政策紅利:可參與電網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如虛擬電廠項目),獲取額外政策補貼或服務收益。
潛在痛點
- 收益天花板明顯:若峰谷電價差縮小(如政策調整),收益會直接下滑;
- 后期成本高:儲能電池壽命通常為 8-10 年,到期后需更換電池,增加后期運維成本;
- 無自主發電能力:完全依賴電網充電,若電網停電且無備用電源,儲能設備也無法供電。
3. “光伏 + 儲能” 模式:適合 “追收益最大化、求自主供電” 的場景
“光伏 + 儲能” 模式融合前兩者優勢,形成 “發電 - 儲電 - 用電” 閉環:白天光伏發電優先自用,多余電量存入儲能設備;夜間或無光照時,儲能設備放電供電,同時可應對電網停電,實現 “自發自用、余電儲存、應急備用” 三重價值。
適用場景
- 綜合條件匹配:當地有明確峰谷電價差(0.3-0.5 元 / 度以上),且場地光照條件好(年有效光照小時數超 1200 小時),可同時賺取 “發電收益 + 電價差收益”;
- 用電與政策需求:工廠白天用電高峰與光伏發電高峰重合(如 9:00-17:00),需儲能 “削峰填谷”;或當地有 “光儲一體化” 補貼政策(如額外度電補貼、投資補貼),可提升綜合收益;
- 供電目標:希望降低對電網依賴(如規避電網限電風險),同時兼顧應急供電需求。
潛在痛點
- 初始投資高:相比純光伏,需額外投入儲能設備成本(約占項目總投資的 30%-50%);
- 配置難度大:需精準匹配光伏裝機量與儲能容量,若配置不當(如 “大光伏 + 小儲能” 導致余電浪費,“小光伏 + 大儲能” 導致儲能閑置),會直接拉低收益。
破局:用 iSolarBP 多模式評估,3 步鎖定最優方案
面對 “既符合光伏條件、又有峰谷價差、還需應急供電” 的復雜場景,僅靠經驗判斷已無法精準權衡。此時,iSolarBP 的多模式評估功能,通過 “定制化數據計算 + 可視化對比”,讓不同模式的收益差異、投資周期一目了然。
第一步:快速創建項目,導入基礎數據
登錄 iSolarBP 后,選擇 “新建分布式項目”,輸入項目所在地(自動匹配當地電價、光照數據)、場地面積(或光伏裝機目標)、用電負荷曲線(可上傳工廠實際用電數據,或選擇行業模板),完成基礎信息錄入 —— 無需手動搜集政策、氣象數據,系統已內置全國各省(市)的電價政策、多年平均光照數據,確保數據精準性。
第二步:選擇評估模式,設置核心參數
在 “模式評估” 模塊,勾選需對比的模式(純光伏、純儲能、“光伏 + 儲能”),并設置各模式的核心參數:
- 純光伏:選擇并網類型(“自發自用、余電上網” 或 “全額上網”)、逆變器效率等;
- 純儲能:設置充放電時段(匹配當地峰谷電價時段)、儲能電池類型(如磷酸鐵鋰)、循環壽命等;
- “光伏 + 儲能”:同步設置光伏裝機量、儲能容量、儲能充放電策略(如 “優先消納光伏余電” 或 “峰谷套利優先”)。
第三步:一鍵生成報告,對比差異定方案
點擊 “開始評估” 后,系統會在幾分鐘內完成計算,生成多維度對比報告:
- 收益維度:展示三種模式的年發電量(或充放電量)、年收益、度電成本(LCOE)、投資回收期;
- 風險維度:分析各模式下的 “電網依賴度”“余電浪費率”“停電損失風險”;
- 成本維度:拆解各模式的初始投資、運維成本、后期更換成本(如儲能電池)。
報告支持 PDF、WORD、PPT 三種格式導出,數據圖表清晰(如收益對比柱狀圖、投資回收期折線圖),無需額外排版,可直接用于向領導匯報或與客戶溝通 —— 徹底告別 “人工算表半天,結果還易出錯” 的困境。
真實案例:江蘇某工廠用 iSolarBP,從 “純光伏” 轉向 “光儲結合”
江蘇某制造工廠(年用電量約 800 萬 kWh,白天 8:00-20:00 為用電高峰),最初計劃采用純光伏模式(裝機 1MW),但通過 iSolarBP 評估后,發現了更優解:
評估維度 | 純光伏模式 | “光伏 + 儲能” 模式(1MW 光伏 + 500kWh 儲能) |
---|---|---|
年發電量 / 收益 | 120 萬 kWh,年收益約 60 萬元 | 120 萬 kWh(光伏)+ 峰谷套利收益 15 萬元,年總收益 75 萬元 |
投資回收期 | 7 年 | 8 年 |
停電應對能力 | 無(停電即停產) | 可支撐關鍵設備供電 4 小時,減少停電損失 |
實際附加價值 | 無 | 2023 年因電網檢修停電 2 次,儲能避免損失約 10 萬元 |
最終,工廠綜合長期收益與供電穩定性,選擇 “光伏 + 儲能” 模式。項目落地后,實際年收益與 iSolarBP 評估結果偏差僅 3%,且成功規避了 2 次停電導致的生產損失,遠超預期。
結語:選對工具,讓分布式項目少走彎路
分布式光伏模式選擇的核心,是 “用數據匹配需求”—— 而 iSolarBP 不僅解決了模式評估的難題,更覆蓋了分布式項目全周期:從無人機踏勘(自動生成場地建模)、發電量精準仿真,到方案尋優、經濟分析,一站式打通 “從場地到落地” 的關鍵環節。
如果你正為分布式光伏模式選擇糾結,或想提升項目推進效率,不妨試試 iSolarBP。現在留言分享你的項目困境,即可免費申請 7 天軟件試用權限,讓數據幫你做決策,讓項目收益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