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礦業開發向深部復雜地層進軍的過程中,隨鉆測量技術是控制鉆井定向打孔質量和提升長距離鉆探中靶精度的核心手段,煤礦井下定向鉆孔、瓦斯抽放孔、探放水孔等關鍵工程面臨著一系列特殊挑戰:強磁干擾、劇烈振動、空間受限等惡劣條件。最新推出的ER-Gyro-15 MEMS 陀螺工具定向短節,實現了礦用隨鉆測量的技術突破,為礦業鉆探與能源勘探提供了核心技術支撐。
礦井的特殊挑戰
井下存在大量鋼制套管、鉆桿設備、動力電纜和電氣設備,這些設施形成了復雜的強磁干擾場。此外,礦區地層中往往含有鐵磁性礦物,進一步加劇了磁干擾程度。在這種環境下,傳統磁通門無法提供可靠的方位數據,導致鉆井軌跡偏差,嚴重影響鉆井質量和效率。
MEMS陀螺定向短節優勢有哪些?
其工作原理可概括為“自主尋北”與“捷聯慣性測量”兩大核心。
自主尋北:找到地下的“真北”方向
ER-Gyro-15采用基于地球自轉角速度感應的陀螺定向技術,這一技術完全不依賴磁場。設備內置的高精度三軸MEMS陀螺儀能夠準確感知地球自轉角速度,通過先進的算法處理,實現自主尋北和精確方位測定。
捷聯慣性測量技術
MEMS 陀螺定向短節不僅是單一設備的升級,更代表著礦用隨鉆測量從傳統經驗依賴型向數據驅動型的轉變。ER-Gyro-15 采用最新三軸 MEMS 陀螺與三軸 MEMS 加計組成的捷聯慣性測量系統,可實現三大核心功能:
一是可隨鉆輸出方位角、井斜角、工具面角等關鍵參數,方位角可達0.5°,井斜角0.1°,陀螺工具面角1/secL,測量范圍全面覆蓋 0~360°方位角與 0~180°井斜角。這種多參數協同測量能力為鉆孔軌跡提供了完整數據支撐。
二是載體姿態信息輸出,可提供載體的關鍵姿態參數;三是姿態保持功能,20分鐘姿態保持精度≤0.2°。
陀螺定向短節硬件與性能特性
小巧堅固:Φ25.4/30mm × 120mm的圓柱形設計,重量小于150g,能嵌入各種礦用鉆具的有限空間內,27mm的探管/鉆桿都能輕松嵌入。全固態+內臺體設計,無活動部件,具備卓越的抗沖擊和抗振動能力。
快速對準能力:30秒內即可完成對準,方位精度達到1°;90秒內完成精對準,方位精度提升至0.5°。這種快速對準能力大大縮短了鉆井準備時間,提高了作業效率。特別是在需要頻繁起鉆的作業中,時間節省效果更加顯著。
多模式測量功能:ER-Gyro-15支持隨鉆測量、點測和連續測量三種工作模式,能夠滿足不同作業階段的需求。在定向鉆井階段采用隨鉆測量模式,在軌跡驗證階段采用點測模式,在長距離鉆進階段采用連續測量模式,這種靈活性大大提升了設備的實用價值。
ER-Gyro-15 MEMS陀螺定向短節以其創新的技術特性和卓越的性能表現,為礦用隨鉆測量帶來進步。其抗磁干擾、抗振動、耐高溫、小型化和高精度等特性,完美解決了礦山特殊環境下的測量難題。在煤礦井下定向鉆孔、瓦斯抽放孔、探放水孔、地面勘探孔和煤層氣開采水平分支井等應用中,都表現出優異的性能和可靠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