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嵌入式系統概述
-
定義
- 為特定應用構建的專用計算機系統,軟硬件緊密結合,滿足功能、可靠性、成本、體積、功耗等嚴格要求。
- 核心特征:專用性強、技術融合(計算機+通信+半導體技術)、軟硬一體以軟件為主、資源受限、程序固化在非易失存儲器中。
-
組成
組件 功能說明 嵌入式處理器 抗惡劣環境(分民用級[0,70]℃、工業級[-40,85]℃、軍用級[-55,150]℃),如MPU、MCU、DSP、GPU、SoC 支撐硬件 存儲器(ROM/RAM)、定時器、I/O接口(串口/USB/JTAG)、專用硬件(如傳感器) 嵌入式操作系統 管理資源,具備實時性、可剪裁性、安全性(如VxWorks、Android) 支撐軟件 提供公共服務(如運行時庫),以庫形式被應用調用 應用軟件 完成特定功能的業務邏輯程序 -
分類
- 按實時性:
- 強實時系統:必須在嚴格時限內響應(如航天控制)。
- 弱實時系統:允許輕微延遲(如智能家居)。
- 按安全性:
- 安全攸關系統:失效會導致重大損失(如醫療設備)。
- 非安全攸關系統:失效影響較小(如消費電子)。
- 按實時性:
二、嵌入式軟件架構與特點
1. 分層架構(圖2-14)
層級 | 功能 |
---|---|
硬件層 | 處理器、存儲器、I/O接口等物理設備 |
抽象層(HAL/BSP) | 硬件抽象層(HAL)虛擬化硬件資源;板級支持包(BSP)驅動硬件芯片 |
操作系統層 | 內核(任務/內存/通信管理)、文件系統、網絡協議棧(TCP/IP)、可配置組件(GUI/設備管理) |
中間件層 | 嵌入式數據庫、OpenGL、DDS/CORBA等,實現跨技術資源共享 |
應用層 | 具體業務邏輯軟件 |
2. 嵌入式軟件核心特點
- 可剪裁性:靜態編譯/動態庫移除冗余模塊(如定制OS功能)。
- 可配置性:數據驅動/配置表適應不同場景(如調整通信協議)。
- 強實時性:表驅動/匯編優化確保任務時限(EDF調度算法)。
- 高安全性:遵循編碼標準(如DO-178航空軟件A~E安全等級)。
- 高可靠性:容錯/余度設計(如雙機熱備)。
- 確定性:靜態資源分配避免運行時異常(如固定內存池)。
三、開發環境與工具
-
交叉開發模式
- 宿主機(PC):代碼編輯、編譯、調試。
- 目標機(嵌入式設備):運行固化程序。
- 工具鏈:Eclipse框架(支持JDK/CDT)、交叉編譯器、調試代理(Agent)。
-
開發環境特點
- 開放式架構(支持第三方工具集成)、可移植性(跨平臺)、實時性優化(編譯器代碼優化)。
四、重點考點與典型考題
考點1:嵌入式處理器類型
考題:
下列哪種處理器適合實時信號處理?
A. MPU
B. MCU
C. DSP
D. GPU
答案:C(DSP采用哈佛結構,專為算法優化)
考點2:實時系統調度算法
考題:
在強實時系統中,若任務截止時間嚴格,應優先采用哪種調度算法?
A. 輪轉調度
B. EDF(最早截止時間優先)
C. 靜態優先級
D. FIFO
答案:B(EDF動態分配優先級確保時限)
考點3:安全攸關系統設計
考題:
提高嵌入式軟件安全性的方法不包括?
A. 冗余設計
B. 動態內存分配
C. 故障模式分析(FMECA)
D. 代碼審查
答案:B(動態分配易導致不可預測行為,違反確定性原則)
五、總結
- 嵌入式系統 = 專用硬件 + 實時軟件 + 嚴格約束。
- 設計核心:軟硬件協同、資源優化、安全可靠。
- 趨勢:IoT/云技術推動低功耗、高集成度發展(如邊緣計算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