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SIS 優劣解距離法總結
1. 基本思想
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方法通過計算方案與正理想解(最優值)和負理想解(最劣值)的距離,來評價方案的優劣。
- 接近正理想解,遠離負理想解 → 方案更優。
2. 主要步驟
(1) 構造決策矩陣
設有 mmm 個方案,nnn 個評價指標:
X=(xij)m×n,i=1,…,m,?j=1,…,nX = (x_{ij})_{m \times n}, \quad i=1,\ldots,m,\ j=1,\ldots,nX=(xij?)m×n?,i=1,…,m,?j=1,…,n
(2) 數據歸一化
不同指標量綱不同,需要無量綱化。常見方法:
- 向量歸一化(TOPSIS 常用、標準化處理):
rij=xij∑i=1mxij2r_{ij} = \frac{x_{ij}}{\sqrt{\sum_{i=1}^m x_{ij}^2}}rij?=∑i=1m?xij2??xij?? - 極值歸一化(Min-Max Normalization):
rij=xij?min?(xj)max?(xj)?min?(xj)(正向化處理)r_{ij} = \frac{x_{ij} - \min(x_j)}{\max(x_j) - \min(x_j)}\quad(正向化處理)rij?=max(xj?)?min(xj?)xij??min(xj?)?(正向化處理)
(3) 加權歸一化
若指標權重為 wjw_jwj?,則:
vij=wj?rij,j=1,…,nv_{ij} = w_j \cdot r_{ij}, \quad j=1,\ldots,nvij?=wj??rij?,j=1,…,n
(4) 確定正負理想解
- 對于效益型指標(越大越好):
vj+=max?ivij,vj?=min?ivijv_j^+ = \max_i v_{ij}, \quad v_j^- = \min_i v_{ij}vj+?=maxi?vij?,vj??=mini?vij? - 對于成本型指標(越小越好):
vj+=min?ivij,vj?=max?ivijv_j^+ = \min_i v_{ij}, \quad v_j^- = \max_i v_{ij}vj+?=mini?vij?,vj??=maxi?vij?
得到:
A+=(v1+,v2+,…,vn+),A^+ = (v_1^+, v_2^+, \ldots, v_n^+), \quadA+=(v1+?,v2+?,…,vn+?),
A?=(v1?,v2?,…,vn?)A^- = (v_1^-, v_2^-, \ldots, v_n^-)A?=(v1??,v2??,…,vn??)
(5) 計算與理想解的距離
- 與正理想解的距離:
Di+=∑j=1n(vij?vj+)2D_i^+ = \sqrt{\sum_{j=1}^n (v_{ij} - v_j^+)^2}Di+?=∑j=1n?(vij??vj+?)2? - 與負理想解的距離:
Di?=∑j=1n(vij?vj?)2D_i^- = \sqrt{\sum_{j=1}^n (v_{ij} - v_j^-)^2}Di??=∑j=1n?(vij??vj??)2?
(6) 計算貼近度系數
定義方案 iii 的貼近度:
Ci=Di?Di++Di?,0≤Ci≤1C_i = \frac{D_i^-}{D_i^+ + D_i^-}, \quad 0 \leq C_i \leq 1Ci?=Di+?+Di??Di???,0≤Ci?≤1
- CiC_iCi? 越大,說明方案越接近理想解,排序越靠前。
3. 方法特點
- 能處理多指標綜合評價問題。
- 不需要嚴格的指標分布假設。
- 結果直觀:貼近度 Ci∈[0,1]C_i \in [0,1]Ci?∈[0,1]。
- 缺點:依賴于權重選擇,極端值敏感。
4. 常見應用場景
- 方案優選(如最佳選址、最佳投資方案)
- 風險評價(如供應鏈風險、金融風險)
- 綜合評價(如高校綜合排名、城市競爭力)
5. 小結
TOPSIS 方法步驟簡潔,計算清晰,特別適用于數學建模競賽中的綜合評價類問題。
流程總結:
原始矩陣 → 歸一化 → 加權 → 正負理想解 → 距離計算 → 貼近度系數 → 排序
歸一化、距離法和標準化的區別與聯系
1. 概念區別
- 歸一化:不僅能將結果劃到 ([0,1]) 區間,還能使結果的和為 1。
- 標準化:是為了消除不同量綱的影響,常見方法是 Z-score 標準化。
- 距離法:幾何意義是每個值所占的線段比例,用于衡量與理想解的接近程度。
2. 結果范圍
- 距離法 和 標準化 都能使結果落到 ([0,1]) 區間,但不能保證和為 1。
- 歸一化 可以保證數據范圍在 ([0,1]),并且使和為 1(如向量歸一化)。
3. 最大值與最小值的選擇
- 使用距離法時,需要確定每個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對于很多指標(例如 GDP 增速),并不存在理論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此時應選取給定數據中的最值作為參照。
4. 對比表格
方法 | 主要目的 | 結果范圍 | 是否和為 1 | 是否依賴最大/最小值 |
---|---|---|---|---|
歸一化 | 消除量綱,映射到固定區間 | ([0,1]) | ? 是 | 依賴(極值歸一化) |
標準化 | 消除量綱,均值 0 方差 1 | 理論上 ((-\infty, +\infty)),特殊情況可落在 ([0,1]) | ? 否 | 不依賴 |
距離法 | 計算數據在區間中的比例關系 | ([0,1]) | ? 否 | ? 必須依賴最值 |
5. 小結
- 歸一化 → 消除量綱,結果在 ([0,1]),和為 1。
- 標準化 → 消除量綱,結果可能在 ([0,1]),但和不為 1。
- 距離法 → 依賴最大值和最小值,結果反映數據在區間上的比例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