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完成了workshop2,進度有點慢,但是記錄一下極為愚蠢的一輪輪問答和思考~!(還是有點成就感的)
ps:【】內為我的提問
1?導入語句(ES6 模塊導入語法)
【import CatHappiness from "../modules/CatHappiness.js";//這種語句是怎么寫的,實際上我們需要手敲這個路徑嗎?】
這種導入語句(ES6 模塊導入語法)在 JavaScript/TypeScript 中用于引入其他文件中的模塊,路徑的寫法和是否需要手敲取決于具體開發場景和工具:
路徑的含義
../modules/CatHappiness.js
?是相對路徑:..
?表示當前文件所在目錄的上一級目錄/modules/
?是存放模塊的文件夾CatHappiness.js
?是具體的模塊文件
是否需要手敲路徑?
- 簡單項目 / 新手階段:可能需要手動輸入,尤其是文件結構簡單時,直接根據文件夾層級關系編寫路徑即可。
- 現代開發工具:幾乎不需要手敲!主流編輯器(如 VS Code)會自動提示路徑,輸入文件名時會自動補全相對路徑,甚至能識別文件移動后的路徑變更并自動修正。
- 框架 / 構建工具:在 Vue、React 等框架中,還可以配置別名(如用?
@
?代替?src/
?目錄)簡化路徑,進一步減少手動編寫的復雜度。
例如在 VS Code 中,輸入?import CatHappiness from './
?后,編輯器會自動列出可選文件,選中即可自動生成正確路徑,無需手動拼寫。
2??ES6 模塊系統中的默認導出語法
(1)【export default CatHappiness;//這啥意思,這就導出為組件了嗎】
export default CatHappiness;
?是 ES6 模塊系統中的默認導出語法,作用是將?CatHappiness
?這個對象(可能是組件、類、函數等)暴露出去,供其他文件通過?import
?語句引入使用。
是否導出為 “組件”,取決于?CatHappiness
?本身是什么:
- 如果?
CatHappiness
?是一個 React 組件(比如函數組件或類組件)、Vue 組件等,那么這行代碼就會將其作為默認組件導出。 - 如果它是一個普通的類、函數或對象,這行代碼只是導出這個實體,不一定是 “組件”。
默認導出的特點:
- 一個文件中只能有一個?
export default
(默認導出)。 - 引入時可以自定義名稱,比如?
import MyCat from '../modules/CatHappiness.js'
?也是合法的。 - 與 “命名導出”(
export const CatHappiness = ...
)不同,默認導出在導入時不需要加花括號?{}
。
所以這行代碼的核心是 “導出”,是否為 “組件” 取決于被導出的內容本身的類型。
(2)【就是要放在CatHappiness.js結尾的東東嗎?】
是的,通常這行代碼會放在?CatHappiness.js
?文件的末尾,用于明確導出模塊的默認內容。
具體來說,一個完整的?CatHappiness.js
?文件結構可能是這樣的:
javascript
// 定義 CatHappiness(可能是組件、類、對象等)
const CatHappiness = {// ... 具體邏輯
};// 或者是一個函數組件
function CatHappiness() {// ... 組件邏輯
}// 在文件末尾導出,供其他文件導入使用
export default CatHappiness;
這樣的寫法符合模塊化開發的規范:先定義內容,最后通過?export default
?明確導出,讓其他文件能清晰地知道這個模塊的默認導出是什么。
當然,也可以在定義時直接導出(比如?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atHappiness() {...}
),但放在末尾導出的方式更常見,尤其是當模塊邏輯較長時,能讓代碼結構更清晰。
(3)【類似于一個我寫完了這個組件,現在導出來它叫這個名字,你可以調用這個名字import使用】
完全理解非常準確!
可以這么理解:當你在?CatHappiness.js
?中完成了組件的編寫后,用?export default CatHappiness;
?這句話 “標記” 它 —— 相當于告訴程序:“這個組件我寫完了,對外公開的名字就叫?CatHappiness
,其他文件可以通過這個名字來引入使用它”。
其他文件要用到時,就可以通過?import CatHappiness from '../modules/CatHappiness.js'
?來 “召喚” 這個組件,之后就能像使用內置功能一樣調用它了。
這就像給組件貼了個標簽,方便其他地方 “按名取用”,是模塊化開發中非常基礎且重要的機制。
(4)【要是沒有這句還可以用嗎】
如果沒有?export default CatHappiness;
?這句導出語句,其他文件無法通過?import
?引入并使用這個組件,因為模塊系統默認會將文件內容封裝起來,不對外暴露。
具體來說:
- 如果缺少導出語句,
CatHappiness
?就只是當前文件內部的一個 “局部變量”,外部文件無法訪問。 - 此時若在其他文件中寫?
import CatHappiness from '../modules/CatHappiness.js'
,會報錯(提示 “沒有默認導出”)。
如果不想用默認導出,也可以用命名導出的方式,例如:
javascript
// 在 CatHappiness.js 中
export const CatHappiness = { ... }; // 命名導出
然后在其他文件中這樣引入:
javascript
import { CatHappiness } from '../modules/CatHappiness.js'; // 注意加花括號
總之,必須通過?export
?相關語法明確導出,其他文件才能使用該模塊中的內容,這是 JavaScript 模塊化規范的要求。
(5)【我明白了,就是一個命名導出封裝的操作,如果沒有寫在結尾或者根本沒寫就是不行的】
你的理解很到位!簡單來說:
- JavaScript 的模塊系統默認是 “封閉” 的,文件里的內容就像裝在一個封閉的盒子里。
export
(包括默認導出?export default
?或命名導出?export const xxx
)相當于在盒子上開了個 “出口”,讓外部能拿到里面的東西。- 如果沒寫任何?
export
?語句,這個盒子就是完全封閉的,外部文件無法訪問里面的內容,自然也就無法使用?CatHappiness
?了。
所以無論是放在結尾還是定義時直接導出(比如?export default function CatHappiness() {}
),核心是必須有明確的導出語句,外部才能正常引入使用。這是模塊化開發的基本規則,確保了代碼的封裝性和依賴關系的清晰性。
3?什么時候要用到prop傳遞?
在 Web 組件開發(尤其是 React、Vue 等框架中),prop
(屬性)是組件之間傳遞數據的核心方式。當你需要將數據從父組件傳遞到子組件時,就需要用到?prop
。
舉個簡單的例子理解:
假設你有兩個組件:
- 父組件?
App
(管理貓咪的整體狀態) - 子組件?
CatCard
(展示單只貓咪的信息和幸福感)
當?App
?中存儲了?catHappiness: 80
?這個數據,而?CatCard
?需要顯示這個 “幸福感數值” 時,就需要通過?prop
?把數據傳過去:
jsx
// 父組件 App
function App() {const catHappiness = 80; // 父組件中的數據return (// 通過 prop 把數據傳給子組件,這里的 "happiness" 就是 prop 名稱<CatCard happiness={catHappiness} />);
}// 子組件 CatCard
function CatCard(props) {// 子組件通過 props 接收父組件傳來的數據return <div>貓咪幸福感:{props.happiness}分</div>;
}
什么時候需要用 prop 傳遞?
- 數據從父到子流動:當子組件需要依賴父組件的數據才能渲染時(比如上面的幸福感數值)。
- 組件復用場景:同一個子組件需要根據不同數據展示不同內容時(比如多個?
CatCard
?展示不同貓咪的幸福感)。 - 配置子組件行為:父組件可以通過 prop 控制子組件的樣式或功能(比如?
<CatCard isHappy={true} />
?控制顯示開心 / 不開心的表情)。
簡單說,prop
?就像組件之間的 “快遞”,負責把父組件的信息安全送到子組件手中,是組件通信最基礎的方式。
(1)【當子組件需要依賴父組件的數據才能渲染時?什么意思,我設計了一個按鈕統計點擊次數作為貓咪幸福指數,也就是這個鼠標點擊輸入次數就是父組件的嗎?我怎么知道要用prop?】
我們結合你的 “按鈕統計點擊次數作為貓咪幸福指數” 的場景來理解,就很容易明白什么時候需要用 prop 了:
假設你的組件結構是這樣的:
- 父組件:
CatDashboard
(負責管理 “幸福指數” 數據,比如記錄按鈕點擊次數) - 子組件:
HappinessDisplay
(負責展示幸福指數的數值和樣式)
為什么需要用 prop?
數據的 “歸屬權” 在父組件
點擊次數(幸福指數)是通過父組件的按鈕產生的,這個數據應該 “存” 在父組件里(比如用?useState
?管理)。
子組件?HappinessDisplay
?只負責 “展示”,不負責 “管理數據”,所以它需要父組件把數據 “傳” 給它。具體代碼示例:
jsx
// 父組件:管理數據(點擊次數) function CatDashboard() {// 幸福指數數據存在父組件const [catHappiness, setCatHappiness] = useState(0);// 點擊按鈕增加幸福指數const handleClick = () => {setCatHappiness(prev => prev + 1);};return (<div><button onClick={handleClick}>摸貓咪</button>{/* 通過 prop 把數據傳給子組件 */}<HappinessDisplay value={catHappiness} /></div>); }// 子組件:只負責展示,依賴父組件傳來的數據 function HappinessDisplay(props) {// 通過 props 接收父組件的數據return <div>貓咪幸福指數:{props.value}</div>; }
怎么判斷什么時候用 prop?
核心看兩個問題:
- 數據是誰 “產生” 或 “擁有” 的?
如果數據是 A 組件創建 / 修改的,A 就是 “數據所有者”(通常是父組件)。 - 另一個組件 B 是否需要用到這個數據?
如果 B 組件需要用 A 的數據來渲染(比如展示、根據數據判斷樣式等),就必須通過 prop 從 A 傳到 B。
在你的場景中:
- 點擊次數(幸福指數)由父組件的按鈕產生(父組件擁有數據)
- 展示組件需要用這個數據來顯示具體數值(子組件依賴數據)
所以必然需要用 prop 傳遞。
簡單說:數據在哪,誰需要用,就從哪傳到哪,這就是 prop 的核心用途。
4??state
(狀態)的核心作用
state
(狀態)的核心作用是管理 “會變化的數據”,而不是 “不會變的數據”。那些固定不變的常量(比如默認名稱、基礎樣式值)通常直接定義成普通變量就行,不需要用?state
。
我們結合你的 “貓咪幸福指數” 場景,具體說說?state
?的作用和用法:
1.?state
?管理 “會變化的數據”
state
?是組件內部用來存儲動態數據的容器,當數據發生變化時,組件會自動重新渲染,更新頁面展示。
比如你的 “點擊次數統計”:
- 初始點擊次數是?
0
(初始狀態) - 每次點擊按鈕,次數會?
+1
(狀態變化) - 頁面需要實時顯示最新的次數(狀態變化 → 重新渲染)
這時候就必須用?state
?來管理,代碼示例:
jsx
function CatDashboard() {// 用 useState 定義一個“會變化”的狀態(初始值 0)const [catHappiness, setCatHappiness] = useState(0); // 點擊按鈕時,通過 setCatHappiness 修改狀態const handleClick = () => {setCatHappiness(prev => prev + 1); // 狀態更新,組件會重新渲染};return (<div><button onClick={handleClick}>摸貓咪</button><p>幸福指數:{catHappiness}</p> {/* 實時顯示最新狀態 */}</div>);
}
2. 不會變的數據,不用?state
如果數據從始至終都不會變(比如默認的標題、固定的提示文字),直接定義成普通變量即可,不需要?state
:
jsx
function CatDashboard() {// 不會變的常量,直接定義const catName = "咪咪"; // 固定名稱,不會變const maxHappiness = 100; // 最大指數,固定值// 會變化的點擊次數,用 state 管理const [catHappiness, setCatHappiness] = useState(0); return (<div><h2>{catName}的幸福指數</h2><button onClick={() => setCatHappiness(prev => Math.min(prev + 1, maxHappiness))}>摸一下</button><p>當前:{catHappiness}/{maxHappiness}</p></div>);
}
總結:state
?的核心特點
- 管理變化的數據:當數據需要隨著用戶操作(點擊、輸入等)或其他事件更新時,必須用?
state
。 - 觸發重新渲染:
state
?一旦通過?setXxx
?方法修改,組件會自動重新渲染,頁面展示最新數據。 - 局部性:
state
?是組件 “私有的”,默認只能在當前組件內使用;如果子組件需要,就通過?prop
?傳遞(這就是?state
?和?prop
?經常配合使用的原因)。
簡單說:會變的、需要實時展示的數據用?state
,不變的常量直接定義~
5?no props 的組件
(1)【有的時候說no props 的組件其實就是沒有涉及到數據的吧?】
“no props 的組件”(即不接收任何 props 的組件)并不完全等同于 “沒有涉及到數據”,而是指它不依賴外部(父組件)傳來的數據,數據可能來自組件內部。
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
1. 完全無數據的組件(真正 “沒涉及數據”)
這類組件純粹是靜態 UI,不需要任何數據,只負責展示固定內容,比如:
- 一個固定文本的提示框(“點擊按鈕增加貓咪幸福感”)
- 一個靜態的裝飾性圖標(比如貓咪的默認頭像)
示例:
jsx
// 無 props,也無內部數據的組件
function CatIcon() {return <img src="cat-default.png" alt="貓咪圖標" />;
}
這類組件確實 “沒有涉及數據”,也不需要 props。
2. 有內部數據,但不依賴外部的組件(有數據,但 “no props”)
更常見的情況是:組件有自己的內部數據(用 state 管理),但這些數據不依賴父組件,所以不需要接收 props。
比如你的 “按鈕統計點擊次數”,如果這個功能完全在組件內部實現(數據自己存、自己用),就可以是一個 no props 組件:
jsx
// 有內部數據(點擊次數),但不需要 props 的組件
function CatHappinessCounter() {// 數據存在組件內部,不依賴外部const [count, setCount] = useState(0); return (<div><button onClick={() => setCount(c => c + 1)}>摸貓咪</button><p>幸福指數:{count}</p></div>);
}
這個組件有數據(count),但因為數據是自己產生和使用的,不需要父組件傳值,所以也是 “no props”。
總結
“no props” 的核心是組件不依賴外部數據,而不是 “沒有數據”。
- 要么是純靜態 UI(真?無數據);
- 要么是數據自給自足(有內部數據,不需要外部傳入)。
判斷是否需要 props,關鍵看:組件的數據是否需要從外部(父組件)獲取。如果不需要,就是 no props 組件~
(2)【ok,我遇見的第一個no props是一個靜態ui導航欄,數據自給自足的例子我還沒遇到過,也許就是,子組件自己有一個按鈕監聽鼠標的輸入,同時子組件自己處理好了數據,這個時候數據沒有在傳遞就不用prop,那么這時候的子組件是state嗎,還是不用定義?】
你的理解非常準確!這種 “自己有按鈕、自己處理數據” 的子組件,需要用?state
?來管理自己的數據,因為數據是動態變化的(比如點擊次數會變),但不需要?props
,因為數據不需要和外部組件交互。
舉個具體例子:一個子組件?CatPetButton
,自己有個按鈕,點擊后記錄次數(作為內部的幸福值),并自己顯示結果。這種組件就是 “有?state
?但無?props
” 的典型:
jsx
// 子組件:有自己的 state(數據),但不需要 props
function CatPetButton() {// 用 state 管理自己的動態數據(點擊次數)const [petCount, setPetCount] = useState(0);// 自己處理點擊事件,更新內部 stateconst handlePet = () => {setPetCount(prev => prev + 1);};// 自己展示自己的數據return (<div className="cat-button"><button onClick={handlePet}>摸貓咪</button><p>被摸了 {petCount} 次,貓咪很開心!</p></div>);
}// 父組件使用時,直接調用,不用傳任何 props
function ParentComponent() {return (<div><h1>貓咪互動區</h1><CatPetButton /> {/* 不需要傳 props,組件自己搞定一切 */}</div>);
}
關鍵點:
- 需要?
state
:因為按鈕點擊會導致數據變化(petCount
?從 0→1→2...),而且需要實時顯示最新結果,所以必須用?state
?來跟蹤這個變化。 - 不需要?
props
:因為數據的產生(點擊)、存儲(petCount
)、使用(顯示次數)全在組件內部完成,不需要和外部(父組件)交換數據,所以不用?props
。
這種組件的特點是 “自給自足”:自己處理用戶交互,自己管理狀態,自己展示結果,完全獨立于其他組件。這在一些功能單一、無需和外部交互的組件中很常見~
6?具體要怎么使用prop?
在使用?prop
?時,確實有幾種常見的寫法,核心都是 “父組件傳值,子組件接收”,但形式上略有不同。結合你的代碼場景,我們一步步說清楚具體怎么用:
一、最基礎的用法:完整寫法
1. 父組件傳遞 prop
就是你代碼中寫的:
jsx
// 父組件中
<div className="Profile-subContainer"><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 {/* 左邊 `catHappiness` 是 prop 名稱(子組件接收時用),右邊是父組件的變量(要傳遞的數據) */}
</div>
這里的邏輯是:把父組件中名為?catHappiness
?的數據,通過一個叫?catHappiness
?的 “通道”(prop 名稱)傳給子組件。
2. 子組件接收 prop
子組件通過?props
?參數獲取父組件傳來的值:
jsx
// 子組件 CatHappiness.js 中
function CatHappiness(props) {// 用 props.xxx 獲取,xxx 就是父組件定義的 prop 名稱return <div>幸福指數:{props.catHappiness}</div>;
}export default CatHappiness;
二、更簡潔的寫法:解構賦值
如果子組件需要接收多個 prop,或者想簡化代碼,可以用對象解構直接提取 prop:
jsx
// 子組件中直接解構 props
function 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 }) { // 直接用 catHappiness,不用寫 props. 前綴return <div>幸福指數:{catHappiness}</div>;
}
這種寫法更常用,尤其是在 React 中,代碼會更簡潔。
三、特殊情況:傳遞靜態值
如果傳遞的不是變量,而是固定值(比如字符串、數字),可以直接寫值,不用加?{}
:
jsx
// 傳遞靜態字符串(不用加引號,除非有空格)
<CatHappiness title="貓咪幸福指數" />// 傳遞靜態數字
<CatHappiness maxScore={100} />
子組件接收時同樣用?props.title
?或?{ title }
?獲取。
四、總結:使用 prop 的完整流程(以你的場景為例)
父組件準備數據:
父組件中必須有一個變量(比如?catHappiness
),它可能是?state
(會變化的數據)或普通變量(靜態數據)。jsx
// 父組件中定義數據(比如用 state 管理) const [catHappiness, setCatHappiness] = useState(0);
父組件傳遞 prop:
通過?<子組件 自定義名稱={數據} />
?的形式傳遞,比如:jsx
<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
子組件接收并使用:
子組件通過?props
?或解構獲取,然后在渲染中使用:jsx
// 子組件 function 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 }) {return (<div><p>當前幸福值:{catHappiness}</p>{/* 可以根據值做邏輯處理,比如判斷是否開心 */}{catHappiness > 5 && <p>貓咪超開心!</p>}</div>); }
關鍵原則:
- 名稱一致:父組件定義的 prop 名稱(如?
catHappiness
),和子組件接收時用的名稱必須完全一樣。 - 單向流動:數據只能從父組件傳到子組件,子組件不能直接修改 prop(如果要改,需要通知父組件改,這是另一個知識點了)。
按照這個流程,你代碼中的?catHappiness
?就能從父組件傳到子組件并顯示了,試試吧~
7 具體分析一段代碼的prop
代碼
<div className="Profile-subContainer u-textCenter"><h4 className="Profile-subTitle">Cat Happiness</h4><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
</div>
我們就以你這段代碼為例,把?prop
?的用法拆成 “父組件做什么” 和 “子組件做什么” 兩部分,一步步說清楚:
一、先看父組件里的代碼
jsx
<div className="Profile-subContainer u-textCenter"><h4 className="Profile-subTitle">Cat Happiness</h4>{/* 重點看這一行 */}<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
</div>
這里的?<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
?就是父組件給子組件傳 prop 的操作,可以拆成兩個部分理解:
左邊的?
catHappiness
(等號左邊):
這是你給這個 “數據通道” 起的名字,相當于給包裹數據的快遞盒貼了個標簽,告訴子組件:“這個盒子里的東西叫 catHappiness”。右邊的?
{catHappiness}
(等號右邊,帶大括號):
這是父組件里真正要傳遞的數據。這個?catHappiness
?通常是父組件里的一個變量(可能是?state
?管理的動態數據,比如點擊次數的計數器)。
大括號?{}
?是 JSX 的語法,表示這里要插入 JavaScript 變量,而不是普通字符串。
二、再看子組件(CatHappiness.js)要做什么
子組件的任務是 “接收并使用” 父組件傳過來的?catHappiness
?數據,有兩種常見寫法:
寫法 1:直接?props
?對象獲取
jsx
// CatHappiness.js
function CatHappiness(props) {// 通過 props.標簽名 拿到數據,這里的標簽名就是父組件定義的 catHappinessreturn <div>當前幸福指數:{props.catHappiness}</div>;
}export default CatHappiness;
寫法 2:用解構賦值簡化(更常用)
jsx
// CatHappiness.js
// 直接從 props 里“拆包”出 catHappiness,省掉 props. 前綴
function 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 }) {return <div>當前幸福指數:{catHappiness}</div>;
}export default CatHappiness;
三、舉個完整的例子,把流程串起來
假設父組件是?Profile
,里面有個按鈕計數器?catHappiness
,要傳給子組件?CatHappiness
?顯示:
jsx
// 父組件:Profile.js
import { useState } from 'react';
import CatHappiness from './CatHappiness.js'; // 導入子組件function Profile() {// 父組件里的動態數據(用 state 管理,會變化)const [catHappiness, setCatHappiness] = useState(0);// 點擊按鈕讓指數+1const handleClick = () => {setCatHappiness(prev => prev + 1);};return (<div><button onClick={handleClick}>摸貓咪</button>{/* 把 catHappiness 傳給子組件 */}<div className="Profile-subContainer u-textCenter"><h4 className="Profile-subTitle">Cat Happiness</h4><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div></div>);
}
jsx
// 子組件:CatHappiness.js
function 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 }) {// 直接到父組件傳來的指數,直接用return (<div><p>貓咪次數:{catHappiness}</p>{catHappiness > 3 && <p>貓咪咪次數貓咪很開心!</p>}</div>);
}export default CatHappiness;
四、核心邏輯一句話總結
父組件通過?<子組件 標簽名={數據} />
?把數據打包,子組件通過?{標簽名}
?拆包使用,這個 “標簽名” 就是?prop
?的名字(這里的?catHappiness
)。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父組件給子組件寄快遞,快遞單上寫的收件人是?catHappiness
(prop 名),里面的東西是父組件的?catHappiness
?變量(數據),子組件收到后,按快遞單上的名字?catHappiness
?取件就行。
這樣是不是就具體多啦?
7 愚蠢的提問:其實react庫里面比較重要的是不是就是props和state了,還有什么別的要掌握嗎?
props
?和?state
?確實是 React 的核心基礎,但要完整掌握 React 開發,還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和特性需要了解,它們會在實際開發中頻繁用到:
1.?組件生命周期(或 Hooks 生命周期替代)
組件從創建到銷毀的過程中,會觸發一系列 “生命周期事件”(如組件首次渲染后、數據更新后、即將銷毀時)。
現代 React 中,更推薦用?Hooks(如?
useEffect
)來處理生命周期邏輯,比如:- 組件首次加載后請求數據(
useEffect
?空依賴) - 數據變化時執行副作用(
useEffect
?依賴數組) - 組件卸載前清理資源(
useEffect
?返回清理函數)
示例:
jsx
useEffect(() => {// 組件加載后執行(類似生命周期的 componentDidMount)const timer = setInterval(() => {}, 1000);// 組件卸載前執行(清理副作用)return () => clearInterval(timer); }, []); // 空依賴表示只執行一次
- 組件首次加載后請求數據(
2.?事件處理
React 中處理用戶交互(點擊、輸入等)的方式和原生 JS 類似,但有語法差異:
- 事件名用駝峰式(如?
onClick
?而非?onclick
) - 事件處理函數通過?
{}
?綁定(如?<button onClick={handleClick}>
) - 阻止默認行為需顯式調用?
e.preventDefault()
(不能 return false)
示例:
jsx
function handleInputChange(e) {console.log('輸入內容:', e.target.value); }return <input type="text" onChange={handleInputChange} />;
- 事件名用駝峰式(如?
3.?條件渲染與列表渲染
條件渲染:根據數據判斷顯示不同內容(如登錄 / 未登錄狀態)
jsx
{isLoggedIn ? <UserInfo /> : <LoginButton />}
列表渲染:用?
map
?遍歷數組生成組件,必須加?key
?屬性jsx
const cats = [{ id: 1, name: '咪咪' }, { id: 2, name: '花花' }];return (<ul>{cats.map(cat => (<li key={cat.id}>{cat.name}</li> // key 用于 React 優化渲染))}</ul> );
4.?表單處理
- React 中表單通常用?受控組件?模式:表單值由?
state
?管理,通過?onChange
?同步更新jsx
function CatForm() {const [name, setName] = useState('');return (<inputtype="text"value={name} // 受控于 stateonChange={(e) => setName(e.target.value)} // 同步更新 state/>); }
5.?組件通信進階
- 除了父子組件通過?
props
?通信,還有:- 子傳父:父組件傳一個函數給子組件,子組件調用該函數傳遞數據
jsx
// 父組件 <Child onSendData={(data) => console.log('子組件傳來的數據:', data)} />// 子組件 function Child({ onSendData }) {return <button onClick={() => onSendData('hello')}>傳數據</button>; }
- 跨組件通信:用?
Context
?API 或狀態管理庫(如 Redux、Zustand),解決多層級組件數據共享問題。
- 子傳父:父組件傳一個函數給子組件,子組件調用該函數傳遞數據
6.?Hooks 擴展
- 除了?
useState
?和?useEffect
,還有很多實用 Hooks:useContext
:獲取 Context 中的數據(跨組件通信)useRef
:獲取 DOM 元素或存儲不觸發重渲染的數據useReducer
:復雜狀態邏輯的管理(類似簡化版 Redux)- 自定義 Hooks:封裝可復用的邏輯(如?
useLocalStorage
、useFetch
)
7.?路由(React Router)
- 單頁應用(SPA)的頁面跳轉依賴路由庫?
react-router-dom
,核心概念:<BrowserRouter>
:路由容器<Route>
:定義路徑與組件的對應關系<Link>
:跳轉鏈接(類似?<a>
?標簽,但不刷新頁面)useNavigate
:編程式導航(如登錄后跳轉到首頁)
這些概念都是從 “基礎使用” 到 “實際開發” 的必經之路,不用急于一次性掌握。可以按照 “先會用核心功能(props/state/ 事件)→ 處理常見場景(表單 / 列表)→ 學習進階特性(Hooks / 路由)” 的順序逐步深入,遇到具體需求時再針對性學習,效率會更高~
8?忘記import導入usestate
(1)【忘記import導入usestate了,usestate是一個函數還是什么的,我粗淺的認知里面{}花括號包裹的是jsx的東西,到底是什么?】
你的問題涉及到兩個核心點:useState
?的本質,以及 JSX 中?{}
?的作用。這倆其實是不同層面的概念,咱們拆開說清楚:
一、useState
?是什么?—— 它是一個?React 提供的函數
useState
?是 React 的?內置 Hook(鉤子函數),作用是讓函數組件擁有 “狀態管理” 能力。它的本質就是一個函數,需要從?react
?庫中導入才能使用:
jsx
// 必須先導入才能用
import { useState } from 'react'; function MyComponent() {// 調用 useState 函數,初始化狀態(比如這里的 count 初始為 0)const [count, setCount] = useState(0); return <button onClick={() => setCount(count + 1)}>{count}</button>;
}
- 它的返回值是一個數組,里面有兩個元素:當前狀態(比如?
count
)和更新狀態的函數(比如?setCount
)。 - 之所以用?
{}
?包裹著導入(import { useState } from 'react'
),是因為?useState
?是 React 庫導出的?命名導出(named export),必須用花括號指定要導入的具體名稱。
二、JSX 中?{}
?的作用 —— 插入 JavaScript 表達式
在 JSX 語法中(就是你寫的?<div>...</div>
?這種類似 HTML 的代碼),{}
?是一個 “開關”,用來告訴 React:這里面寫的是 JavaScript 代碼,需要執行后再渲染。
比如:
jsx
function CatComponent({ catName, catAge }) {// 定義一個 JS 變量const isAdult = catAge >= 1; return (<div>{/* 1. 插入變量 */}<p>貓名:{catName}</p> {/* 2. 插入表達式(運算、三元判斷等) */}<p>年齡:{catAge}歲,{isAdult ? '成年' : '幼貓'}</p> {/* 3. 插入函數調用結果 */}<p>下次生日:{new Date().getFullYear() + (1 - catAge % 1)}</p> </div>);
}
- 注意:
{}
?里只能放?表達式(有返回值的代碼,比如變量、1+1
、fn()
、三元運算等),不能放語句(比如?if
、for
?循環這種沒有返回值的代碼塊)。 - 這和導入時的?
{}
?完全不是一回事:導入時的?{}
?是 ES6 模塊語法的一部分,用來指定命名導出;JSX 里的?{}
?是 React 語法的一部分,用來嵌入 JS 邏輯。
總結一下
useState
?是 React 提供的?函數,必須用?import { useState } from 'react'
?導入(這里的?{}
?是模塊導入語法)。- JSX 中的?
{}
?是?嵌入 JavaScript 表達式的語法,用來在 UI 中動態展示數據或執行簡單邏輯。
剛開始可能會混淆這兩種?{}
,但寫多了就會發現:一個是 “導入時用的”,一個是 “寫 UI 時用的”,場景完全不同,慢慢就會習慣啦~
(2)【hook鉤子?哦我感覺有點像py那種,比如先要導入一個numpy模塊,然后才可以用numpy模塊里面的方法,是這樣嗎,然后這里的usestate是react庫里面的一個方法函數,導入react庫里面的函數就是這樣的加一個{}的語法?。】
你的理解得非常對!這個類比很準確,確實抓住了核心邏輯:
和 Python 導入模塊的類比
就像 Python 中需要先?import numpy
?才能用?numpy.array()
?一樣,React 中需要先導入?useState
?才能使用它。- Python:
from numpy import array
(從 numpy 中導入 array 函數) - React:
import { useState } from 'react'
(從 react 中導入 useState 函數)
這里的?
{}
?作用和 Python 的?from ... import ...
?語法類似,都是從模塊中精準導入某個具體的功能(函數、變量等),而不是導入整個模塊。- Python:
為什么要用?
{}
?導入?useState
?
因為?useState
?是 React 庫中的命名導出(named export)。- React 庫中同時存在兩種導出方式:
- 默認導出(default export):比如?
React
?本身,導入時不用?{}
,如?import React from 'react'
。 - 命名導出:比如?
useState
、useEffect
?這些 Hooks,導入時必須用?{}
?并指定準確名稱,因為一個庫可能有多個命名導出,需要明確告訴程序 “你要哪個”。
- 默認導出(default export):比如?
- React 庫中同時存在兩種導出方式:
Hook 本質就是 “React 庫提供的函數”
你可以把?useState
、useEffect
?這些 Hook 理解為 React 內置的 “工具函數”,每個函數解決特定問題:useState
:專門用來管理組件狀態的函數。useEffect
:專門用來處理組件副作用(如請求數據、定時器)的函數。
它們和 Python 中?
numpy
?里的?array
、pandas
?里的?DataFrame
?本質一樣 —— 都是 “庫提供的、拿來就能用的工具”,只是語法上因語言不同而有差異。
所以你的理解完全正確:導入?useState
?就像導入 Python 模塊里的特定方法,{}
?是 JavaScript 中 “精準導入命名導出” 的語法,而 Hook 本身就是 React 庫提供的實用函數。用多了之后,這種導入和使用方式會變得和 Python 一樣自然~
9 有關花括號...
(1)【我前面也遇到了一個花括號{},就是這段代碼里面包裹的cathappiness。
<div className="Profile-subContainer u-textCenter"> <h4 className="Profile-subTitle">Cat Happiness</h4> <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
</div>
//然后,我覺得這個地方是因為我導入的cathappiness是一個js文件吧,啊,到底是怎么詳細的理解,js里面導js?】
這段地方的花括號?{}
?和導入導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咱們分兩步拆解清楚:
一、先明確:CatHappiness
?組件的導入邏輯(JS 文件之間的引用)
你提到的 “JS 里面導 JS” 是對的 ——React 項目中,組件通常放在單獨的 JS/JSX 文件里,使用時需要先導入才能用,這和 Python 中?from xx import xx
?引用其他模塊的邏輯一致。
假設你的?CatHappiness
?組件在?CatHappiness.js
?中,并且用?export default
?導出:
jsx
// CatHappiness.js
function 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 }) {return <div>{catHappiness}</div>;
}// 默認導出(default export)
export default CatHappiness;
那么在父組件(比如?Profile.js
)中,需要先導入這個組件才能使用:
jsx
// Profile.js
// 從 CatHappiness.js 文件中導入默認導出的組件
import CatHappiness from './CatHappiness'; // 注意路徑要寫對// 然后才能在 JSX 中使用 <CatHappiness /> 標簽
function Profile() {const catHappiness = 5;return (<div><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div>);
}
這里的關鍵是:
- 組件文件(
CatHappiness.js
)通過?export default
?對外 “暴露” 組件。 - 父組件文件(
Profile.js
)通過?import
?把這個組件 “拿過來用”。 - 這就是 “JS 導 JS” 的核心:模塊化復用代碼。
二、再看?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中的花括號:JSX 中嵌入變量
當你已經成功導入?CatHappiness
?組件后,在使用時寫的?<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
,這里的?{catHappiness}
?是另一個邏輯:
- 等號左邊的?
catHappiness
:是傳遞給子組件的?prop 名稱(自定義的標簽名)。 - 等號右邊的?
{catHappiness}
:這里的花括號是?JSX 語法,表示 “這里要插入一個 JavaScript 變量”。
這個?catHappiness
?變量是父組件自己定義的(可能是普通變量或?state
),比如:
jsx
function Profile() {// 父組件自己的變量const catHappiness = 80; // 普通變量// 或者是 state 變量:const [catHappiness, setCatHappiness] = useState(0);return (// 把父組件的 catHappiness 變量,通過 prop 傳給子組件<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
}
簡單說:這個花括號的作用是 “告訴 React,把我父組件里的?catHappiness
?變量的值取出來,傳給子組件”。
總結兩個核心點
組件的導入導出:
CatHappiness.js
?用?export default CatHappiness
?導出組件。- 父組件用?
import CatHappiness from './路徑'
?導入組件,這樣才能在 JSX 中寫?<CatHappiness />
?標簽。
這是 “JS 文件之間共享代碼” 的方式。
JSX 中的花括號?
{}
:- 在?
<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
?中,右邊的?{catHappiness}
?是為了嵌入父組件的變量,讓子組件能拿到這個值。
這是 “在 JSX 中插入 JavaScript 變量” 的語法。
- 在?
兩者的關系是:先通過導入導出讓組件可用,再通過帶花括號的 prop 傳遞數據 —— 前者是 “組件能用”,后者是 “組件能拿到數據”,缺一不可~
(2)【咋涉及到 JSX 語法了,不是js嗎?】
你觀察得很仔細!這里確實涉及到一個重要區別:JSX 是 JavaScript 的 “擴展語法”,它長得像 HTML,但本質上是 JavaScript 的一部分,專門用于在 React 中描述 UI。
具體來說:
純 JavaScript(.js)文件可以包含 JSX
雖然文件后綴是?.js
,但 React 項目會通過工具(如 Babel)把 JSX 語法 “翻譯” 成普通 JavaScript 代碼。比如你寫的?<CatHappiness />
,最終會被轉換成 React 函數調用:React.createElement(CatHappiness, ...)
。所以,你的?
.js
?文件里其實可以同時包含:- 普通 JavaScript 代碼(變量、函數、
import
/export
?等) - JSX 語法(類似 HTML 的標簽,用于描述 UI)
- 普通 JavaScript 代碼(變量、函數、
JSX 中的?
{}
?是它的專屬語法
在 JSX 里(也就是就是那些類似 HTML 的標簽中),{}
?是專門用來嵌入普通 JavaScript 代碼的 “接口”。比如:jsx
// 這是 JSX 語法(寫在 return 后面的標簽部分) return (<div>{/* 這里的 {catHappiness} 就是用 JSX 的 {} 嵌入變量 */}<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div> );
這個?
{}
?是 JSX 語法的一部分,和普通 JavaScript 里的對象字面量(如?{ name: 'xxx' }
)完全不同。一句話總結
- 你的文件是?
.js
?文件,里面主要寫的是 JavaScript 代碼。 - 但為了方便描述 UI,React 允許在 JavaScript 中使用 JSX 語法(類似 HTML 的標簽)。
- 在 JSX 標簽里,用?
{}
?來 “打通” JSX 和普通 JavaScript(比如插入變量、表達式)。
- 你的文件是?
簡單說,JSX 就像是 JavaScript 的 “UI 方言”—— 它基于 JS,專門用來寫界面,而?{}
?就是這個方言里 “引用原生 JS 內容” 的語法。這也是 React 設計的巧妙之處:讓你在同一個文件里既能寫邏輯(JS),又能寫界面(JSX)。
(3)【這樣啊,那就是要看我具體編碼是不是為了寫ui吧,如果在js文件里面寫ui就要講“方言”jsx,也就涉及到了花括號的引入js模塊的語法】
你的理解非常到位!可以這么簡單歸納:
- 當你在?
.js
?文件里寫邏輯(比如定義變量、函數、處理數據)時,用的是純 JavaScript 語法(比如?const a = 1
、function fn() {}
)。 - 當你在?
.js
?文件里寫 UI(比如組件的渲染內容,通常在?return
?后面)時,用的是JSX 語法(類似 HTML 的標簽,比如?<div>...</div>
)。 - 而 JSX 里的?
{}
?就是這個 “UI 方言” 的 “翻譯器”—— 當你需要在 UI 中插入 JavaScript 邏輯(比如變量、表達式)時,就用?{}
?把 JS 代碼包起來,告訴 React:“這部分是純 JS,幫我執行后再顯示到 UI 里”。
舉個直觀的例子,同一個?.js
?文件里的兩種語法:
jsx
// 這里是純 JavaScript 邏輯(定義變量、函數)
function CatProfile() {const catName = "咪咪"; // 純 JS 變量const happiness = 90; // 純 JS 變量// 這里開始是 JSX(描述 UI),用了 JSX 語法return (<div className="cat-card">{/* 用 JSX 的 {} 插入純 JS 變量 */}<h3>名字:{catName}</h3><p>幸福值:{happiness}</p>{/* 用 JSX 的 {} 插入 JS 表達式 */}<p>狀態:{happiness > 80 ? "超開心" : "一般般"}</p></div>);
}
所以核心就是:寫邏輯用純 JS,寫 UI 用 JSX 方言,{}
?是兩者的連接橋。用多了之后,你會自然區分什么時候用哪種語法,就像切換 “說話方式” 一樣自然~
10 報錯:Uncaught ReferenceError: props is not defined
這個錯誤通常是因為在子組件中使用了?props
?但沒有正確接收它導致的。具體有兩種常見情況和解決方法:
情況 1:子組件沒有聲明?props
?參數
如果你的子組件代碼里直接用了?props.xxx
,但函數參數里沒寫?props
,就會報這個錯。
錯誤示例:
jsx
// 子組件 CatHappiness.js
function CatHappiness() { // 這里沒寫 props 參數return <div>{props.catHappiness}</div>; // 直接用 props 就會報錯
}
解決方法:在函數參數里加上聲明?props
:
jsx
function CatHappiness(props) { // 加上 props 參數return <div>{props.catHappiness}</div>; // 現在可以正常使用了
}
情況 2:用了解構賦值但寫錯了格式
如果你想用更簡潔的解構語法({ catHappiness }
),但不小心寫成了?props
?或漏了大括號,也會報錯。
錯誤示例:
jsx
// 錯誤寫法1:用了解構卻寫了 props
function CatHappiness(props) {return <div>{catHappiness}</div>; // 沒寫 props. 也沒解構,直接用變量會報錯
}// 錯誤寫法2:解構時漏了大括號
function CatHappiness(catHappiness) { // 應該是 { catHappiness }return <div>{catHappiness}</div>;
}
解決方法:正確使用解構賦值,在參數里用?{ }
?包裹需要的屬性:
jsx
function CatHappiness({ catHappiness }) { // 正確解構return <div>{catHappiness}</div>; // 可以直接用變量
}
總結
核心問題是?“子組件沒有正確接收父組件傳來的 props”,解決步驟:
- 檢查子組件的函數參數,確保有?
props
?或?{ 需要的屬性 }
- 使用時,要么用?
props.屬性名
,要么直接用解構后的?屬性名
按這兩種方式修改后,props is not defined
?的錯誤就會消失啦~
11?onClick是內置的寫好的嗎,是react庫自己帶的方法嗎?
是的,onClick
?是 React 內置的事件處理屬性,屬于 React 庫本身提供的特性,專門用于處理點擊事件。
它的特點和原理:
React 封裝的合成事件:
onClick
?并不是原生 JavaScript 的?onclick
?事件,而是 React 對原生事件進行的封裝(稱為 “合成事件”),目的是統一不同瀏覽器的事件行為,讓事件處理在各種瀏覽器中表現一致。語法規范:React 中所有事件屬性都采用駝峰命名法(camelCase),所以是?
onClick
?而不是原生 HTML 的?onclick
。使用方式:必須通過花括號?
{}
?綁定一個函數(事件處理函數),比如:jsx
// 正確:綁定一個函數 <button onClick={handleClick}>點擊我</button>// 錯誤:直接寫執行語句(會導致頁面加載時就執行) <button onClick={handleClick()}>點擊我</button>
簡單說,onClick
?是 React 為開發者提供的 “現成工具”,專門用來處理點擊交互,不需要自己定義,直接按照 React 的規范使用即可。類似的還有?onChange
(輸入變化)、onSubmit
(表單提交)等,都是 React 內置的事件處理屬性。
12?React、Vue 以及 Angular 等
(1)【react應該就是js用于寫website的一個庫,那我有時候會看到的vue還有別的是什么意思,別的框架?框架是這么說的嗎?】
你的理解很準確!React、Vue 以及 Angular 等,都屬于前端 JavaScript 框架 / 庫,它們的核心目標都是幫助開發者更高效地構建網頁(website)或 web 應用,但在設計理念和使用方式上有所不同。
先明確兩個概念:
- 庫(Library):更專注于解決特定問題(比如 React 核心專注于 “UI 渲染” 和 “組件化”),你可以按需引入,靈活控制使用范圍。
- 框架(Framework):提供了一整套 “完整解決方案”,規定了代碼的組織方式、項目結構等,你需要按照框架的規則來寫代碼(比如 Vue 有更明確的模板語法和項目規范)。
不過日常交流中,大家常常會把 “庫” 和 “框架” 混用,比如把 React 也稱為 “框架”,不用太糾結字面區別,重點是它們的定位。
常見的前端框架 / 庫及其特點:
React(你正在學的)
- 由 Facebook 開發,核心思想是 “組件化” 和 “聲明式 UI”(用 JSX 描述 UI 應該是什么樣,而不是怎么實現)。
- 靈活性極高,沒有嚴格規定項目結構,適合大型復雜應用(比如 Facebook、Instagram)。
- 生態非常豐富,需要搭配路由(React Router)、狀態管理(Redux 等)等庫一起使用。
Vue
- 由尤雨溪開發,更注重 “易用性” 和 “漸進式”(可以一點點引入到項目中,不用一次性全用)。
- 提供了更接近 HTML 的 “模板語法”(比如?
<div>{{ message }}</div>
),對新手更友好。 - 內置了很多功能(比如狀態管理、路由的官方解決方案),開箱即用的體驗更好。
Angular
- 由 Google 開發,是一個 “全功能框架”,包含了從 UI 到數據處理的全套工具。
- 基于 TypeScript(JS 的超集,帶類型),適合大型團隊協作和企業級應用。
- 學習曲線較陡,規則比較多,但規范性強。
其他:比如 Svelte(編譯時框架,性能極好)、Solid(類 React 但更輕量)等,各有側重。
為什么會有這么多框架?
就像做蛋糕可以用不同的模具和方法 —— 有的模具適合做復雜造型(React),有的操作簡單適合新手(Vue),有的自帶全套工具(Angular)。它們都是為了解決原生 JS 開發網頁時的痛點(比如代碼混亂、復用性差、狀態難管理等),只是思路不同。
對你的建議:
現階段先專注學好 React,把它的核心概念(組件、props、state、Hooks 等)吃透。等你有了一定基礎,再看其他框架時,會發現很多思想是相通的(比如組件化、狀態管理),學起來會很快。
前端框架的選擇更多看項目需求和團隊習慣,掌握其中一個深入使用,足以應對大部分開發場景~
(2)【只不過都是js語法下的庫而已,每個庫都有自己的函數,有自己的方法,就是做蛋糕選模具哪個順手用哪個,看各自的優點吧,應該相差不會很大,學會一個上手別的應該不會很難(我猜的】
你這個比喻和判斷都特別準!確實是這樣:
核心相通:所有這些框架 / 庫都基于 JavaScript,共享 JS 的核心語法(變量、函數、對象、數組等)和 Web 基礎(DOM、事件、HTTP 等)。就像不管用什么模具做蛋糕,面粉、雞蛋這些基礎原料是一樣的。
差異是 “招式” 而非 “內功”:不同框架的 “獨特語法”(比如 React 的 JSX、Vue 的模板指令、Angular 的裝飾器)更像是不同的 “招式”,但解決的核心問題(組件復用、狀態管理、UI 渲染)高度重合。比如:
- React 的?
props
?和 Vue 的 “Props” 作用完全一樣(父傳子數據) - React 的?
useState
?和 Vue 的?ref/reactive
?都是為了管理狀態 - 事件處理(點擊、輸入)的邏輯本質相同,只是寫法略有差異(
onClick
?vs?@click
)
- React 的?
學會一個再學其他,會有 “降維感”:當你吃透 React 后,再看 Vue 會發現 “哦,這個功能 React 里是那么實現的,Vue 只是換了種寫法”。很多開發者都是掌握一個框架后,再快速上手其他框架,因為底層邏輯是相通的。
選擇看場景和習慣:就像做蛋糕,復雜造型可能需要特定模具(比如 React 適合大型應用),日常快手做可能選更簡單的模具(比如 Vue 上手更快),但最終都能做出蛋糕。
所以完全不用怕 “學了這個還要重新學那個”—— 打好 JavaScript 基礎和前端核心概念(組件、狀態、事件等),任何框架都只是 “換個工具用” 而已。你現在深耕 React 的每一步,其實都在為未來觸類旁通其他框架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