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 網絡接口層詳解
網絡接口層(Network Interface Layer)是 TCP/IP 模型的最底層(對應 OSI 模型的物理層 + 數據鏈路層),負責在物理網絡中傳輸原始比特流,實現相鄰設備之間的可靠數據傳輸。
核心功能
-
物理傳輸
- 將比特流轉換為物理信號(電信號、光信號、無線電波)
- 依賴物理介質:雙絞線、光纖、無線信道
-
幀封裝與解封裝
- 將來自網絡層(IP層)的 IP 數據報封裝成適合物理網絡傳輸的幀格式
- 接收時解封裝幀,提取 IP 數據報
-
物理尋址(MAC 地址)
- 使用 MAC 地址(如
AA:BB:CC:DD:EE:FF
)標識本地網絡設備 - 通過 ARP 協議解析 IP 地址到 MAC 地址的映射
- 使用 MAC 地址(如
-
錯誤檢測
- 幀校驗序列(FCS):通過 CRC 算法檢測傳輸錯誤
- 錯誤幀直接丟棄,不重傳(重傳由上層處理)
幀結構(以太網為例)
| 目標MAC (6B) | 源MAC (6B) | 類型 (2B) | 數據 (46-1500B) | FCS (4B) |
- 類型字段:標識上層協議(IPv4=
0x0800
, IPv6=0x86DD
) - FCS:幀校驗序列(CRC校驗碼)
- MTU:最大傳輸單元(以太網默認1500字節)
Mermaid 原理圖解
1. 數據封裝流程
2. 本地通信過程(主機A → 主機B)
3. ARP 協議工作流程
- 請求廣播:
Who has 192.168.1.2? Tell 192.168.1.1 (MAC: AA:BB:CC:DD:EE:FF)
- 響應單播:
192.168.1.2 is at 00:11:22:33:44:55
關鍵協議與技術
協議/技術 | 作用 | 示例 |
---|---|---|
以太網 | 有線局域網標準 | IEEE 802.3 |
Wi-Fi | 無線局域網標準 | IEEE 802.11ac |
ARP | IP地址 → MAC地址解析 | arp -a 查看緩存 |
PPP | 點對點鏈路協議(如撥號上網) | |
MAC地址 | 物理設備唯一標識 | 00:1A:2B:3C:4D:5E |
典型設備
- 交換機:根據 MAC 地址表轉發幀(數據鏈路層)
- 網卡(NIC):實現幀封裝/解封裝和物理信號轉換
💡 重要提示:網絡接口層不負責端到端的可靠性(由 TCP 實現),只保證單跳鏈路的有效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