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功效的通俗理解
可以把“統計功效”想象成偵探破案的能力——它代表統計檢驗(偵探)在犯罪事實確實存在(真實效應存在)時,成功發現真相(檢測出效應)的概率。
核心比喻
假設你是一個偵探(統計檢驗),任務是判斷某人有罪(效應存在)還是無罪(無效應)。
統計功效 = 你有能力在TA確實有罪時抓住TA的概率。
如果功效低,即使罪犯在眼前,你也可能漏掉(漏檢真實效應);功效高,則能高效破案。
類比中的關鍵因素
證據強度(效應量):犯罪痕跡越明顯(效應越大),越容易發現。
調查工具(樣本量):調查的人越多(樣本量越大),越容易找到線索。
誤判標準(顯著性水平α):你有多嚴格才能認定TA有罪(比如α=0.05是“95%確定才定罪”)。
現實例子
新藥測試:如果藥真的有效,統計功效高意味著實驗大概率能檢測出效果;功效低則可能誤判藥無效(錯過良藥)。
考試作弊檢測:如果監考嚴格(功效高),作弊者容易被抓;監考松散(功效低),作弊者可能蒙混過關。
為什么重要?
避免漏網之魚:功效低可能導致研究失敗(即使真理存在也沒發現)。
設計實驗的基礎:研究者需提前計算功效,確保樣本量足夠(比如“需要多少患者試藥才能確信檢測到療效?”)。
簡記公式
統計功效 = 1 - β(β是“放過壞人”的概率,即第二類錯誤)。
目標:通常希望功效 ≥80%(即80%概率抓準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