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關于 IP 網段 的詳細解析,涵蓋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劃分規則及實際應用場景:
一、網段核心概念
1. 什么是網段?
- 網段指一個邏輯劃分的 IP 地址范圍,屬于同一子網的設備可以直接通信(無需經過路由器)。
- 通過 子網掩碼(Subnet Mask) 或 CIDR 表示法 定義邊界。
2. 核心要素
- IP 地址:如
192.168.1.100
(主機標識)。 - 子網掩碼:如
255.255.255.0
(定義網絡部分和主機部分)。 - CIDR 表示法:如
192.168.1.0/24
(等效于子網掩碼255.255.255.0
)。
二、網段表示方法
1. CIDR 表示法(最常用)
- 格式:
<網絡地址>/<前綴長度>
- 示例:
192.168.1.0/24
/24
:表示前 24 位為網絡號,剩余 8 位為主機號(可分配 IP 范圍:192.168.1.1
~192.168.1.254
)。
- 示例:
2. 子網掩碼表示法
- 示例:
192.168.1.0
+ 子網掩碼255.255.255.0
- 子網掩碼
255
對應的二進制位為網絡號,0
為主機號。
- 子網掩碼
3. 通配符表示法(用于 ACL 規則)
- 示例:
192.168.1.*
或192.168.1.0/255.255.255.0
(部分設備支持)。
三、常見網段劃分示例
CIDR 表示法 | 子網掩碼 | 可用 IP 數量 | 典型用途 |
---|---|---|---|
192.168.1.0/24 | 255.255.255.0 | 254 | 家庭/小型局域網 |
10.0.0.0/8 | 255.0.0.0 | 16,777,214 | 大型企業內網 |
172.16.0.0/12 | 255.240.0.0 | 1,048,574 | 中等規模私有網絡 |
203.0.113.0/28 | 255.255.255.240 | 14 | 公有云小型子網 |
四、網段劃分規則
1. 計算可用 IP 范圍
- 公式:可用 IP 數 = (2^{(32 - \text{前綴長度})} - 2)(減 2 是去掉網絡地址和廣播地址)。
- 示例:
192.168.1.0/26
- 前綴長度 26 → 主機位 = 6 → 可用 IP 數 = (2^6 - 2 = 62)。
- 范圍:
192.168.1.1
~192.168.1.62
。
2. 關鍵地址
- 網絡地址:主機位全 0(如
192.168.1.0
)。 - 廣播地址:主機位全 1(如
192.168.1.255
)。 - 網關地址:通常為第一個或最后一個可用 IP(如
192.168.1.1
)。
五、網段劃分工具
1. 命令行計算(Linux/macOS)
ipcalc 192.168.1.0/26
輸出示例:
Address: 192.168.1.0
Netmask: 255.255.255.192 (/26)
Network: 192.168.1.0/26
HostMin: 192.168.1.1
HostMax: 192.168.1.62
Broadcast: 192.168.1.63
2. 在線工具
- IP Subnet Calculator
- CIDR.xyz(可視化 CIDR 劃分)
六、實際應用場景
1. 限制訪問(如 SSH 白名單)
# 允許 192.168.1.0/24 網段訪問 SSH
sudo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2 -s 192.168.1.0/24 -j ACCEPT
2. VLAN 劃分
- 將
10.0.1.0/24
分配給財務部,10.0.2.0/24
分配給技術部。
3. 云服務器子網
- AWS/AliCloud 中創建
172.31.16.0/20
子網供應用服務器使用。
七、常見問題
1. 如何判斷兩個 IP 是否在同一網段?
- 將 IP 和子網掩碼做 按位與運算,結果相同則屬于同一網段。
- 示例:
192.168.1.100/24
和192.168.1.200/24
→ 屬于同一網段(網絡地址均為192.168.1.0
)。192.168.1.100/26
和192.168.1.200/26
→ 不屬于同一網段(前者網絡地址為192.168.1.0
,后者為192.168.1.192
)。
2. 公有 IP 和私有 IP 網段區別?
- 私有網段(RFC 1918):
10.0.0.0/8
、172.16.0.0/12
、192.168.0.0/16
- 僅限內網使用,互聯網不路由。
- 公有網段:需向 ISP 申請,全球唯一。
總結
- 網段是網絡設計的基礎,合理劃分可提升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 關鍵工具:
ipcalc
、子網計算器、CIDR 表示法。 - 企業級建議:結合 VLAN、SDN 技術實現靈活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