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動態路由協議要求:
1.必須有一個骨干區域(Area 0)。有且僅有一個,而且連續不可分割。
2.所有非骨干區域(Area 1-n)必須和骨干區域(Area 0)直接相連,且所有區域之間傳輸路由必須通過骨干區域(Area 0)
3.OSPF動態路由協議邏輯區域規劃,以骨干區域(Area 0)為中心的星型結構(只有一層)。
4.OSPF動態路由協議各個非骨干區域(Area 1-n)之間,不得直接傳輸路由
ABR?(Area Border Router)區域邊界路由器要求
1.ABR連接著一個非骨干區域(Area 1-n)
2.ABR在骨干區域(Area 0)當中,且為全鄰接狀態(Full Adjacency)下。
特殊區域
一、引子
上圖OSPF的規劃中當該公司非常大時。市級的路由器必須承受大量LSA的壓力,而該級別的路由器可能配置不足,造成整個架構的瓶頸。
如何降低壓力呢?
部分非骨干區域(Area 1-n),可以設置為特殊區域。使得這部分路由器,可以杜絕部分LSA的壓力。
如下圖,當Area 1設置為(stub area)末梢區域時,區域邊界路由器R1、R2禁止5類、4類LSA進入。
二、末梢區域
1.Stub區域禁止4類、5類LSA的進入
2.Stub區域中會產生缺省(默認)路由,以供該區域與外部網絡通信
3.禁止Stub區域中本地 注入其他外部路由
三、完全末梢區域
繼承(stub)末梢區域的規則,在此之上新增規則:
禁止3類LSA的進入(即其他區域的LSA),僅保留ABR發送的3類缺省路由
四、非完全末梢區域
繼承(stub)末梢區域的規則,在此之上新增規則:
NSSA區域允許從 該區域本地 注入(少量)外部路由。該路由基于7類LSA進行傳輸,當7類LSA需要通過NSSA區域的ABR進入骨干區域時,ABR會將7類LSA轉換為5類LSA發送?。
參考:
LSA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