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分割
- 用于圖像分割的自監督學習(Self-Supervised Learning)方法綜述
- **1. 背景與意義**
- **2. 方法演進**
- **3. 圖像分割子任務與SSL策略**
- **4. 自監督預訓練任務分類**
- **5. 基準數據集與評估指標**
- **6. 挑戰與未來方向**
- **總結**
用于圖像分割的自監督學習(Self-Supervised Learning)方法綜述
1. 背景與意義
圖像分割是計算機視覺的核心任務,旨在為圖像中的每個像素分配語義標簽或實例標識。傳統監督學習方法依賴大量標注數據,但標注成本高昂(如醫學影像標注耗時1.5小時/圖),且難以適應動態場景和新類別需求。自監督學習(SSL)通過設計預訓練任務從無標注數據中學習通用特征,顯著降低標注依賴,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路徑。例如,Meta的SAM模型通過跨任務自監督學習實現無標注分割,而NeuroSeg-III在雙光子成像中僅需1/10標注數據即可完成訓練。
2. 方法演進
- 傳統方法:基于手工特征(如邊緣檢測、圖割算法)和淺層模型(如SVM、隨機森林),依賴先驗知識且泛化性差。
- 監督學習:以CNN和Transformer為核心,需全標注數據支撐,在醫學影像(如心臟超聲)和工業質檢中面臨標注瓶頸。
- 自監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