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直接在一些嵌入式Soc上移植ubuntu來用到產品上,剛開始感覺還挺臃腫的,后來細聊了下感覺還是有一定的優勢。
ubuntu相信大家在熟悉不過了,幾乎無處不在,小到咖啡機,大到火星車,為什么ubuntu如此廣泛,主要還是因為其可以大大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如下是某加油站的系統:
感覺以前大部分產品并不會選擇這個看似“笨重”的系統,Ubuntu主要用在服務器和PC端“,在嵌入式端玩一般是芯片比較強勁,然后就是如下優勢了。
1. 工具鏈太強了
可謂依賴的終結者,傳統嵌入式開發中,移植OpenCV需要手動解決庫依賴、交叉編譯參數調優。而在Ubuntu上只需:
sudo apt install python3-opencv ?# ARM設備同樣適用 ?
直接使用 Ubuntu 的 apt 包管理器和豐富的開發工具(如 GCC、Python、ROS 等),無需重復搭建環境,這樣可以大大縮短軟件的部署時間。
并且支持在 x86/ARM/RISC-V 等架構上復用代碼,降低從原型到部署的遷移成本。
2. 調試方便
云端到設備的無縫銜接,VSCode Remote直接寫代碼到嵌入式板,通過SSH連接樹莓派,開發者可在本地IDE實時調試,告別“編譯-燒錄-重啟”的循環噩夢,當然資源太少還是算了吧。
3. 容器化
工業級交付標準,比如將Modbus轉MQTT服務打包為Docker鏡像,同一容器在X86工控機和ARM網關無差別運行,維護成本大大降低。
4、生態真的好
可直接使用 Ubuntu 官方倉庫中超過 5 萬個軟件包(如數據庫、AI框架),避免重復造輪子,而且還集成 Kubernetes、MQTT 代理(如 Eclipse Mosquitto)等工業級工具,加速 IoT 方案開發。
一些常見的主流嵌入式平臺都有適配,并提供優化驅動(如 GPU/VPU 加速)。
5. 企業級可靠性
Ubuntu系統的原子化更新,其中Ubuntu Core的Snap包確保工業設備在斷電解鎖后自動回滾,系統可靠性達99.99%。并且長期支持(LTS):Ubuntu Core 提供 10 年安全更新,滿足工業設備對穩定性的嚴苛要求。
6. 實時性
官方實時內核:新版Ubuntu LTS集成PREEMPT-RT補丁,任務延遲可以壓至100μs內。
如果你覺得Ubuntu還是太臃腫的話
可以禁用Snapd和桌面服務,使用debootstrap構建最小系統(500MB存儲即可運行)。
通過eBPF監控系統調用,動態裁剪無用內核模塊,內存占用從GB降至百MB問題不大。
所以選擇Ubuntu,其實就是不想重復造輪子,并不是最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