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個大城市被劃分成幾個區(比如東區、西區)。每個區有自己的超市(內存),居民(CPU)去本區的超市買東西最快,去其他區的超市會慢一些。
NUMA節點探測,就是Linux系統在開機時做的以下事情:
-
發現硬件布局:
像“市長”一樣,檢查電腦里有多少個CPU群(比如2組,每組8核)和對應的內存條,確定哪些CPU和內存離得近。 -
劃分“區”:
把離得近的CPU和內存劃為一個“NUMA節點”(比如節點0、節點1)。每個節點內的CPU訪問本節點內存很快,跨節點訪問會變慢。 -
貼標簽:
給每個節點貼上編號(比如Node 0、Node 1),告訴系統:“這是兩個獨立的小王國,盡量讓它們自己管自己的事情”。
舉個現實例子:
-
電腦配置:一臺服務器有2個CPU插槽(每個插槽8核),每個CPU旁插了2條內存。
- 探測結果:
- NUMA節點0:CPU插槽1 + 旁邊的2條內存
- NUMA節點1:CPU插槽2 + 旁邊的2條內存
- 探測結果:
-
程序優化:
如果一個程序跑在節點0的CPU上,優先用節點0的內存,速度更快;如果用了節點1的內存,速度會下降。
總結:
NUMA節點探測就是Linux開機時自動發現電腦里“哪些CPU和內存是組團工作的”,并做好標記,后續分配任務時盡量讓CPU用“本地內存”,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