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化與數字化的發展,工業4.0時代亦將徐徐到來。當計算機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數據的產生、傳輸、處理等變得越來越快、越來越大量的時候,人們想要自動化辦公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希望能將自身從耗費腦力但是重復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然后更好地發揮自身與團隊的創造力,做更高層次的創造設計工作。現在,已有很多軟件,例如Seraph腳本編輯器、寒星鼠標點擊器、Python的Pyautogui庫等能夠實現自動化辦公功能,本平臺的開發也受這些軟件或平臺的影響,并也致力于實現高效精準的自動化辦公,讓計算機完成復雜、重復、高精度的工作,解放腦力與雙手,更好地發揮人類的創造力。
與此同時,當今時代正在邁向辦公自動化、辦公文件數字化、辦公流程一體化,編程也愈發變的越來越重要。現在不學編程,未來可能成為“新文盲”。當前流行包括Bash、C++、C#、CSS/SCSS/LESS、Dart、Delphi、diff、VB.NET、Go、HTML、Java、JavaScript、Kotlin、Objective-C、Perl、PHP、Python、Ruby、SQL、VBScript、Swift、Erlang、Scala、Clojure、Cobol、CoffeeScript、Lisp、Crystal、R、Rust、Haskell、Lua、Groovy、Puppet、TypeScript、XML、MATLAB在內的計算機語言,然而這些語言都是基于英文的。英語雖然很重要,但是客觀地講,對國人而言,尤其是孩子,不懂英語一定程度上成為了學習計算機語言值得注意的障礙。因此,開發一種基于中文的腳本語言使得更多國人能實現中文腳本編程,打破英文計算機語言的壟斷,將有較為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實現自動化辦公將變得直接,僅需要在記事本上寫下工作步驟,然后稍微規范一下就可以直接運行;另一方面,腳本編程的門檻將大大降低,對于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快速培養編程思維的好辦法。本平臺的開發者也希望每位國人最終能夠開發中文腳本實現自動化辦公。
事實上,開發中文計算機語言這件事,本平臺并不是第一個嘗試。然而,當下中文計算機語言卻遲遲沒有在工業界、學術界普及開來。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而且是個復雜的綜合作用。其中有一個可能比較重要的原因是,部分中文計算機語言只是對已有計算機語言的機械模仿。考慮到這一點,本平臺設計腳本語言的時候不走老路,而是在思路上直接以從使用者出發、從使用中文這件事本身出發,盡可能地讓語句自然直觀、通俗易懂、符合中文語法。這樣,就可以很輕松地將文本文件想法快速轉化成能直接運行的腳本,大大提高工作的效率。針對關鍵字難記的問題,本平臺也嘗試通過搭建可能的同義詞與等價表述,增加表達同一命令的方式,減少表達思想的障礙,致力于讓用戶習慣于自己的代碼表達風格,快速搭建自動化腳本。
嚴格意義上,本平臺并不算開發編程語言。但是,本平臺的重要貢獻點在于,重新定義人機交互范式。這樣的設計,就是Manus和本平臺致力于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