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ransformer 架構
核心模型
- GPT-4、BERT、T5、LLaMA、通義千問、文心ERNIE
關鍵技術
- 多頭注意力:GPT-4 使用 96 頭注意力
- 位置編碼創新:LLaMA 采用 RoPE(旋轉位置編碼),Claude 3 引入 ALiBi
- 歸一化優化:LLaMA 使用 RMSNorm 替代 LayerNorm
2. RetNet(微軟挑戰者架構)
模型
技術突破
- 保留機制(Retention):通過指數衰減保留歷史信息,支持 O(1) 推理復雜度
- 分塊遞歸:混合并行與遞歸處理,8k 上下文推理速度提升 8.4 倍
主流架構類型及代表模型
1. Decoder-Only架構(自回歸生成)
模型 | 參數量 | 核心技術 | 應用場景 |
---|
GPT-4 | 1.8T | MoE 架構(16專家)、GQA 分組查詢注意力 | 多模態對話、代碼生成 |
Grok-1 | 314B | Sandwich Normalization、MoE 稀疏路由 | 實時問答、推理 |
Claude 3 | 未公開 | 狀態空間模型(SSM)+ Transformer 混合架構 | 長文本生成、邏輯推理 |
通義千問 | 720B | 多模態 Qformer 對齊、128k 上下文窗口 | 企業級知識處理 |
2. Encoder-Decoder架構(序列到序列)
模型 | 核心技術 | 應用場景 |
---|
T5 | Text-to-Text 統一框架、多任務預訓練 | 翻譯、摘要、問答 |
GLM-130B | Prefix-LM 統一編碼解碼、DeepNorm | 中英雙語生成、推理 |
Pegasus-X | 非對稱淺編碼+深解碼結構 | 長文本摘要、內容改寫 |
3. MoE混合專家架構
模型 | 專家數 | 核心技術 | 優勢場景 |
---|
Mixtral 8x7B | 8 | 動態路由負載均衡、稀疏激活(僅13B激活) | 多語言混合任務處理 |
Switch-XL | 2048 | 萬億參數、動態專家分片 | 超大規模預訓練 |
字節COMET | 64 | GPU 負載均衡優化、專家利用率達92% | 企業級高效訓練 |
4. 多模態融合架構
模型 | 模態支持 | 核心技術 | 應用案例 |
---|
GPT-4V | 文本+圖像+視頻 | CLIP 對齊、視覺-語言聯合微調 | 圖像描述、跨模態搜索 |
商湯日日新 | 文本+3D+語音 | 多任務統一框架、知識圖譜增強 | 數字人、元宇宙生成 |
星火V3 | 文本+工業傳感 | 64專家 MoE、昇騰910B 國產適配 | 智能制造、物聯網分析 |
關鍵技術組件演進
1. 注意力機制變種
- GQA(分組查詢):LLaMA-2 平衡 MHA 質量與 MQA 效率
- 滑動窗口注意力:Longformer 支持 4k 窗口局部計算
- 隨機稀疏注意力:SparseBERT 減少 80% 計算量,精度保留 98%
2. 位置編碼對比
類型 | 代表模型 | 公式特點 | 優勢場景 |
---|
RoPE | LLaMA、通義 | 復數域旋轉保持相對位置不變性 | 長文本生成 |
ALiBi | Claude、Qwen | 線性偏置懲罰(Attention Score -= m·i-j) | 短文本理解 |
可學習 | BERT | 隨機初始化向量訓練 | 短文本理解 |
3. 國內架構特色
- 文心ERNIE 4.0:知識增強(百億實體圖譜)+ 多任務預訓練
- 星火認知:MoE 動態路由響應 < 0.3ms,千卡并行效率 82%
- 書生2.5:商湯開源多模態模型,COCO 檢測 65.0 mAP
架構演進趨勢
- 超長上下文:通義千問支持 128k tokens,Claude 突破 200k 窗口
- 硬件協同設計:光子芯片(Lightmatter)提升 Attention 能效 100 倍
- 輕量化部署:GPTQ 4bit 量化使 7B 模型顯存降至 3.5GB
- 智能體融合:LangChain+RAG 實現實時知識庫檢索
30+模型架構全景圖
架構類型 | 代表模型(國內) | 代表模型(國外) |
---|
Decoder-Only | 通義千問、訊飛星火、智譜 | GPT-4、Claude、LLaMA |
Encoder-Decoder | 文心ERNIE、紫東太初 | T5、BART、Pegasus |
MoE | 字節豆包、華為盤古 | Mixtral、Grok-1、Switch |
多模態 | 商湯日日新、百度文心一格 | GPT-4V、Gemini、Flamingo |
通過以上架構創新,大模型在生成質量、推理效率和跨任務泛化能力上持續突破,未來將形成“基礎架構統一化(如 RetNet)+ 應用架構場景化”的生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