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背景?
在系統架構的演進過程中,項目初始階段都會通過壓力測試構建安全護城河,此時的服務性能與資源水位保持著黃金比例關系。然而在業務高速發展時期,每個沖刺周期都被切割成以業務需求為單位的開發單元,壓力測試逐漸從必選項退化為奢侈品,使得系統在每一次需求迭代中都積累著架構熵增的風險。當技術債務突破系統彈性閾值時,系統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最終威脅到商業價值的可持續轉化(見下圖業務增長和系統穩定性的關系)。
02#
解決方案
2.1 熔斷流程建設
在上線流程中啟動自動化壓測,如果性能不達標,阻斷需求上線,確保新功能上線不會導致系統性能腐化。整體流程如下:
2.1.1 性能摸底
確定基準值和限流巡檢機制
基準值:CPU 使用率、QPS(B點)、內存占用、并發量、錯誤率和接口響應時間
限流巡檢:QPS基準值與限流配置納入巡檢范圍,確保限流和基準值一致
2.1.2 自動化壓測
Tag輪測試自動啟動壓測,壓測結果和基準值對比,如果劣化值高于10%,則不允許上線
讀流量:通過線上流量錄制與回放機制直接進行壓測
寫流量:通過影子表構造數據進行壓測,隔離線上數據
2.1.3 新接口接入
2.1.4 問題跟蹤
問題處理:所有壓測問題以 bug 形式記錄,確保及時解決
復盤機制:定期復盤,優化壓測流程,確保問題閉環處理
2.2 測試平臺能力升級
詞表構造能力升級:從手動構造升級到自動,從讀流量詞表拓展到寫流量詞表
自動化能力升級:打通多個平臺,一鍵觸發自動化壓測
03#
會員系統實踐
3.1 環境準備
確定壓測場景:系統級施壓/指定接口施壓、讀接口/寫接口
構造壓測詞表:按照線上流量比例采集,自定義詞表構造
配置壓測方式:壓測流量打標,自動觸發階梯壓測
配置施壓環境:外部依賴調用配置,如接口配置是否mock、中間件配置、影子表配置
3.2 壓測基準值
觸發多輪壓測,壓測結果自動采集繪制,確認壓測B點
3.3 啟用熔斷機制
流程配置:上線流程中開啟自動化壓測
項目準出門禁卡點:基準值與實際壓測結果進行對比,若指標劣化10%,上線流程阻斷,同時報警
04#
成果
流程建設:構建會員核心系統在項目上線前的自動評估流程(涵蓋主要讀接口及部分寫接口),有效防止性能滑坡,確保限流策略有效
壓測效果:接入59個核心系統,累計自動化壓測 1367 次,共計發現21個性能問題
平臺能力:詞表構造效率提升90%,操作效率提升80%
05#
總結與展望
在業務需求高速迭代與技術債隱性積累的博弈中,自動化壓測的熔斷機制為系統性能的可持續性提供了關鍵解法,實現了從"業務需求單向驅動"的野蠻生長,轉向"性能底線與技術債清算雙約束"的理性演進。未來,我們將持續優化該流程,進一步強化問題跟蹤機制,并逐步擴大覆蓋范圍,確保各系統在實際業務場景中高效穩定的運行。
也許你還想看
會員后臺基于LiteFlow的低代碼實踐
會員業務出口網關的設計與實現
組件化設計在會員業務的應用和實踐
AI&算法?|?大數據
大前端 | 大后端 | 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