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模型訓練中,SFT(監督微調)和RLHF(基于人類反饋的強化學習)是相互關聯但目標不同的兩個階段,通常需要結合使用以優化模型性能,而非互相替代。以下是關鍵要點:
1.?核心關系
- SFT:
基于標注的高質量樣本(如問答對、指令-回答數據),以監督學習方式直接調整模型參數,使模型初步掌握特定任務(如對話生成)的基礎能力。
作用:快速適配下游任務,讓模型學會"如何正確生成內容"。 - RLHF:
通過人類對模型輸出的反饋(如排序、評分),訓練獎勵模型(Reward Model),再用強化學習(如PPO)優化模型,使其生成更符合人類偏好的結果(如更安全、有幫助、真實)。
作用:提升輸出質量,解決"如何生成更優質的內容"。
2.?為何需要兩者結合?
- SFT的局限性:
- 依賴標注數據的質量,難以覆蓋復雜場景(如價值觀對齊)。
- 無法直接優化非可導目標(如"創造性"或"無害性")。
- RLHF的補充作用:
- 通過人類反饋捕捉隱式偏好(如邏輯連貫性、道德邊界)。
- 動態調整模型,避免SFT可能導致的安全風險或機械式回答。
3.?是否可只用其一?
- 僅用SFT:
適合對輸出質量要求不高的場景(如簡單任務適配),但可能生成不符合人類偏好的結果(如冗長、有害內容)。
例子:早期的GPT-3未經RLHF處理時,生成結果質量波動較大。 - 僅用RLHF:
缺乏SFT的監督初始化,強化學習可能難以收斂(需優質策略起點)。實踐中極少單獨使用。
4.?典型流程(如ChatGPT)
- 預訓練?→ 2.?SFT?→ 3.?獎勵模型訓練?→ 4.?RLHF優化
- SFT為RLHF奠基:提供初始策略模型(Policy Model)。
- RLHF深化優化:通過偏好學習精細化調整生成策略。
5.?總結
- 關系:SFT是RLHF的必要前置階段,RLHF是SFT的深化和補充。
- 是否替代:??不可替代,需分階段使用。RLHF需SFT提供初始化模型,SFT需RLHF解決復雜對齊問題。
- 實踐意義:兩者結合能顯著提升模型的安全性、有用性和可控性,是當前大模型對齊的主流方案(如InstructGPT、Cla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