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智駕生態概述
▲?關鍵組成部分
▲?概述
2 關鍵技術
▲?傳感器
▲?感知
▲?數據閉環
3 未來市場
1 智駕生態概述
智能駕駛生態,簡稱智駕生態,是指圍繞智能駕駛技術的開發、應用、服務和支持所形成的產業體系和合作網絡。
涵蓋了從硬件設備、軟件算法、通信網絡、數據處理、地圖服務、政策法規、測試驗證、用戶服務等各個環節,形成了一個復雜的生態系統,旨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和商業化應用。
▲?關鍵組成部分
◎?硬件基礎設施:包括車載傳感器(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計算平臺(高性能處理器、GPU)、通訊模塊(5G、V2X車路協同系統)等,為智能駕駛提供感知、決策和執行的基礎。
◎?軟件算法:包括感知算法(物體檢測、識別)、決策規劃算法(路徑規劃、避障)、控制算法(車輛動力學控制)等,負責處理傳感器數據,做出駕駛決策。
◎?通信網絡:包括車聯網技術(V2X),實現車輛與車輛、車輛與基礎設施之間的信息交換,提高駕駛安全性。
◎?數據與云計算:大數據處理、云計算平臺提供海量數據存儲和計算能力,支持模型訓練、數據融合和遠程監控等功能。
◎?高精度地圖:提供精確的道路信息、交通標志、地形特征等,是自動駕駛汽車導航和決策的重要依據。
◎?政策法規:政府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規范。
◎?測試驗證:包括封閉測試場、開放道路測試、仿真測試等。
◎?用戶服務: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智能駕駛體驗。
▲?概述
整車智能定義下一代智能駕駛,車內外聯動,車載智能交互。
智駕解決方案:AI芯片 + 感知算法 + 工具鏈。
AI賦能,共建豐富的軟件應用生態。
數據是生產資料,算法是靈魂,算力是第一推動力。
2 關鍵技術
硬件:大算力芯片、引入激光雷達、引入高分辨率攝像頭。
軟件算法:CNN、BEV + Transform、Occupancy。
市場需求變化:低階方案價格性價比(1V1R);中階方案功能性價比(5V1R);高階方案城區NOA(11V5R1L)。
說明 V:攝像頭; R:毫米波雷達;U:超聲波雷達;L:激光雷達
▲?傳感器
視覺感知解決方案:多攝像頭、高分辨率攝像頭已成行業趨勢,服務于更精準的感知,更多的場景功能(智能行車、智能泊車)應用。
▲?感知
- 2021-2022年的量產感知方案
BEV+Transform(Tesla、小鵬)
神經網絡直接在3D空間輸出;在神經網絡中組成一套完整的感知格式;神經網絡中的傳感器特征的融合;端到端可學習和數據驅動的改進。
- 2023年的量產感知方案
Occupancy(Tesla、百度)
解決長尾未知障礙物問題;弱語義、強幾何;平替激光雷達算法。
▲?數據閉環
3 未來市場
感知:越多的傳感器可以覆蓋周圍更廣的視野;越深的網絡提取特征的能力更強;越多的網絡,功能越多,目標識別,檢測,分割等,能發揮出更好的性能。
未來市場展望:
▲?以新造車勢力為代表的主機廠均想要打造全棧自研的自動駕駛能力?;因為未來車型的硬件將會趨同,企業的軟件能力或者說軟硬件一體化能力將是其核心壁壘;
▲?在未來高階自動駕駛的感知解決方案上,均將采取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多種傳感器冗余感知的“強感知”路線 ;
▲?未來有實力的企業將形成?AI芯片自研+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自研(合作開發) 的研發模式,再結合自研的軟件算法,能夠充分發揮出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的最優性能;
▲?從用戶場景出發,逐步實現 停車、高速、城區?三大場景下點到點的自動駕駛;
▲?在低階智駕方案上,1V1R甚至1V的方案價格會壓縮至千元以下,主要會在10w左右上下的車型搭載,該區間的一體機出貨量最大,市場競爭也最為激烈;在中階智駕方案上,主要圍繞中等算力芯片來開發,對應的功能主要包括高速NOA和低速泊車,一顆芯片5V1R或5V5R的形式支持上述功能,量產的主力車型在15-20w車型上下,主打一個高性價比的行泊一體功能,芯片算力復用、傳感器復用;在高階方案上,傳感器配置基本拉滿,11V5R1L的方案,價格將下探至20w上下,后續主要比拼的是城市NOA方案;
▲?面對未來汽車行業可能出現的強強聯合趨勢,實力較弱的Tier 1(一級供應商)確實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隨著整車企業(OEMs)與頂級供應商之間形成更為緊密的戰略聯盟,小規模或技術實力不足的供應商可能會發現自己被邊緣化,不僅是因為激烈的行業競爭,還因為OEMs對成本控制和性能要求的日益嚴格。
說明:以上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僅做為學習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