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常見1、2、3、4、5、7類LSA的研究
1、拓撲如圖,按照地址表配置,激活OSPF劃分相關區域并宣告相關網段
2、1類LSA,每臺運行了OSPF的路由器都會產生,描述了路由器的直連接口狀況和cost
可以看到R1產生了一條router lsa,linkstate id為路由器R1的router-id
R2產生了兩條router lsa,分別屬于area 0和area 1
3、2類LSA,僅存在于MA網絡中,且只有DR會產生(因為只有MA網絡才會選舉DR、BDR),用來描述接入該MA網絡的所有路由器的router-id以及網絡掩碼
查看R1的鄰居表,可以看到在area 1這個網絡里,DR為R1,所以只有R1會產生2類LSA,而R2不會產生
可以看到R1在area 1產生了一條2類lsa,linkstate id為產生這個2類LSA的DR接口ip地址
在R2上可以看到在area 1里面R2并沒有產生2類lsa,因為它是bdr;在area 0里面R2產生了一條2類lsa,因為在area 0里面R2是DR???? 這也說明了OSPF的角色是基于接口的
4、3類lsa,用來描述區域之間的路由,由ABR產生? 這里只有R2,R3為ABR,所以只有這兩臺路由器才會產生三類lsa
以本拓撲中的R2為例,他會產生3條3類lsa,其中向area 1注入兩條,用來描述13.0.0.0/30和14.0.0.0/30;向area 0注入一條,用來描述12.0.0.0/30
5、4類lsa用來描述到達asbr的主機路由,5類lsa用來描述ospf的域外路由
這里還沒有域外路由,所以需要將R4的兩個環回口引入
可以看到只有R2和R3產生了4類的lsa,描述了到達R4的路由,其他路由器是沒有產生的
在R5上可以看到,只有作為ASBR的R5產生了5類lsa,用來描述到達1.1.1.1/32和2.2.2.2/32的路由,這里的linkstate id是目的網段
這里可以看到多了一個描述14.0.0.0/30的網段的lsa,這是因為執行了import direcrt的命令,所以也被引入進來了,如果不想看到這個,可以在做直連路由引入的時候做下route-policy(在華為設備引入的外部路由優先級為150,內部的為10,所以對于選路沒有影響)
6、7類lsa,用來描述OSPF的外部路由,只能在nssa區域內泛洪
將area 1配置為stub區域
先看下配置前R1的路由表和lsdb,可以看到是有這兩條路由和相關lsa的
配置stub區域需要在兩臺路由器都配置,看下配置完后R1的路由表和lsdb,可以看到已經學不到這兩條路由,新添加了一條默認路由????? lsdb里4類lsa,5類lsa也沒有了,多了一條3類缺省lsa ?
配置totally stub區域在abr上配置即可? 可以看到R1的lsdb里面其余的3類lsa也沒有了,只有一條由R2通告的描述默認路由lsa
將area 2配置為nssa區域?? 可以看到R4產生了三條7類lsa描述外部路由,還收到了一條由R3產生通告的7類lsa,用來描述默認路由
配置為totally nssa區域,只需在abr上配置即可??? 可以看到兩條3類lsa都沒有了,取而代之是的一條3類lsa,描述的是默認路由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