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前言
- 第一部分:連續PID
- 1.比例(Proportional,P)控制
- 2.積分(Integral,I)控制
- 3.微分(Derivative,D)控制
- 4.PID的工作原理
- 5..實質
- 6.分析
- 7.各種PID控制器
- P控制器
- 優點
- 缺點
- I控制器
- 優點
- 缺點
- PI控制器
- 優點
- 缺點
- D控制器
- 注意
- 優點
- 缺點
- 第二部分:離散PID
- 分類
- 1.位置式PID
- 2.增量式PID
- 第三部分:額外小知識點
- 總結
- 總結
前言
以上就是今天要講的內容,本文簡單介紹了連續型PID和離散型PID的原理及各種PID的優缺點。
第一部分:連續PID
PID:
PID控制器,即比例-積分-微分控制器,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系統中的反饋回路控制器。它通過**控制系統的偏差(即設定值與實際值之間的差)**來調節控制變量,使得系統穩定并達到預期的性能指標。PID控制器由以下三個基本控制作用組成:
1.比例(Proportional,P)控制
作用:比例控制的作用與當前偏差成正比。偏差越大,比例控制作用產生的調節量就越大。
特點:可以快速減少偏差,但不能完全消除靜態誤差(即系統穩定后存在的偏差,即系統的實際值和目標值之間恒定存在的差值),如果P過大會導致超調(控制器輸出量變化過大)。
參數:比例增益,決定了比例作用的強度。
2.積分(Integral,I)控制
作用:積分控制的作用與偏差的累積量成正比。只要偏差存在,積分控制就會不斷累積,從而產生調節作用。
特點:可以消除靜態誤差,提高系統的穩態精度,但可能會引起系統的響應速度變慢和超調。
參數:積分時間,決定了積分作用的累積速度。
3.微分(Derivative,D)控制
作用:微分控制的作用與偏差變化的速率成正比。它預測偏差的未來趨勢,并提前產生調節作用。
特點:可以減小超調,提高系統的動態性能,對噪聲敏感,可能會引起系統的振蕩。
參數:微分時間,決定了微分作用的強度。
4.PID的工作原理
PID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PID控制器通過以下步驟對系統進行控制:
- 測量系統的輸出(或過程變量)。
- 計算設定值與實際輸出之間的偏差。
- 根據偏差及偏差的變化率,分別計算出比例、積分、微分三個控制作用。
- 將這三個控制作用相加,得到總的控制量。
- 利用這個控制量對系統進行調節。
5…實質
- 實質:通過改變PWM等的輸出值,將實際目標參量始終圍繞在設定目標參量附近
- 公式:目標值與實際反饋值通過比例、微分、積分計算獲得控制器輸出值
- 示例:帶編碼器(測量電機的位置和素速度)的直流減速(降低速度、提高扭矩)電機的速度跟蹤(不會因為電壓波動或者電機負載變化導致的電機速度變化)
6.分析
-
首先點明受控對象、目標值、控制器輸出值、反饋實際值是誰
-
-
靜態誤差的存在判斷:如果控制器輸出量為0,判斷控制對象是否會發生自發偏移
-
無論是P、I、D參數都是與誤差有關(目標值-反饋實際值)
7.各種PID控制器
P控制器
優點
反應快
缺點
存在靜態誤差,過大會導致振蕩輸出或者超調
I控制器
優點
反應慢
缺點
不存在靜態誤差
PI控制器
優點
反應快、沒有穩態誤差
缺點
沒有D項,無法對未來進行預測,因此無法有效控制振蕩輸出或者超調
D控制器
注意
通常與P控制器或者PI控制器一起使用,不單獨使用
優點
對未來進行預測,產生阻礙作用,解決振蕩輸出或者超調
缺點
過大會導致系統卡頓
第二部分:離散PID
實質:離散PID:將調控周期進行適當控制
分類
1.位置式PID
- 位置式PID就是連續型PID離散化后的PID公式,輸出完整控制量
- 涉及到:本次、上次誤差
2.增量式PID
- 增量式PID,第k次與第(k-1)次輸出結果做差的結果,輸出的是控制量的變化值
- 涉及到:本次、上次、上上次三次誤差量
- 注意:增量式PID可以通過控制器內積分的操作實現位置式PID類似的功能
第三部分:額外小知識點
- STLINK:給STM32下載程序和調試程序
- USB轉串口模塊:用于STM32與上位機進行通信
- 離散型PID的調控周期T:取決于被控制對象的變化速度
- STM32等單片機,使用中斷操作時,注意中斷和主函數內的硬件操作的沖突問題(避免同時進行操作)
- PID調試,可以使用串口工具(SerialPlot)顯示PID波形。使用串口時,注意適當的延遲作用。
總結
最后使用哪一種PID形式,需要根據自己項目的需求具體來確定
總結
以上就是今天要講的內容,本文僅僅簡單介紹了連續型PID和離散型PID的原理及各種PID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