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終端用戶的智能座艙體驗需求驅動,視覺、聽覺、觸覺等人機交互方式加速煥新。
一方面,人機多模交互引領,車載聲學進入新周期。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統計數據,單車的車載揚聲器搭載量正在快速起量。
很顯然,作為智能座艙人機交互的核心部件,車載聲學系統隨著數字化、環繞式、智能聲學等技術的突破,可帶來虛擬現實沉浸場景的用戶感知價值,這類傳統市場被注入活力。
另外,綜合了增強現實和抬頭優勢的AR HUD,隨著相關技術的逐步成熟,本土汽車品牌熱衷追捧,自去年起市場搭載率增速非常快,帶給國產AR HUD供應商的市場紅利與價格戰壓力并存。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中國市場乘用車前裝標配W/ARHUD新車交付264.14萬輛,同比增長51.17%,繼續保持高增速態勢。10月創出年內標配交付量新高,更是連續兩個月站上30萬輛大關。
未來,隨著AI大模型或人機交互技術不斷成熟,智能座艙功能的競爭焦點在哪里?新周期下,各細分市場的技術趨勢又是什么?哪些看起來炫酷的功能實際是偽需求?值得業界深思。
12月10日,由德賽西威總冠名的2024(第八屆)高工智能汽車年會暨年度金球獎評選頒獎典禮在上海開幕。當天下午,在浦創智能冠名的“座艙交互”專場中,來自水晶光電、FUTURUS未來黑科技、法雷奧、華陽多媒體、東軟集團、吉祥汽車、華為的行業專家們,發表了精彩演講。
水晶光電車載 BU 光學設計部部長李禮操發表了《高速發展的智能座艙顯示技術》主題演講。
水晶光電車載?BU 光學設計部部長李禮操
據介紹,抬頭顯示及車載投影產品等顯示系統,已經可以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包括信息顯示的體驗有非常大的提升,但在顯示圖像的舒適性、清晰度以及跟周邊環境的融合等方面還需要改善。基于此,自由曲面、DLP、LCOS、LBS、光波導、車規級激光器、超表面、光場、HOE、計算全息等前沿光學技術方案,加速應用至車載顯示。
具體到產品,W/AR HUD已實現大規模量產,并維持高速發展態勢。得益于國內Tier-1的不斷努力,將HUD做得更成熟、體驗更好,以及把成本做到比較合理的程度,能夠在絕大部分車上能用上去,未來HUD有望變成汽車標配。
會上,李禮操還介紹了AR HUD、車載娛樂、車載智能眼鏡的市場機會和挑戰。比如,AR HUD在小體積、大畫幅、高像質、與周邊環境融合等方面還存在挑戰,未來其技術將沿著Semi AR、單焦面AR、Slope/雙焦面、多焦面/可切換焦面、真3D顯示逐步迭代。
水晶光電以薄膜光學、光學冷加工、半導體光學、光學系統設計等八大核心技術為軸,深度布局了光學元器件、薄膜光學面板、半導體光學、汽車電子、反光材料五大業務板塊。
FUTURUS未來黑科技光學科學家方濤發表了《從前瞻到量產,AR HUD 的技術演變與未來》主題演講。
FUTURUS未來黑科技光學科學家方濤
從HUD技術的起始、應用普及到技術迭代出發,方濤指出HUD技術已從高端車應用變為廣泛普及。他分析了不同類型HUD的市場份額、AR HUD的增長趨勢及其與WHUD的區別。
此外,他還強調了用戶對HUD體驗的期望和使用中的痛點,闡釋了HUD的硬件和軟件如何決定HUD用戶體驗。最后,他介紹了FUTURUS在HUD領域的技術創新,FUTURUS光場ARHUD如何實現理想中的ARHUD顯示效果,以及HUD的可能應用場景的展望和公司在該領域專利儲備情況。
法雷奧中國區智能座艙研發總監王水昌發表了《重塑智能座艙,法雷奧助力汽車智能座艙 HMI 產品技術的發展》主題演講。
法雷奧中國區智能座艙研發總監王水昌
智能座艙只有具備感知能力、交互、個性化定制、互聯網功能,才能給移動出行帶來新的體驗。比如,感知能力方面,能對駕駛員或者整個座艙行為進行監控和識別,能提供道路環境和行車信息給到駕乘人員。
從HMI、智能裝飾、硬件架構等方面,王水昌介紹了座艙中央區域HMI發展趨勢。在他看來,有些功能涉及高安全要求不允許語音支持,這種情況下方向盤以及方向盤周邊傳統的按鍵,無論是電容觸摸的按鍵,還是傳統的機械按鍵或者旋鈕,必不可少。
法雷奧擁有六大智能座艙核心產品:包括無鑰匙進入系統,主要是藍牙、UWB數字鑰匙;抬頭顯示;座艙監控;4G/5G;顯示屏技術;方向盤模塊。其中座艙監控方面,法雷奧是行業內少數擁有已量產的支持手勢識別的產品,包括疲勞駕駛監控、生命體探測等。
華陽多媒體BU HUD總經理張環宇發表了《“顯”而易見 | ADAYO 華陽 HUD&智能顯示解決方案》主題演講。
華陽多媒體BU HUD總經理張環宇
從智能座艙的發展來看,汽車電子電氣架構趨向集中化,對于顯示部分(人機交互)更關注的是硬件智能化,如果硬件不夠智能,有些功能就沒法實現。
其中,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器(AR-HUD)是接受自動駕駛的關鍵推動器,駕駛輔助系統的功能可以更直觀地被顯示,AR-HUD為駕駛者創造了一個直觀的人機交互方式。
基于自動駕駛汽車與AR-HUD裝配的高度協同性,AR HUD隨著產品規格的不斷提升,帶來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AR HUD 1.0,以單焦面/虛擬景深技術為主,實現低階ADAS交互;AR-HUD 2.0,以虛擬貫穿屏技術為主,實現智能網聯的多信息顯示;AR-HUD 3.0,以多焦面/可變景深技術為主,支持高階自動駕駛下的交互;AR-HUD 4.0,基于全風擋全息顯示,實現L4/L5+多模態智能交互。
華陽集團汽車電子業務,聚焦“智能化”,圍繞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網聯三大領域進行布局。其中智能座艙方面,擁有座艙域控、屏顯示、數字聲學系統、CMS、HUD、無線充電等產品。
東軟集團汽車智能創新事業部產品總監林裕佳發表了《車載 AR 軟件助力智能汽車人機交互方式升級》主題演講。
東軟集團汽車智能創新事業部產品總監林裕佳
當前,汽車已經進入智能裕多模態交互的快速發展期。未來,智能汽車將更趨擬人化。在此過程中,AR增強現實技術扮演了核心角色。
東軟自2017年開始AR導航技術的研發,至今已實現四代技術迭代,最新升級AR For Car軟件產品將中控屏、儀表屏、電子后視鏡等艙內顯示設備作為智能汽車人機交互觸點,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將導航路線、引導箭頭、碰撞預警、興趣點等數字信息與實景完美融合后呈現給駕駛員,為駕駛員帶來沉浸式出行體驗。
東軟AR For Car軟件產品包含混合現實、路影領航功能,以及“AR Studio設計者平臺 + AR SDK開發者平臺”,為用戶提供更直觀精準的導航指引的同時也提供構建車載AR應用的完整工具鏈,深度賦能客戶軟件自研。
吉祥汽車智能網聯執行總監秦藝發表了《全新 3D 互動體驗座艙及AI大模型應用創新與實踐》主題演講。
吉祥汽車智能網聯執行總監秦藝
在他看來,當前智能座艙體驗的挑戰,包括技術方案趨同、人機交互趨同、AI體驗瓶頸,比如設計同質化、功能同質化,導致座艙的差異化不足和識別度降低。未來智能座艙體驗,將向著艙駕融合后的多維互動化、虛擬現實混合的沉浸化、智能終端的AI化三個趨勢發展。
比如針對虛擬現實混合的沉浸化,從二維HMI交互,到多屏互動交互,到語音+GUI的混合交互,再到多感多模態的融合交互,最終用戶需求上升為基于車內物理世界+車外環境世界+座艙虛擬世界的混合沉浸式交互。
吉祥智驅是面向行業生態全面開放共享的新能源汽車科技公司,具備三電系統、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平臺架構、性能集成、整車工程等核心研發能力。已完成自主研發的高性能、高安全、高智能的可進化模塊化純電專屬平臺,應用覆蓋A ~ C級車型,可適應Sedan、SUV、MPV等多品類車型。
基于該平臺的全新車型(Juneyao AIR)已經SOP量產交付,2024年11月首先在海外市場上市交付。值得一提的是,吉祥智驅打造的AIR智能座艙,堅持用戶原則,大膽創新實踐,創造了行業首個全3D多形態桌面互動系統、行業首個沉浸養成式虛擬世界、行業首個大模型+垂域生態的AI出行助理。
華為智能車載光領域市場總監郭秉禾發表了《AR-HUD 打造智駕時代第一屏》主題演講。
華為智能車載光領域市場總監郭秉禾
圍繞HUD行業趨勢,其表示,隨著智能駕駛搭載率顯著提升,HUD信息顯示內容及表達方式已經改變,尤其是L2+級及以上智駕高度智能化,顯示內容還需包括車道級導航、智能化感知融合信息、主動安全、智駕意圖等,而表達形式也從被動2D顯示向AR實景融合轉變。
從車型級別來看,AR HUD裝配率較高的車型仍然在40萬以上區間,以高端車型為主,但隨著技術成熟和成本下降,AR HUD向20-30萬價格區間下沉。
AR HUD將成為智駕時代第一屏。尤其是作為智駕能力呈現的最佳窗口,AR HUD將成為智駕系統標配,實時呈現智駕意圖,降低接管率,讓智駕越用越好用。不過從體驗來看,要解決硬件光學、AR引擎、HMI顯示等問題,還需將體驗感知量化為產品硬性指標,系統優化提升各項體驗指標。
華為聚焦光系統、光器件、光算法等根技術,自研車規級LCos芯片、空間光學方案、PGU光學引擎、構圖引擎軟件等,堅持端到端打造極致體驗的AR HUD。尤其是自研AR構圖引擎,真AR實景貼合“準穩快”。HMI布局設計從人因角度出發,以簡潔、易讀、無干擾的UI布局,合理設計顯示時機,打造兼顧安全、高效、舒適的AR H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