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Kubernetes 中 Service 的流量負載均衡模式
1. iptables 模式
工作原理
數據路徑
優點
缺點
適用場景
2. IPVS 模式
工作原理
數據路徑
優點
缺點
適用場景
兩種模式的對比
如何切換模式
啟用 IPVS 模式
驗證模式
總結
Kubernetes 中 Service 的流量負載均衡模式
Kubernetes 的 Service 提供了一種抽象,用于將網絡流量分發到一組后端 Pod 上,實現流量的負載均衡和高可用。具體來說,Service 的流量負載均衡有兩種實現模式:
1. iptables 模式
工作原理
- 使用 Linux 內核的 Netfilter 框架,通過 iptables 規則實現流量轉發。
- 每個 Kubernetes Service 都會對應一組 iptables 規則。
- 當請求到達 Service 的 ClusterIP 或 NodePort 時,iptables 會根據規則將流量轉發到后端 Pod。
數據路徑
- 用戶請求到達 Kubernetes Service 的 ClusterIP。
- iptables 根據規則匹配 Service 的 Endpoints。
- 流量隨機轉發到某個 Pod。
優點
- 簡單可靠:iptables 是 Linux 系統中非常成熟的技術。
- 易于使用:默認配置,開箱即用。
- 無額外依賴:無需安裝額外的工具或模塊。
缺點
- 性能限制:規則數量多時性能下降(規則逐條匹配)。
- 不支持動態更新:當后端 Pod 狀態變化時,重建規則會導致短暫的流量中斷。
- 流量監控難度高:不易獲取詳細的流量分發信息。
適用場景
適合小型集群或對性能要求不高的場景。
2. IPVS 模式
工作原理
- 基于 Linux 內核的 IP Virtual Server(IPVS)技術實現負載均衡。
- IPVS 使用 Netfilter 框架,通過在內核中構建高效的哈希表實現流量分發。
- 支持多種負載均衡算法,如輪詢 (RR)、加權輪詢 (WRR)、最少連接 (LC) 等。
數據路徑
- 用戶請求到達 Kubernetes Service 的 ClusterIP。
- IPVS 根據預定義的調度算法選擇后端 Pod。
- 流量直接轉發到選定的 Pod。
優點
- 性能高效:基于內核實現,比 iptables 更快。
- 擴展性強:支持更多的負載均衡算法(如源地址散列、目標地址散列等)。
- 動態更新:后端 Pod 狀態變化時,可以快速更新規則,避免流量中斷。
- 可觀測性:使用工具(如
ipvsadm
)可以直接查看流量分發信息。
缺點
- 依賴內核模塊:需要加載 IPVS 相關內核模塊。
- 配置較復雜:需要手動啟用和配置。
適用場景
適合大規模集群或對負載均衡性能要求較高的場景。
兩種模式的對比
特性 | iptables 模式 | IPVS 模式 |
---|---|---|
性能 | 中等 | 高效 |
負載均衡算法 | 隨機 | 輪詢、加權輪詢、最少連接等 |
動態更新 | 延遲更新,可能中斷流量 | 快速更新,無中斷 |
規則處理 | 順序匹配規則 | 哈希表處理,性能更優 |
依賴性 | 無需額外模塊 | 需加載 IPVS 相關模塊 |
監控工具 | 不支持直接監控 | 支持 ipvsadm 查看狀態 |
適用場景 | 小型集群,默認使用 | 大規模集群,高性能要求 |
如何切換模式
啟用 IPVS 模式
-
確保節點支持 IPVS 模塊:
lsmod | grep ip_vs
如果未加載,手動加載:
modprobe ip_vs modprobe ip_vs_rr modprobe ip_vs_wrr modprobe ip_vs_sh
-
編輯 kube-proxy 配置:
kubectl -n kube-system edit configmap kube-proxy
設置
proxy-mode
為ipvs
:apiVersion: kubeproxy.config.k8s.io/v1alpha1 kind: KubeProxyConfiguration mode: "ipvs"
-
重啟 kube-proxy:
kubectl -n kube-system delete pod -l k8s-app=kube-proxy
驗證模式
檢查 kube-proxy 的模式:
kubectl -n kube-system get configmap kube-proxy -o yaml
查看 IPVS 規則:
ipvsadm -Ln
總結
- iptables 模式 是 Kubernetes 的默認模式,簡單易用,適合小規模集群。
- IPVS 模式 性能更高,支持多種負載均衡算法,適合大規模、高并發場景。
- 根據集群規模和性能需求選擇合適的模式,同時注意 IPVS 模式需要額外的配置和依賴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