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關于戰略是什么?有非常多的理論,也有不同的視角。
?
中國最早的涉及戰略的書籍據傳是黃帝所著的《握奇文》,后有較為系統的兵法戰略書籍為周朝姜太公(亦稱姜尚、姜子牙等)所著的《六韜》,相傳張良熟讀此書,并幫助劉邦定國安邦。春秋時期的《鬼谷子》,也有諸多權謀機變,兵法韜略。(以上書籍在史學上或存在爭議,或失傳、也有的被認為為后世偽作)
?
而中國古代關于戰略全面的、系統的、完整流傳于世的理論著作無疑是戰國時期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在今天,這本書中的許多戰略理論與觀點,不僅僅為中國人所應用,也遠傳日本、歐美,成為軍事家、戰略家、領導者的必讀戰略學書籍。
?
以上的戰略理論側重于講治國、戰爭的謀略。
?
我們今天主要從企業戰略謀劃的角度出發,其主要的理論多來自于西方。
?
亨利·明茨伯格在《戰略歷程》一書中,介紹了西方戰略學的十大主要學派,分別是設計學派、計劃學派、定位學派、企業家學派、認知學派、學習學派、權力學派、文化學派、環境學派和結構學派。
?
設計視角:戰略形成是一個孕育的過程。
計劃學派:戰略形成是一個程序化的過程。
定位學派:戰略形成是一個分析過程。
企業家學派:戰略形成是一個構筑愿景的過程。
認知學派:戰略形成是一個心智過程。
學習學派:戰略形成是一個涌現的過程。
權力學派:戰略形成是一個協商過程。
文化學派:戰略形成是一個集體思維的過程。
環境學派:戰略形成是一個適應性的過程。
結構學派:戰略形成是一個變革過程。
?
以上的學派,主要是從理念層面探討戰略是如何產生的,目的是從不同的視角審視戰略,避免在一個角度理解戰略而造成盲人摸象的片面結果。
?
應該說,真正的戰略,可能不止于以上的視角,上述的十大學派,或許也只是摸到戰略大象的一部分。
?
戰略這一詞語的內涵,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而豐富、完善和發展的。
?
因此,從思想內涵學習的角度,我們需要借鑒各種戰略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