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其它常用的計量儀表通信協議,如IEC1107、IEC 62056-31、IEC 60870-5-102以及北美使用的通信協議ANSI C12.18(光口)、C12.19(公用表)和C12.21(電話通信)和國內使用的DL/T645等,IEC62056標準體系能夠支持各種各樣的商務活動、支持變革與競爭,并顯著降低系統生存周期費用,這是IEC62056標準與其它通信協議標準的本質區別。該標準體系的特點有:
????????⑴ 定義了對象模型,該模型適用于各種能量類型,包括電、氣、水、熱等。每個對象都有一個唯一的標識碼,用來標識在界面上顯示和通信線路上傳輸的數據。該模型還支持廠家自定義實例、屬性和方法,并可增加新的接口類和版本而不會改變訪問對象的服務,從而實現了互操作性。
????????⑵ 接口類將儀表功能進行了標準化,包括寄存器、需量記錄、費率和活動時間表、時鐘同步處理以及能量質量監測等等。同時定義了屬性值的數據類型,并將數據類型隨同數據一起傳送,從而保證數據含意不會出現二義性,確保了數據的溯源性和一致性。
????????⑶ 支持多用戶訪問,具有多重身份驗證和訪問權限機制,確保數據的安全性。
????????⑷ 由于對象模型完全做到了與通信介質無關,因而可以廣泛選擇通信介質,無需改變模型和數據采集系統的應用程序。
????????與其它協議不同,在數據采集系統中需要為每一個新的計量儀表型號定制專用的設備驅動程序,而該標準體系支持構建一個通用的設備驅動程序,一個客戶機系統既支持全部標準化的性能,又可以支持特殊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