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云計算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 云計算可以通過網絡連接,用戶通過網絡接入“云”中并獲得有關的服務,“云”內節點之間也通過內部的網絡相連
B 云計算可以快速、按需、彈性服務,用戶可以按照實際需求迅速獲取或釋放資源,并可以根據需求對資源進行動態擴展
C 按照云計算服務提供的資源層次,可以分為基礎設施即服務和平臺即服務兩種服務類型
D 云計算是一種基于并高度依賴Internet,用戶與實際服務提供的計算資源相分離,集合了大量計算設備和資源,并向用戶屏蔽底層差異的分布式處理架構
c
- 云計算:(1)三層:①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向用戶提供計算機能力、存儲空間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服務。②平臺即服務(PaaS):向用戶提供虛擬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管理系統、Web應用等平臺化的服務。③軟件即服務(SaaS):向用戶提供應用軟件(如CRM 、辦公軟件等)、組件、工作流等虛擬化軟件的服務,SaaS一般采用Web技術和SOA架構。(2)四大關鍵技術:虛擬化技術、云存儲技術、多租戶和訪問控制管理、云安全技術。
- 區塊鏈特征:多中心化(去中心化)、多方維護、時序數據、智能合約、不可篡改、開放共識、安全可信。
- 虛擬現實:(1)概念:VR是一種可以創立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2)特征: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構想性(也稱想象性)、自主性。(3)關鍵技術:人機交互技術、傳感器技術、動態環境建模技術、系統集成技術。
- 聯盟鏈為若干企業或機構共同管理的區塊鏈,參與者要事先進行注冊認證,因此相對于公有鏈來說,聯盟鏈的參與節點較少。
公有鏈(Public Blockchain)和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是區塊鏈技術的兩種主要類型,它們在結構、訪問權限、應用場景等方面存在明顯區別。
公有鏈(Public Blockchain)
特點
- 去中心化:公有鏈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沒有任何機構或個人能夠控制整個網絡。
- 開放性: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公有鏈網絡,讀取、發送交易以及參與共識過程。
- 透明性:所有的交易和數據都是公開的,可以被任何人查看。
- 安全性:由于網絡節點眾多,公有鏈的安全性較高,單個節點的故障不會影響整個系統。
應用場景
- 加密貨幣:例如比特幣(Bitcoin)、以太坊(Ethereum)。
- 去中心化應用(DApps):各種基于智能合約的應用程序。
聯盟鏈(Consortium Blockchain)
特點
- 部分去中心化:聯盟鏈是部分去中心化的,由多個預選節點共同維護網絡,通常這些節點是來自不同組織或公司。
- 訪問控制:只有被許可的節點才能加入網絡、讀取數據和參與共識過程。
- 隱私性:交易數據對外部是保密的,僅對參與聯盟的成員可見。
- 效率較高:由于節點數較少且是預選的,聯盟鏈的交易速度和效率較高。
應用場景
- 企業合作:適用于多個企業之間的協作,例如供應鏈管理、金融結算、貿易結算。
- 行業聯盟:適用于行業內部的合作,例如銀行聯盟、保險聯盟。
總結
- 去中心化程度:公有鏈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而聯盟鏈是部分去中心化的。
- 訪問權限:公有鏈對所有人開放,聯盟鏈只對特定成員開放。
- 數據透明性:公有鏈的數據對所有人透明,聯盟鏈的數據僅對成員透明。
- 應用場景:公有鏈多用于公開的、無需信任的環境,例如加密貨幣;聯盟鏈多用于需要信任和隱私的企業或行業合作。
示例
- 公有鏈:比特幣、以太坊。
- 聯盟鏈:Hyperledger Fabric、R3 Corda。
這兩種區塊鏈各有優劣,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根據具體需求選擇合適的區塊鏈類型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優勢。
- ()常用于在線的實時的大數據處理。Storm
大數據:
(1)五個步驟:數據準備、數據存儲與管理、數據分析和計算、數據治理、知識展現。
(3)四大技術:大數據獲取技術(采集、整合、清洗)、分布式數據處理技術(Hadoop常用于 離線的復雜的大數據處理,Spark常用于 離線的快速的大數據處理,而Storm常用于 在線的實時的大數據處理)、大數據管理技術(大數據存儲、大數據協同和安全隱私)、大數據應用和服務技術(分析應用技術和可視化技術)。<記憶:量多低快,“快”是最顯著特征。>
- 人工智能的發展經歷了6個階段:起步發展期、反思發展期、應用發展期、低迷發展期、穩步發展期、蓬勃發展期。
- 虛擬現實:(1)概念:VR是一種可以創立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系統。(2)特征: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構想性(也稱想象性)、自主性。(3)關鍵技術:人機交互技術、傳感器技術、動態環境建模技術、系統集成技術。云安全技術屬于云計算技術。
- 物聯網:(1)三層架構:①感知層:識別物體、采集信息,由各種傳感器構成,包括 溫度傳感器、二維碼標簽、RFID標簽和讀寫器、攝像頭、GPS等感知終端。②網絡層:由各種網絡,包括 互聯網、廣電網、網絡管理系統和云計算平臺等組成,是整個物聯網的中樞,負責傳遞和處理感知層獲取的信息。③應用層:是物聯網和用戶的接口,它與行業需求結合以實現物聯網的智能應用。(2)三大關鍵技術:傳感器技術、傳感網、應用系統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