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7 月 4 日,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全體會議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辦。聯合國以及各國政府代表、專業國際組織代表,全球知名專家、企業家、投資家 1000 余人參加了本次會議,圍繞“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的大會主題展開深入交流研討。
多元交融的全球議題
人工智能是人類發展新領域,其快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也帶來了未知風險和復雜挑戰。本屆大會全體會議直面人工智能治理這一全球性議程,聚焦發展、安全、治理,開展了一系列國際性、跨領域、多視角的深入研討。
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清華大學惠妍講席教授周伯文,新思科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蓋思新分別基于公共政策、科學、產業等不同視角,分享了他們關于人工智能領域技術創新和安全治理的最新成果和最新思考。黑石集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蘇世民,索奈顧問及投資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喬舒亞·雷默,立足于商業投資視角,以及在人工智能國際治理中的長期實踐,共同演繹了關于人工智能浪潮影響下的全球商業變革和治理創新的獨到見解。通過來自演講嘉賓不同角度的系統詮釋,表明了在人工智能領域堅持發展和安全并重的必要性,以及加強人工智能國際對話與合作的迫切性。演講嘉賓還共同表達了要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賦能經濟增長、增進各國人民福祉的一致共識,為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提供了寶貴觀點和啟示。
圖靈得主的巔峰舉首
圖靈獎是全球計算機領域的最高榮譽。本次全體會議現場,姚期智、羅杰·瑞迪、曼紐爾·布盧姆等三位享譽全球的圖靈獎得主,與原微軟執行副總裁、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一同聯袂進行了一場圍繞治理協同創新的巔峰論道。通過極具思辨性的對話,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的“雙刃劍”屬性、人工智能的可解釋性和可預測性、人工智能的嚴謹底色和變革氣質等人工智能領域全球矚目的核心命題。針對加強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會議動議,三位圖靈獎得主表現出一致的高度認同,并同時指出人才培養對于應對人工智能未來風險的重要價值。這些來自人工智能標志性人物的深刻見解,將對全球人工智能發展和治理產生深遠影響,也將在世界人工智能發展史中,留下屬于本次會議的閃亮印記。
更添新彩的上海名片
自 2018 年首次在上海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已成為上海打造人工智能這一城市新名片的重要助力。基于大會平臺和上海支點,越來越多嘉賓選擇更加緊密地與上海同行。又一次登臺的圖靈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2020 年在上海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上海期智研究院,專攻人工智能、量子智能方向的基礎研究。清華大學惠妍講席教授周伯文,不久前獲得了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邀請擔任主任、首席科學家。全體會議共同上演“圖靈圓桌”的沈向洋、羅杰·瑞迪、曼紐爾·布盧姆,此前都曾與大會多次攜手。某種意義上說,本次他們之間進行的“圖靈圓桌”也是關于大會的一次“老友記”。
以他們為縮影,追溯更多全球頂尖科學家和先鋒企業家們的選擇。不難發現承擔“科技風向標、應用展示臺、產業加速器、治理議事廳”作用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正在為上海加快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級高端產業集群,源源不斷注入新活力和新動能,也將為上海以深入落實人工智能“上海方案”,率先履行《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服務構建“以善治促善智”的中國城市樣本提供的有益啟發和重要助力。
附: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
我們深感人工智能對世界的深遠影響和巨大潛力,認識到人工智能正在引領一場科技革命,深刻影響人類生產生活。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我們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在安全和倫理方面。
我們強調共同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和應用的必要性,同時確保其發展過程中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和公平性,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賦能人類社會發展。我們相信,只有在全球范圍內的合作與努力下,我們才能充分發揮人工智能的潛力,為人類帶來更大的福祉。
一、促進人工智能發展
我們愿積極推進研發,釋放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交通、農業、工業、文化、生態等各領域的應用潛力。鼓勵創新思維,支持跨學科研究合作,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突破與向善發展。共同關注和緩解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影響,引導和促進人工智能賦能人類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的提升。
倡導開放與共享的精神,推動全球人工智能研究資源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合作平臺,促進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推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公平分配,避免技術壁壘,共同提升全球人工智能的發展水平。
以高水平數據安全保障高質量數據發展,推動數據的依法有序自由流動,反對歧視性、排他性的數據訓練,合作打造高質量數據集,為人工智能發展注入更多養料。
建立合作機制,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賦能各行各業,率先在制造、物流、采礦等領域加速智能化,同步推進相關技術、標準的共用共享。
致力于培養更多的人工智能專業人才,加強教育培訓與人才交流合作,提高全球范圍內人工智能素養與技能水平。
呼吁各國秉持以人為本、智能向善原則。確保各國在開發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方面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視。
尊重各國自主發展的權利,鼓勵各國根據自身國情制定人工智能戰略政策和法律法規,呼吁在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和應用的國際合作中,遵守產品與服務對象國的法律法規,遵守適用的國際法,尊重其經濟社會制度、宗教文化傳統和價值理念。
二、維護人工智能安全
我們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安全問題,特別是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愿推動制定數據保護規則,加強各國數據與信息保護政策的互操作性,確保個人信息的保護與合法使用。
我們認識到加強監管,打造可審核、可監督、可追溯和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技術的必要性。我們將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人類決策與監管下,以人工智能技術防范人工智能風險,提高人工智能治理的技術能力。我們鼓勵各國結合國情,制定相應的法律和規范,建立風險等級測試評估體系和科技倫理審查制度,在此基礎上,鼓勵行業制定更為及時和敏捷的自律規范。
我們愿加強人工智能相關的網絡安全,增強系統與應用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防止黑客攻擊與惡意軟件應用。在尊重運用國際國內法律框架前提下,共同打擊操縱輿論、編造與傳播虛假信息的行為。
合作防范恐怖主義、極端勢力和跨國有組織犯罪集團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從事非法活動,共同打擊竊取、篡改、泄露和非法收集利用個人信息的行為。
推動制定和采納具有廣泛國際共識的人工智能的倫理指南與規范,引導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防止其被誤用、濫用或惡用。
三、構建人工智能治理體系
我們倡導建立全球范圍內的人工智能治理機制,支持聯合國發揮主渠道作用,歡迎加強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提升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我們鼓勵國際組織、企業、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等多元主體積極發揮與自身角色相匹配的作用,參與人工智能治理體系的構建和實施。
我們愿加強與國際組織、專業機構等合作,分享人工智能的測試、評估、認證與監管政策實踐,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安全可控可靠。
加強人工智能的監管與問責機制,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合規使用與責任追究。
四、加強社會參與和提升公眾素養
我們愿建立多元化的參與機制,包括公開征求意見、社會調查等方式,讓公眾參與到人工智能決策過程。
加強公眾對人工智能的認知與理解,提高公眾對人工智能安全性的認識。開展科普活動,普及人工智能知識,提升公眾的數字素養與安全意識。
五、提升生活品質與社會福祉
我們愿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應用,包括工業創新、環境保護、資源利用、能源管理、促進生物多樣性等。鼓勵創新思維,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解決全球性問題中的潛力與貢獻。
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社會福祉,特別是在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
我們深知,這份宣言的落實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我們期待全球各國政府、科技界、產業界等利益攸關方能夠積極響應,共同推動人工智能的健康發展,共同維護人工智能的安全,賦能人類共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