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IT人才的飽和,互聯網就業形勢越嚴峻。
作為一名工程師,需要具備哪些基本素養與能力,才能夠應對這樣的就業環境?
按照優先級排序如下:
1 業務理解、需求溝通能力
業務理解與需求溝通看似是技術經理、架構師需要做的事情,但是作為一名合格的高級工程師,對業務的理解、以及需求的溝通協調能力,這是無論何時都需要具備的。
2 架構設計能力
由于現在各種低代碼、腳手架、開源框架的實現,開發一個功能或者實現業務,其實難度不是很大,難度在于復雜的邏輯和業務,如何將復雜的業務邏輯以及需求轉化為系統設計、工程設計,這是大部分普通程序員不具備的能力,這也是容易被替代的原因。在強大的業務理解、需求溝通能力的基礎上,運用軟件工程學,進行架構、模塊的劃分抽象設計,這樣的人才其實競爭力很強。
3 問題分析、定位、解決能力
無論是產品邏輯問題、系統程序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如何分析、如何排查、如何去解決,以及解決的方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但能否抓住問題本質而且解決掉根本問題這是很關鍵的。
4 編碼能力、整潔、高質量的代碼
不要忽視編碼能力,認為寫代碼很簡單,用現成的框架,CRUD、業務邏輯堆起來就完成功能,這樣不是合格的工程師。
代碼的質量、代碼的簡潔,直接決定整個系統的可用性。在編碼過程中,要嚴謹,編寫可測試的代碼,注重單元測試以及代碼覆蓋率。多閱讀優秀源碼,提升自己的編碼能力。
即使你沒有那樣的工作氛圍和環境,但是為了自己的個人目標,也應該這樣做,因為這樣做并不會耽誤多少時間,反而會減少很多bug出現。
如何具備上述四項能力?
1. 學習他人
如果身邊有這樣的大佬,多學學他們是如何思考,如何溝通、如何協調的。如果沒有,那就默默提升自己,去更大的平臺遇到優秀的人。
2. 沒有捷徑,但有方法
成功確實沒有捷徑,但是一定有方法。
多思考,本質上都是如何學習、如何理解、如何分析。根本問題就是學習能力。那么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專注力、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