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技術最全詳解(圖文全面總結)
容器技術
容器技術:是將應用程序、及其所有依賴項,打包到一個獨立的、可移植的容器中。
如下圖所示:
容器技術的實現,最典型的就是以Docker為代表的。
如下圖所示:
主要解決:
1、輕量級
容器是輕量級的虛擬化解決方案,相比傳統的虛擬機,它們更加節省資源。
2、可移植性
這種可移植性,使得容器成為實現跨多個云平臺、和本地環境的理想選擇。
3、隔離性
4、可擴展性
借助編排平臺(如Kubernetes),實現容器自動化部署與伸縮,按需快速增減容器實例,高效靈活應對業務挑戰。
編排平臺
編排平臺,主要用于:管理、和自動化容器化應用程序的部署、擴展、和運維。
編排平臺,最典型的代表就是:Kubernetes 。
Kubernetes集群由核心master節點和若干node節點構成,兩者協同工作,實現高效集群管理。
如下圖所示:
Master節點,作為Kubernetes集群的核心,掌控全局,負責集群的管理、調度,確保容器化應用高效運行。
Node 節點:是集群中的工作節點,負責運行容器化的應用程序。
Kubernetes憑借Master與Node節點的緊密合作,實現集群高效管理、容器智能調度、負載均衡、容錯處理及全面自動化,展現卓越性能。
服務網格
服務網格:是一種用于管理微服務之間通信的基礎設施層。
服務網格,涵蓋Service(服務)與Mesh(網格)兩大核心,形如細密網絡,構建高效穩定的服務體系。
如下圖所示:
服務(Service)
在計算機科學中,服務是獨立軟件模塊或功能,通過網絡調用執行特定任務或提供服務,實現高效便捷的功能調用。
微服務架構中,服務專注執行單一業務功能,并通過網絡接口實現與其他服務的高效通信,構建靈活、可擴展的系統。
網格(Mesh)
網格通常指的是一種結構,其中的組件相互連接以形成一個整體。
在計算機網絡中,網格通常用于描述多個節點之間通過網絡連接而形成的復雜結構。
這些節點涵蓋計算機、服務器、設備及服務實例,服務實例間直接通信,構建出高度互聯的架構,實現高效信息流通。
服務網格,最先的代表就是:Istio。
Istio具備全面流量管理功能,涵蓋路由規則、負載均衡、故障注入、灰度發布及請求重試,助力服務高效穩定運行。
Istio架構,如下圖所示:
主要會包含:數據平面和控制平面。
數據平面:是 Istio 中負責實際處理網絡流量、和執行各種網絡任務的部分。
控制平面:是 Istio 中負責配置、和管理整個服務網格的部分。
由多個組件組成,用于執行服務發現、流量管理、安全控制、策略執行等任務。
自動化運維
自動化部署:是將應用程序、或服務自動化地,部署到目標環境的過程。
利用CI/CD工具實現持續集成與部署,自動化代碼構建、測試與部署,加速交付,降低人為錯誤風險,提升效率。
CI,全程是Continuous Integration,就是持續集成的意思。
持續集成,DevOps核心理念,意味著團隊代碼修改即時融入共享庫,并自動執行構建與測試,高效決策,助力軟件開發流程的敏捷優化。
CD,全程是Continuous Delivery,就是持續交付。
持續交付,DevOps的核心實踐,意味著軟件能持續部署至生產環境,涵蓋自動化部署、配置、監控及回滾等,確保高效穩定的軟件迭代與更新。
-對此,您有什么看法見解?-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探討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