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VB上位機程序控制DS1302時鐘是一種常見的應用,DS1302是一款實時時鐘芯片,通常用于計算機、電子設備或其他系統中,以提供時間戳和其他時間相關功能,DS1302時鐘芯片通常需要外部電源供電,并且具有有限的存儲空間和數據傳輸速率。因此,在控制DS1302時鐘時,需要考慮到這些因素,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以確保芯片的正常運行和數據的安全。
二、頭文件與變量定義:
主要用于初始化一些硬件接口,例如實時時鐘(DS1302)和一些控制芯片的引腳設置。具體來說,它包括了一些特殊功能寄存器(SFR)的定義和一些用于連接硬件的位定義。這些定義在微控制器的開發中非常常見,它們使得開發者能夠更好地控制硬件并與之交互。
首先包含了頭文件reg52.h,它包含了8051微控制器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定義。然后定義了一些位定義,如實時時鐘的時鐘線、數據線、復位線等引腳,以及一些控制芯片的輸入/輸出引腳。
此外,代碼中還定義了一個字節型的數組tab,它包含了數字0到9的ASCII碼值。這個數組可能用于顯示實時時鐘的時間。
#include?<reg52.h>sbit T_CLK = P2^4; /*實時時鐘時鐘線引腳 */
sbit T_IO = P2^3; /*實時時鐘數據線引腳 */
sbit T_RST = P2^2; /*實時時鐘復位線引腳 */
sbit ACC0=ACC^0;
sbit ACC7=ACC^7;
sbit rs=P2^0;
sbit rw=P2^1;
sbit e=P2^7;
sbit setd=P3^2;
sbit sett=P3^3;
sbit add=P2^5;
sbit enter=P2^6;
sbit speaker=P3^7;
unsigned char code tab[]={0x30,0x31,0x32,0x33,0x34,0x35,0x36,0x37,0x38,0x39};
三、各函數模塊介紹:
用于處理實時時鐘輸入字節的函數。函數`v_RTInputByte`接收一個無符號字符類型的參數`ucDa`,并將這個字節的值存儲在`ACC`寄存器中。
然后,函數會通過循環8次(每次循環都把ACC寄存器的內容右移一位)來實現對輸入字節的循環右移操作。循環右移的操作是用匯編語言中的`RRC`指令實現的,`RRC`是"右循環移位寄存器"的意思,它會把最低位移動到最高位,其余位則向左移動一位。
在每次循環中,都會通過`T_IO = ACC0;`來更新時鐘線`T_IO`的值,可能是在啟動或結束一次時鐘操作。在8次循環后,原始的輸入字節被左移8位并重新裝載到ACC寄存器中。
3.1 v_RTInputByte
void v_RTInputByte(unsigned char ucDa)
{ unsigned char i;ACC = ucDa;for(i=8; i>0; i--){T_IO = ACC0; /*相當于匯編中的 RRC */T_CLK = 1;T_CLK = 0;ACC = ACC >> 1; }
}
3.2 uc_RTOutputByte
函數 uc_RTOutputByte,返回一個無符號字符(unsigned char)類型的值。
函數通過循環將一個8位變量 ACC 的值右移一位,并將最低位的值設置為 T_IO 的值。然后,通過控制時鐘線 T_CLK 的狀態,進行時鐘信號的產生,完成一次數據的傳輸。具體來說,循環中的操作相當于匯編中的循環右移(RRC)指令。
最后,函數返回變量 ACC 的值。
該函數是用于讀取外部設備通過串行通信接口傳輸的一個字節的數據。
unsigned char uc_RTOutputByte(void)
{ unsigned char i;for(i=8; i>0; i--){ACC = ACC >>1; /*相當于匯編中的 RRC */ACC7 = T_IO;T_CLK = 1;T_CLK = 0;} return(ACC);
}
3.3 v_W1302
定義了一個函數 v_W1302,該函數負責向某個設備(可能是一種RTC,例如DS1302實時時鐘模塊)寫入數據。函數接受兩個參數,一個是地址(ucAddr),另一個是要寫入的數據(ucDa)。
初始化通信界面:
T_RST = 0; 首先將復位(RST)引腳設為低電平。
T_CLK = 0; 然后將時鐘(CLK)引腳設為低電平。
T_RST = 1; 接著將復位(RST)引腳設為高電平,以啟動與目標設備的通信。
發送地址和命令:
v_RTInputByte(ucAddr); 發送地址或命令給目標設備。這里的 v_RTInputByte 函數可能是用于發送一個字節的數據,但是具體的實現在這段代碼中沒有給出。
寫入數據:
v_RTInputByte(ucDa); 發送實際的數據字節給目標設備。
結束通信:
T_CLK = 1; 把時鐘(CLK)引腳設為高電平。
T_RST =0; 最后將復位(RST)引腳設為低電平,結束與目標設備的通信。
這個函數的作用是通過特定的通信協議(可能是SPI或類似的串行通信協議),向一個外部設備寫入數據。根據函數名稱和參數,可以推測這段代碼可能用于操作DS1302或類似的實時時鐘(RTC)模塊。DS1302等RTC模塊常用于提供精確的時間和日期信息,并可通過SPI等串行接口與微控制器通信。
void v_W1302(unsigned char ucAddr, unsigned char ucDa)
{T_RST = 0;T_CLK = 0;T_RST = 1;v_RTInputByte(ucAddr); /* 地址,命令 */v_RTInputByte(ucDa); /* 寫1Byte數據*/T_CLK = 1;T_RST =0;
}
3.4 uc_R1302
定義了一個函數 uc_R1302,該函數負責從某個設備(可能是一種RTC,例如DS1302實時時鐘模塊)讀取數據。函數接受一個參數 ucAddr,表示要讀取的數據的地址。
初始化通信界面:
T_RST = 0; 首先將復位(RST)引腳設為低電平。
T_CLK = 0; 然后將時鐘(CLK)引腳設為低電平。
T_RST = 1; 接著將復位(RST)引腳設為高電平,以啟動與目標設備的通信。
發送地址和命令:
v_RTInputByte(ucAddr); 發送地址或命令給目標設備。這里的 v_RTInputByte 函數可能是用于發送一個字節的數據,但是具體的實現在這段代碼中沒有給出。
讀取數據:
ucDa = uc_RTOutputByte(); 調用 uc_RTOutputByte 函數從目標設備讀取一個字節的數據,并將其保存到變量 ucDa 中。
結束通信:
T_CLK = 1; 把時鐘(CLK)引腳設為高電平。
T_RST =0; 最后將復位(RST)引腳設為低電平,結束與目標設備的通信。
返回數據:
return(ucDa); 將讀取的數據字節返回給調用者。
這個函數的作用是通過特定的通信協議(可能是SPI或類似的串行通信協議),從一個外部設備讀取數據。根據函數名稱和參數,可以推測這段代碼可能用于操作DS1302或類似的實時時鐘(RTC)模塊,從中讀取特定地址的數據。
unsigned char uc_R1302(unsigned char ucAddr)
{unsigned char ucDa;T_RST = 0;T_CLK = 0;T_RST = 1;v_RTInputByte(ucAddr); /* 地址,命令 */ucDa = uc_RTOutputByte(); /* 讀1Byte數據 */T_CLK = 1;T_RST =0;return(ucDa);
}
3.5 v_BurstW1302T
參數解析:?函數接受一個指針*pSecDa作為參數,這個指針指向一個包含待寫入數據的數組。這個數組預期包含DS1302實時鐘模塊的時間和日期數據,以及可能的控制字節。
寫保護關閉:?首先,函數使用v_W1302(0x8e,0x00);調用來關閉寫保護。0x8e是DS1302的寫保護控制寄存器的地址,寫入0的操作是為了確保可以向DS1302寫入數據。
初始化通信:?通過設置T_RST和T_CLK的狀態,初始化與DS1302的通信。T_RST = 0;和T_CLK = 0;用于確保開始前總線是清晰的。隨后T_RST = 1;開啟DS1302的通信。
發送寫命令:?通過調用v_RTInputByte(0xbe);發送0xbe命令至DS1302,這個命令是時鐘多字節寫操作的命令。這允許連續寫入多個字節到DS1302而不需要每次寫入都發送地址。
批量寫數據:?使用for循環和v_RTInputByte(*pSecDa);將數組pSecDa指向的8字節數據寫入到DS1302。這8字節通常包含了秒、分、時、日、月、星期和年的信息,以及一個控制字節。
結束通信:?最后,通過設置T_CLK = 1;和T_RST =0;結束與DS1302的通信。
點擊【proteus經典實戰】VB上位機程序控制DS1302時鐘的proteus仿真——古月居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