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博·新聞
1、微軟召開年度發布會Microsoft Build 2024
本周(5.22)微軟召開了年度發布會,Microsoft Build 2024,發布了包括大殺器 Copilot Studio 在內的 50+ 項更新。主要包括:
- 硬件層面:與英偉達 & AMD 的合作,以及自己新出的新芯片 Cobalt
- 生態層面:與眾多模型生態進行合作,推出了自己的 Phi-3-vision 多模態小模型,以及更新了Azure AI Studio
- 數據層面:Fabric 支持實時智能
- 工具鏈層面:GitHub Copilot 迎來了 Extension
- 應用層面:推出了 Copilot Team 和 Copilot Studio,無比強大的 Agent
2、微軟Copilot + PC問世
5月21日,Copilot Plus PCs在正式發布,PC上的Copilot可以實時語音對話、識別桌面操作、幫助找回信息。此舉讓PC不再需要額外下載Al助手軟件。此外,微軟展示了強大的Al加持功能,包括Recall和圖片背景更改等。PC的性能和算力得到大幅提升,打破傳統限制。
3、斯嘉麗·約翰遜控訴 OpenAI 聲音侵權
美國女演員斯嘉麗·約翰遜近日對 OpenAI GPT-4o 產品中的「Sky」的默認語音提出質疑,認為其模仿了自己在電影《她》中的聲音。斯嘉麗表示,OpenAI CEO Sam Altman 曾于去年九月聯系她,詢問她是否愿意為 ChatGPT 配音,但她出于個人原因拒絕了這一邀請。在 GPT-4o 演示發布前兩天,Altman 再次聯系她的經紀人,希望她重新考慮。產品發布后,公眾注意到「Sky」與斯嘉麗的聲音極其相似。
斯嘉麗表示震驚、憤怒和難以置信,她認為 Altman 先生使用了一個如此像她的聲音,以至于連她的親密朋友和新聞媒體都分辨不出差別。最終,在斯嘉麗采取法律行動后,OpenAI「不情愿」地同意撤下 Sky 語音。
4、Google AI 搜索綜述功能上線即翻車
據《紐約時報》報道,Google 在上周開發者大會上重點強調的「AI 概覽 」( AI Overviews )功能,近日已經在美國市場上線。但該功能上線即翻車,并引發美國網友的集體吐槽,比如「往披薩里加膠水」、「根據地質學家的研究,每天至少要吃 1 塊石頭」等。
5、百川智能發布 Baichuan 4 及首款 AI 智能助手百小應
5月22日,百川智能發布最新一代基座大模型Baichuan 4,并推出成立之后的首款AI助手「百小應」。Baichuan 4 相較前代在各項能力上均有極大提升,其中通用能力提升超過 10%,數學和代碼能力分別提升 14% 和 9%,在國內權威大模型評測機構 SuperCLUE 的評測中,模型能力國內第一。
在 Baichuan 4 強大能力的基礎上,百川智能將搜索技術與大模型深度融合,推出懂搜索、會提問的 AI 助手「百小應」。百小應不僅可以隨時回答用戶提出的各種問題,速讀文件、整理資料、輔助創作等,還具備多輪搜索、定向搜索等搜索能力,能更精準地理解用戶搜索需求。
6、Ai Pin 折戟后,Humane 被曝正在找人「接盤」
「由 AI 驅動的下一代計算設備」Ai Pin向大眾發貨并收到大量差評一個月后,初創公司 Humane 可能想要找人接盤了。
7、月之暗面新一輪估值達 30 億美元,騰訊入局,微信未來或與 kimi 合作
據 The Information 報道,中國大模型公司月之暗面(Moonshot)正在進行新一輪融資,估值達到 30 億美元,新的投資者包括騰訊,月之暗面也成為估值超過 200 億人民幣的國產 AI 獨角獸。據消息人士稱,這筆投資可能為微信與月之暗面的聊天機器人 kimi 之間的更深入合作鋪平道路。此前騰訊也投資了 MiniMax、智譜 AI 和百川智能等大模型公司。
賽博·洞見
1、AI的終局什么樣:從微軟發布會能看到些什么
文章探討了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特別是從微軟發布會中可以預見的AI終局(人與各種機器人的交互,而非傳統應用),預測了AI將如何改變我們與數字世界的交互方式。
2、關于保持專注的短文兩則 | 紅杉匯內參
兩篇關于如何在創業和個人發展中保持專注力的短文,可以時常對照著提醒下自己。以下是一些策略建議:
? 減少決策疲勞。每天大量的決策也會消耗我們的精力。設定明確的休息時間與邊界,可以讓我們的精神得以喘息,工作時也能更專注于真正重要的事。
? 專注于長期目標。實現長期目標的關鍵在于保持專注,抵制誘惑并防止分心,少走彎路。
? 養成固定習慣。習慣需要堅持才能養成。針對某些事情刻意保持專注,能創造一種結構化的環境,幫助我們強化好的習慣。
? 精通的能力。不管掌握某項技能還是實現特定目標,持續的投入與堅持不懈的努力是在特定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
3、Atom Capital:AI陪伴賽道深度解析,我們離Her還有多遠?
深度好文,探討了AI陪伴的本質、構成要素、關鍵技術、機遇和壁壘。提出了AI陪伴產品需要具備的三個核心要素:智商(IQ)、情商(EQ)和行動商(AQ),并強調了EQ在建立用戶粘性和信任中的關鍵作用。通用對話產品和情感陪伴產品最終可能走向統一,而提升EQ最關鍵的一環是多模態能力(聽覺、視覺、語音等),這和近期OpenAI推出GPT-4o、Google發布Gemini App多模態產品的路徑殊途同歸。
4、Z Potentials|現象級應用Remini創始人,再出發出海ToC,探索人類更本質的需求
本文是關于Remini應用創始人黃碩的訪談,講述了他的創業經歷,對技術型產品的理解,以及他對未來ToC市場和AI應用的見解。下面是他創業過程中的一些見解,希望對你有啟發:
- 連續創業者表現出的成熟,核心是對創業節奏的把控。
- 對于技術邊界的理解和與需求的對接,是做技術型產品的核心。
- 做C端產品我認為最核心的點是讓用戶對你產生信任感和共情。
- 每一款產品永遠只有那一個按鈕是其生存的根基,都需要最終落在這個地方。
- 最核心是需求要找準,比如圖像類APP更多是基于人對“真、善、美”中“美”的需求,以及保留一部分的“真”,這是人很本質的需求,這也是(圖像編輯)這條大賽道可以長期存在的一個核心要素。
5、大模型的撲克牌:獨家內幕故事
騰訊新聞記者張小珺出品,萬字長文,詳細回顧了大模型最近1年多各大VC、巨頭、創業公司的投資和博弈歷程,十分精彩。
6、AI黑盒研究的突破性進展:Anthropic詳解大模型的「思維」特征
Anthropic公司通過研究大型語言模型Claude Sonnet,成功揭示了AI模型內部的數百萬概念特征,為提高AI模型的安全性和可解釋性提供了重大進展。
7、我扒了 Reddit 論壇數萬條帖子,匯總了 GenAI 的 100 種玩法
研究院人員從 Quora (美版知乎) 和 Reddit (美版貼吧) 論壇篩選了數萬條帖子,整理出了人類使用 GenAI 的 100 種方法。如下圖所示,整體分為 6 個主題:
- 技術協助與故障排除 (Technical Assistance & Troubleshooting)
- 內容創作與編輯 (Content Creation & Editing)
- 個人與專業支持 (Personal & Professional Support)
- 學習與教育 (Learning & Education)
- 創造力與娛樂 (Creativity & Recreation)
- 研究、分析與決策制定 (Research, Analysis & Decision Making)
8、我不看好OpenAI
算力和頂尖人才是實現 AGI 最重要的2個因素。OpenAI 這兩個陣地都在被侵蝕,面臨著算力不足和人才流失的窘境。
上周OpenAI趕在Google I/O前一天發布GPT-4o,隨后 ChatGPT 也有一系列的更新動作,透露出了其在C端產品和用戶側發力的決心。而且,還與Apple公司達成了合作,把ChatGPT技術整合到iPhone中,拓展ChatGPT使用場景。但是,Ilya Sutskever 和安全團隊離職的消息也一并爬上了熱榜,離職協議的霸王條款把OpenAI和Sam Altman帶進了新的輿論漩渦。新聞就怕連起來看,作者給個暴論:綜合最近的消息,大膽推測OpenAI的AGI前景并不樂觀。
Apple、Google、Meta、微軟等巨頭牢牢占據著硬件設備的市場,并且都有 (正在構建) 自己的大模型。從這個角度看 OpenAI 與 Apple 達成的協議,更像是 OpenAI 支付費用來購買在 iPhone 上的使用特權。
9、張鵬、傅盛&方漢:連谷歌都下場了,為什么OpenAI 沒有推 AI 搜索?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與兩位重量級嘉賓的對談,一位是昆侖萬維 (天工大模型) 董事長兼 CEO 方漢,另一位是投資了秘塔AI搜索的獵豹移動董事長兼 CEO、獵戶星空董事長傅盛。三位討論了AI搜索與傳統搜索的區別、AI搜索的機遇與挑戰,以及對該創業方向的看法。
?
10、深度 | 比爾蓋茨:AI正在變革教育
AI時代,教育行業將發生巨大的變革,AI將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支持和指導,但AI工具和輔導員永遠不可能也不應該取代教師,AI能做的是支持和增強教師的能力。
賽博·工具
1、在線速寫板、畫板
一個不需要注冊的速寫板,你可以在上面用各種形狀,筆刷,顏色創作你的畫作,也可以把結果保存成png圖片。
2、大模型 API 價格計算器
支持手動設定大模型的輸入&輸出值,網站下方可以直接顯示各個大模型的費用額度。還支持tokens、Words、Characters這三種不同的計算類型。類似的工具:LLM Pricing - Compare Large Language Model Costs and Pricing、LLMPrice-對比中國大模型價格和能力。
3、開源Emoji庫
一個開源的emoji庫,目前擁有4000+個emoji表情。
賽博·資源
1、Perplexica: 一個開源的Perplexity
Perplexica 是一個開源的 AI 驅動搜索工具或搜索引擎,它深入互聯網以尋找答案。受Perplexity AI啟發,它是一個開源選項,不僅搜索網絡,還理解您的問題。它使用先進的機器學習算法,如相似性搜索和嵌入,來優化結果,并提供帶有引用來源的清晰答案。
2、全球最權威的大語言模型測評排行榜|LMSYS
LMSys Chatbot Arena Leaderboard 是一個由 LM-SYS 組織發布的大語言模型評測排行榜。它采用眾包的方式對大模型進行匿名評測。用戶可以在官方網站輸入問題,然后由一個或多個匿名的大模型同時返回結果。用戶根據自己的期望對效果進行投票,最終形成不同的大模型的評測榜單。類似的榜單:OpenCompass司南 - 評測榜單。
3、HuggingFace 官方推出的開源 LLM 排行榜
HuggingFace是一個開源的人工智能模型庫,是全球發布開源大語言模型的聚集地。HuggingFace 官方推出了這份排行榜,幫助評估和展示開源大模型的實際表現。
?
4、AI 重要論文
OpenAI的前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開出了一份論文清單,一共包含30篇論文。他說:"如果你真正學會了所有這些,你就會知道當今AI的90%重要內容。"
5、甲子光年:2024中國AI新風向30條判斷(關注公眾號【產品老A】回復【2024中國AI新風向30條判斷】下載)
甲子光年出品,對2024年AI風向進行判斷:
- 【判斷1】AI生產時代本質仍是供給側改革,以泛化能力降本增效
- 【判斷2】算力江湖沒有鐵王座,基建化與市場化各有分工
- 【判斷3】AI算力運營商,讓算力真正“用起來”
- 【判斷4】讓大模型如虎添翼,多溝通(提示詞工程)、多讀書(RAG)、多練習(模型微調)
- 【判斷5】合成數據≠高質量數據,模型的“自我提升能力”是未來看點
- 【判斷6】開源不等于免費,閉源不等于賺錢,背后是一本供給端的經濟賬
- 【判斷7】上云不等于便宜,下云不等于安全,一本需求端的經濟賬
- 【判斷8】AI+企業管理,從構建超級智能管理助手開始
- 【判斷9】AI原生的核心特征是端到端,AI不斷逼近“最短路徑”
- 【判斷10】AI原生與互聯網底層邏輯的變化:未來是生成的
- 【判斷11】拍扁傳統工作流,“提示交互式”成為內容產業新范式
- 【判斷12】交互革命的繼續,Prompt只是階段性產物,最好的UI是忘記UI
- 【判斷13】實時性是AI原生的靈魂,以時間的無限性代替空間的有限性
- 【判斷14】AI To C超級產品,第一戰在流量,第二戰在黏性
- 【判斷15】AI原生社交網絡,你的社交對象不一定是人
- 【判斷16】AI Agent,從單體智能走向多體智能
- 【判斷17】AI builder,學術權威讓渡于產業權威
- 【判斷18】“用產模云算投”:小公司做小閉環,大公司做大閉環
- 【判斷19】萬物融智,五大形態角力最強勢AI終端
- 【判斷20】FSD從汽車到機器人,端到端加速落地
- 【判斷21】從空間計算到空間智能,核心是讓虛擬時空符合物理規律
- 【判斷22】具身智能是“被期許的王”,木桶效應決定落地速度
- 【判斷23】AI科學革命,人類后退一步,AI向前一步
- 【判斷24】目前的AI很“INTJ”,世界模型仍有多元可能
- 【判斷25】社會角色:AI術業有專攻,人類分工扁平化
- 【判斷26】自體心理:知識半衰期縮短,安全感需要新的滿足
- 【判斷27】人機協作:從半人馬模式到賽博格模式
- 【判斷28】經濟權重:從研發為生產服務,到生產為研發服務
- 【判斷29】文化形態,AI推動人類認知重塑,開啟新一輪文藝復興
- 【判斷30】雙生文明:界限模糊,人與AI“彼此彼此”
【推廣時間】
有做模型推理、微調、AI繪畫出圖,需要GPU資源的朋友們,可以試試Compshare這家GPU算力云平臺,4090性價比高,單卡按時2.6元,免費200G磁盤。單卡一個月價格在1250元,還是很香的。現在通過鏈接注冊聯系客服可以獲得20元代金券,同時現在還有個內容激勵活動,發布分享一些AI繪畫。模型微調、推理,大模型相關的文章帶上他們平臺,還可以拿500元代金券,可以白嫖好久的算力了,大家可以試試。
鏈接:GPU算力平臺 | 面向AI場景的高性價比GPU租用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