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Redis緩存出現問題或者無法正常工作時,需要有一種應對措施,避免直接訪問數據庫而導致整個系統癱瘓。緩存降級就是這樣一種機制。
主要的緩存降級策略包括:
- 本地緩存降級
-
- 當Redis緩存不可用時,可以先嘗試使用本地進程內緩存,如Guava Cache或Caffeine等。
- 這樣可以減少對Redis的依賴,提高系統的可用性。
- DB訪問降級
-
- 當Redis緩存和本地緩存都不可用時,可以直接訪問數據庫。
- 但需要限制訪問頻率,采用限流、熔斷等機制,防止數據庫被打垮。
- 返回默認值降級
-
- 當前述兩種降級方式都無法滿足需求時,可以直接返回默認值。
- 例如,對于查詢操作,可以返回空列表或者某個固定值。
- 異步更新降級
-
- 對于寫操作,可以采用異步更新的方式,先更新數據庫,再異步更新Redis緩存。
- 這樣可以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同時也能提高系統的可用性。
- 手動介入降級
-
-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以考慮人工介入,臨時關閉Redis緩存,直接訪問數據庫。
- 這種方式靈活性高,但需要人工參與,可能會影響系統的自動化程度。
緩存降級的關鍵是要提前設計好降級策略,并在代碼中實現相應的邏輯。同時,還要定期測試和驗證這些降級策略的有效性,確保在Redis緩存出現問題時,系統能夠平滑地進行降級,保證業務的正常運行。
總之,緩存降級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容錯機制,可以大大提高系統的可用性和穩定性。
近日總結:從今天開始實訓,要實訓兩周,有利也有弊,沒有課了,能有更多操作了,但是每天要求九點,和下午三點,其實個人覺得可以時間更早一點,每天早八才是美滋滋~(發瘋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