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2024年1月27日,斯雪明教授在長安鏈發布三周年慶暨生態年會上發表演講,認為在區塊鏈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技術創新,同時需要有價值、有特色、有示范意義的應用創新。斯雪明教授介紹了國內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發展的現狀、趨勢與挑戰,并表示當前我國區塊鏈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加強;區塊鏈應用領域逐步擴大、應用創新加速推進、成果初顯鋒芒。
學者寄語
希望長安鏈能夠越做越好,也希望長安鏈成為不僅是中國領先,也是全球領先的聯盟鏈底層基礎平臺。
——CCF區塊鏈專委會? 榮譽主任??斯雪明
區塊鏈發展的背景
區塊鏈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新基建的重要內容,在我國十四五規劃中被列為數字經濟的七大重點產業之一。
21年6月,工信部和網信辦發布了關于加快推動區塊鏈的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家首次為區塊鏈產業制定明確的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同年工信部成立了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委員會。
22年11月,由微芯研究院牽頭建設的國家區塊鏈技術創新中心正式成立,成為以點帶面輻射全國,實現我國東部中部西部數據要素聯通、產業協同增效,以國家主鏈助力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2023年的4月份,香港Web3.0協會成立,在妥善的監管框架下有序發展Web3.0產業,并將成立虛擬資產發展專責小組。
國際角度來看,2019年的9月,德國聯邦政府審議通過并發布了德國區塊鏈戰略;2020年的10月,美國白宮發布了關鍵新興技術國家戰略,其中區塊鏈技術被列為美國的國家安全技術;2023年的7月26號,美國國會通過了《區塊鏈監管確定性法案》,前不久美國證監會批準了比特幣的 ETF,都表明美國對區塊鏈技術發展高度重視;歐盟在2023年6月,宣布將啟動一個新的歐洲數字基礎設施聯盟(EDIC)負責監督區塊鏈的開發和部署,推動區塊鏈政策的政治影響力,并致力于與其他大型區塊鏈基礎設施競爭。
國內外區塊鏈技術現狀
科技部在十四五期間設立了區塊鏈重點專項,針對區塊鏈領域面臨的重大挑戰布局構建優勢,解決我國區塊鏈理論與技術布局缺失、基礎平臺自主創新不足、安全監管能力建設相對滯后以及但缺乏重大示范性應用問題。總體來說,我們國家區塊鏈領域呈現出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加強,核心技術發展迅速,基礎平臺和標準規范逐步健全的發展局面。
從專利來看我國具有較強的研究團隊和良好的研究基礎,在區塊鏈領域,我國專利申請量位居全球第一,占比59.7%高于美國的23.8%;截至2021年6月全球有 1.25 萬件區塊鏈專利發生過被引用情況,其中中國區塊鏈專利被引用的數量為7445件,其次是美國3200件。從區塊鏈SCI論文數量來看中國和其他國家對比,中國占比45.38%,美國占比16.2%,印度是11.53%,韓國是7.1%,中國大概是美國的三倍。那么從高被引論文來說,中國是216篇,美國是98.5,我們是美國的二倍多。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區塊鏈發展仍存在提升空間。從專利質量來看,中美區塊鏈專利被引用次數均集中在1-5次, 被引用11 次及以上的中國專利占比 10.5%,美國占比 21.5%;被引用次數大于 100 次的中國專利占比0.1%,而美國占比 1.5%,我國高質量專利的占比仍需提升。四大網絡安全頂會上的區塊鏈論文發表的數量,中國大概是美國的1/2,由此看雖然論文數量我們優勢明顯,但論文質量特別是區塊鏈原創性理論與技術,我們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2022年我們統計了web3.0論文發表情況,中國當年發表的web3.0相關SCI論文大概二十幾篇,盡管web3.0現在非常火熱,但實際上還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參與到研究工作中來。
國內外區塊鏈應用現狀
全球范圍內,逐步形成以實體經濟數字化應用和數字原生應用為主導的兩大模式。實體經濟數字化應用聚焦數據可信存證流轉,以技術信任解決傳統人際信任、制度信任中存在的風險難題,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數字原生應用中區塊鏈作為支撐數字世界信任體系的關鍵底層技術,通過非同質化通證、數字資產等模式創新形成自有生態閉環,推動數字原生經濟發展。
我國實體經濟數字化發展成果斐然,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2022年國區塊鏈應用三大主要領域分別為政務、金融、司法,占比約為18%、17%和16.35%,其次民生、文旅落地數量不斷增加;區塊鏈應用融合不斷加深,為推動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如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我國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效果明顯。從2022年初我國開展國家區塊鏈試點行動,選擇了15個綜合性試點城市和164個特色領域的試點,應用創新加速推進。區塊鏈作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區塊鏈+”和“+區塊鏈“模式與各行業傳統模式相融合,提高產業鏈協同效率構建誠信產業環境。
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1月-2023年8月,區塊鏈招投標項目超202個,總金額超6.1億元,平均金額約為301萬元。其中,2022年1月-12月,區塊鏈招標項目共146個,總計金額超5.1億元,平均金額350萬元。2023年1月-2023年8月期間,區塊鏈招標項目新增56個,總金額達9785萬元,平均金額174萬元。在當前的發展背景下,區塊鏈產業仍需要重大示范性應用以及可復制性強的創新型應用帶動產業發展。
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發展挑戰
從技術挑戰來說,首先區塊鏈關鍵技術如跨鏈交互,隱私計算技術、鏈上鏈下數據一致性技術需要進一步完善;同時我們要重視區塊鏈行業應用技術研究,加強區塊鏈與元宇宙、web3.0以及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融合。
第二個繼續發展重量級的區塊鏈應用。目前具有重大經濟效益和重大社會效益的區塊鏈應用還相對少,這方面區塊鏈技術需要加強與實體產業的結合。
第三個區塊鏈產業需要做大做強。我們區塊鏈的產業規模比較小,產業鏈不夠完善,高端人才嚴重缺乏。
第四個區塊鏈生態隔離問題,各大聯盟鏈以及應用場景尚未互聯互通,不同區域之間缺乏互聯互通。長安鏈在這方面需要起到帶頭引領作用,將開源生態做大做強建設繁榮開放的區塊鏈生態。
第五個區塊鏈監管制度尚不健全,以區塊鏈為名的金融投機風險仍然突出,區塊鏈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監管體系建設不完善,區塊鏈的技術特點不可篡改、去中心化這些特點與我們中心化的監管還是存在矛盾。
從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創新看長安鏈發展
中央網信辦組織開展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行動提到要到2023年底在實體經濟、社會治理、民生服務、金融科技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區塊鏈創新應用典型案例和做法經驗,進一步發揮區塊鏈在促進數據共享,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協同效率,建設可信體系等方面的作用。長安鏈在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試點行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區塊鏈應用場景落地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為區塊鏈開源生態的健康發展探索了中國方向。
網信辦的15個綜合性試點單位里面,如北京的海淀,福建的福州等城市底層鏈使用的都是長安鏈,另外其他一些城市也正在準備以長安鏈作為當地的區塊鏈系統的底層平臺。長安鏈現在正在深入應用到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如區塊鏈+制造、區塊鏈+能源,區塊鏈+政務服務,區塊鏈+法制,區塊鏈+民生,區塊鏈+貿易金融等這些特色試點領域。
「數據新動能」學者觀察
數據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引擎,如何激發動能、釋放價值,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長安鏈開源社區發起的「數據新動能」學者觀察欄目邀請專家學者分享數字經濟、數字技術的研究、思考與展望,共同探索數字經濟“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