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寫碎碎念系列了,最近關注到身邊一些社交關系,想要和大家聊聊向上社交這件事情。首先小田認為向上社交或者僅僅是社交本身是無論什么年紀都需要關注的,因為處理好關系不僅僅會幫助我們把握好機會,同時也能讓我們更好的建立自己的底層自我認知,好了開始我們的正文。
小田最近關注到一些朋友和我的分享,大致意思是這樣的,我的朋友在五一回家的車上旁邊坐著一位姐姐,她們在一段時間的交流過后我的朋友發現這個姐姐是在一所985讀博士,也獲得過很多榮譽。了解過后我的朋友就加上了這個姐姐的微信,并且和我很激動的分享她結交到“大佬”的快樂,連發3條朋友圈。那我還有一個朋友呢他的朋友圈中大部分文案都在描述一些優秀的“大佬”如何“帶飛”他,他認識的朋友有多么優秀等等。
在看到這一類朋友圈的時候我瞬間回想起了高中時的自己,那時候媽媽給我介紹了很多在國外留學的優秀的哥哥姐姐,我會時常偷偷翻看他們的朋友圈,關注“大佬”的美好生活。也會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放上他們和我的對話,“炫耀式”地告訴我的朋友們:看我在和這么厲害的人交往。無論是我還是我的朋友,我們都在為一件事情“驕傲”:認識到更優秀的人。
隨著自己人生閱歷的增加我漸漸的發現,僅僅是添加聯系方式或者是物理距離上和“大佬”的接近帶來的關系的建立似乎并不是真實。我們在添加聯系方式后也僅僅只是躺在彼此的好友列表里,并沒有所謂的“向上社交”帶來的“向上成長”。我逐漸開始反思,這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關系帶給我的究竟是什么?以及我要如何建立好的合作關系?
幸運的是,我有一些家人及朋友非常知道如何去構建關系、維護關系,也和我分享了一些我未曾認知到的觀點,我篩選一些與我的認知相符合的,再添加一些播客與書本中的觀點一起分享給大家。
為什么要向上社交
其實我聽到過一些聲音,認為向上社交是一種非常功利性的命名,不應該如此功利地去對待別人。我尊重這樣以人為本的觀點,但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無論是再學校或者是社會中,我們都不難發現競爭會非常激烈,其中的一大原因我認為是:人太多了。大量的求職、競賽、考研的同學就會導致每一個賽道都會出現“人擠人”的現象。作為一個投了2年簡歷的人我可太知道什么叫石沉大海、杳無音信了。是因為211的學校還不夠嗎?是因為本科不好找工作嗎?也不全是,我認為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人太多,即便再優秀都很難被看到。
這個時候,我們去和人擠人“硬剛”不見得能發揮我們自己的優勢,所以去尋找突破口至關重要。類似于求職中的內推一樣,我們在尋找機會中同樣需要找到人際關系這一層突破口。
向上社交的本質
我一直認為我的媽媽和小姨是社交中極會掌握主動權的人,她們都是各自行業中非常優秀的銷售,而需要她們社交服務的對象恰恰是大部分人定義的財富領域的“大佬”,而這些客戶往往對于金牌銷售的忠誠度非常之高。在很多年的耳濡目染下我慢慢的發現,她們對于關系的維系并不是僅僅通過添加聯系方式,同樣也并不會頻繁的打擾客戶,而是打造口碑和個人IP。除了產品本身的質量口碑外,打造個人IP在我看來,本質就是挖掘自己的最大優勢,適當的營銷自己,去吸引客戶而非迎合客戶。而很多的老客戶都成為了她們很好的朋友,在客戶的維系上,最大的“技巧”可以概括為:真誠。有分寸感的溝通,適度的關心,專業的搭配以及定制化的服務都是真誠的體現。
放到我們身上我認為大體也是如此,向上社交的本質可以概括為:價值互換、相互吸引以及真誠。
這里的價值涵蓋面非常廣,在銷售領域滿足客戶的物質需求其實就可以了,但我認為她們多做的一點就是”精神價值“與”情緒價值“。但我認知中的情緒價值的滿足絕對不是靠一方盲目的諂媚崇拜或者是討好,而是不卑不亢的交流,張弛有度的平等的對話。而精神價值的滿足更像是大部分人對于好的意志的映射需求,那些長期主義的堅持、強大的生命力、樂觀的心態等等同樣會成為我們底層自己的構建基底。
由于年齡及經歷的局限,很多的關系經營之道小田也沒太想明白,在明年考研等主要工作都做完后會采訪一些我身邊的各個領域的優秀的前輩和同輩,更新在小宇宙的播客里,到時和大家繼續探討這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