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 5G-LEO
5G-LEO 指的是將 5G 新空口(5G NR)服務擴展到低軌衛星(LEO)上的非地面網絡(NTN, Non-Terrestrial Network)方案。通過在距地面約500–2 000 km 的低軌道衛星上部署通信載荷,5G-LEO 可實現對地面 5G 網絡的全球補充覆蓋,特別是對偏遠、海洋及移動目標等傳統基站難以觸及的區域提供連接([3GPP][1])。
2. 技術標準與系統架構
-
3GPP Release 17/18 NTN 支持
- Release 17 中正式引入了對 NR-NTN(包括手持終端和 VSAT)的規范,并支持 NB-IoT/eMTC 在衛星鏈路上的運行。
- Release 18 進一步在 Ku/Ka 頻段優化空中接口,增強調度和功率控制能力;Release 19 正在研究下行覆蓋增強等特性([5G Americas][2])。
-
兩種 NTN 架構
架構類型 描述 Transparent 衛星僅作射頻中繼,不解調/重編碼;地面 gNB 在地面站完成基帶處理。 Regenerative 衛星內置 gNB 功能,具備基帶信號處理能力,可直接為終端提供 NR-NTN 接入。 兩者在實現復雜度、鏈路延遲及星上處理能力方面各有權衡([RCR Wireless News][3])。
3. 關鍵技術與頻段
- 多普勒補償與定軌切換:LEO 衛星高速移動導致多普勒頻移,需在 NR 物理層進行精確補償;同時支持衛星間/衛星與地面站切換。
- 時延與鏈路預算:LEO 時延約 5–10 ms,比 GEO 衛星低得多,但仍高于典型地面 5G;鏈路預算需考慮天線增益與交叉極化等因素。
- 頻段:主要在 Ku(12–18 GHz)和 Ka(26.5–40 GHz)波段部署,也有部分 NB-IoT 在 S-波段(2 GHz)進行實驗([Intelsat][4])。
4. 典型用例
- 農村與偏遠地區互聯網接入:補足地面網絡盲區,實現寬帶級速率覆蓋([Blue Wireless][5])。
- 應急通信與災難恢復:自然災害時地面基站中斷,可迅速啟用 5G-LEO 保持通信暢通。
- 海上及移動平臺:艦船或車輛可作為私有 5G 網絡基站,通過 LEO 衛星與核心網互聯,確保通信不中斷([Telesat |][6])。
- 物聯網(IoT)大規模覆蓋:對航運集裝箱、鐵路車廂等大對象物聯網場景提供低速率但廣域連接([TechTarget][7])。
- 企業級網絡彈性:將 5G-LEO 作為 WAN 備份,實現業務連續性和網絡冗余([Expereo][8])。
5. 優勢與挑戰
-
優勢
- 全球無縫覆蓋:跨越地理和國界限制。
- 低時延:相較 GEO NTN,LEO 網絡時延可降至約 10 ms。
- 靈活部署:快速應急化解地面網絡故障。
-
挑戰
- 多普勒與鏈路管理:須支持高速星地鏈路變化。
- 頻譜與干擾:高頻段易受雨衰和天線定向精度要求高。
- 成本與星座規模:全球覆蓋需部署數百甚至上千顆衛星。
- 終端適配:需研發新型衛星天線及終端功放匹配方案。
6. 實驗與產業發展
- 歐洲航天局 5G-LEO 平臺:基于 OpenAirInterface?,提供端到端仿真與性能測試環境,助力 NR-NTN 原型評估([ESA CSC][9])。
- 首個 5G NTN 太空試驗:2025 年 2 月,Eutelsat 聯合 Airbus、MediaTek 等在 OneWeb LEO 星座上完成全球首個 5G NTN 試驗,驗證了標準終端與 NR-NTN 接入的可行性,并為歐洲 IRIS2 計劃提供支撐([Reuters][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