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產大模型領域的發展令人矚目,多款高性能開源模型的涌現,為我們開發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這些模型不僅在各大基準測試中名列前茅,其強大的代碼能力也為我們打造個性化的編程助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HuggingFace的開源大模型排行榜前10名中,竟有9個席位被中國模型占據!
本文將以我個人的探索經驗,分享如何利用月之暗面的 Kimi K2、阿里的 Qwen2 以及智譜的 GLM-4.5 這三款頂尖模型,構建一套強大且自主可控的 AI 編程環境,作為 GitHub Copilot、Cursor 等商業工具的開源平替。
國產之光:三款頂級開源模型介紹
月之暗面 Kimi K2
Kimi K2的出現打破了開源模型的性能天花板。在近期的全球模型排名中,它拿下開源第一、總榜第五的成績,緊追GPT 4.5、Grok 4等頂尖閉源模型。
其核心優勢體現在多方面。連續多輪對話能力與閉源頭部模型并列第一,編程能力達到第二梯隊,與GPT 4.5、Grok 4持平。復雜提示詞處理能力同樣進入第二梯隊,能應對各類精細需求。
架構上,Kimi K2選擇繼承DeepSeek V3架構并優化。增加專家數量提升模型能力,減半注意力頭數控制成本,僅保留第一層Dense層,同時通過自由路由機制解決專家負載不均問題。這種調整讓總參數增至1.5倍,推理效率卻未明顯下降。
發布一周內,Kimi K2在GitHub收獲5.6K星標,Hugging Face下載量近10萬,成為社區焦點。Perplexity CEO公開表示將基于其進行后續訓練,足見行業認可。
通義千問 Qwen3
阿里巴巴近期連續發布了Qwen3系列模型,包括思考版、代碼版和非思考版,形成了覆蓋全場景的產品矩陣。
Qwen3-235B-A22B-Thinking-2507作為最新推理模型,在多項硬核能力測試中開始反超Gemini-2.5 pro、o4-mini等頂級閉源模型。在知識、推理、數學、編碼、對齊、代理、多語言能力等全方位測試中表現毫不遜色。
Qwen3-Coder-480B-A35B-Instruct專攻代碼領域,基于MoE架構,擁有480B參數量,實際激活僅35B。原生支持256K上下文長度,可擴展至1M,為編程場景提供了強大支持。該模型在智能體編程、瀏覽器使用和工具調用三項核心任務中達到開源模型頂尖水平,性能與Claude 3.5 Sonnet媲美。
Qwen3-Coder的訓練數據規模達7.5萬億token,其中70%為代碼數據。團隊還融合了長時程強化學習技術,構建了能同時運行20,000個虛擬環境的訓練系統,在SWE-Bench基準上取得了開源模型最佳戰績。
智譜AI GLM-4.5
智譜AI推出的GLM-4.5發布僅2天就登上了Hugging Face開源榜第一名。該系列包括GLM-4.5(總參數量3550億,激活參數320億)和GLM-4.5-Air(總參數1060億,激活參數120億)兩個版本。
在MMLU Pro、AIME 24等12種測試組成的基準中,GLM-4.5拿下了全球第三、國產第一、開源第一的優異成績。該模型首次在一個模型中實現了推理、代碼、智能體三項核心技能的原生融合。
GLM-4.5不僅性能出色,在成本和速度方面也表現優異。API價格低至輸入0.8元/百萬tokens,輸出2元/百萬tokens;高速版實測能達到100 tokens/秒,在同量級模型中遙遙領先。
在實際應用測試中,GLM-4.5展現了強大的編程能力、PPT生成能力和游戲開發能力,能夠理解用戶需求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體現了"原生Agent"的實用價值。
如何獲取API
擁有了強大的模型,下一步就是如何方便地調用它們。本人使用硅基流動等集成了眾多主流的開源模型,并提供了與OpenAI格式完全兼容的API的平臺進行演示。 這意味著,任何支持自定義OpenAI接口的工具,都可以無縫接入這些國產模型。
首先,點擊這里通過手機號完成賬號創建,邀請碼填寫epKwnAwi
登錄后進入“API密鑰”頁面,點擊“新建 API密鑰”,s輸入密鑰描述,點擊復制獲得sk-******mtel
調用憑證。
點擊“模型廣場”,可以查看支持調用的國產模型。
我們打開一個模型,點擊復制按鈕,即可復制模型ID
使用Cline搭建編程助手:開源平替Github Copilot
Cline是一款開源的代碼編輯器插件,可以與多種大模型API集成,實現類似Github Copilot的代碼補全和生成功能。
安裝與配置
首先,確保已安裝Visual Studio Code編輯器。在VS Code擴展市場中搜索"Cline"并安裝。安裝完成后,點擊VS Code左側活動欄的Cline圖標進入配置界面。
在Cline配置中,選擇"自定義API提供商",然后填寫以下信息:
-
Base URL:https://api.siliconflow.cn/v1
-
API密鑰:在硅基流動平臺獲取的API密鑰
-
模型名稱:剛才復制的模型ID
配置完成后,點擊"保存"按鈕使設置生效。
使用方法
配置完成后,Cline將自動在代碼編輯過程中提供智能提示和代碼補全功能。當編寫代碼時,Cline會根據上下文提供代碼建議,可以通過Tab鍵接受建議。
除了自動補全,還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主動獲取代碼幫助:
-
選中代碼片段,右鍵選擇"解釋代碼",Cline會詳細解釋選中代碼的功能
-
在注釋中描述想要實現的功能,Cline會生成相應代碼
-
使用快捷鍵Ctrl+Shift+I(Windows/Linux)或Cmd+Shift+I(Mac)主動觸發代碼生成
高級功能
Cline還支持代碼優化、錯誤修復和單元測試生成等高級功能。通過右鍵菜單或命令面板(Ctrl+Shift+P)可以訪問這些功能。
例如,選中一段性能可能有問題的代碼,右鍵選擇"優化代碼",Cline會分析代碼并提供優化建議。對于包含錯誤的代碼,可以選擇"修復錯誤",Cline會嘗試識別并修復問題。
通過Cline與國產開源模型的結合,我們可以獲得與Github Copilot相媲美的編程體驗,同時享受開源模型帶來的成本優勢和數據隱私保護。
使用Void搭建編程助手:開源平替Cursor、Windsurf
Void是一款新興的開源AI編程助手,提供了類似Cursor和Windsurf的功能,支持多種大模型API集成,為開發者提供智能編程輔助。
安裝與設置
Void支持多種操作系統,可以從官方網站(https://void.oss/)下載對應版本的安裝包。安裝完成后,啟動Void應用程序,進入初始設置界面。
在設置界面中,選擇"使用自定義API",然后填寫硅基流動平臺的API信息:
-
API URL:https://api.siliconflow.cn/v1
-
API Key:在硅基流動平臺獲取的API密鑰
然后找到添加模型,選擇OpenAl-Compatible,填寫模型ID,點擊添加即可
完成設置后,Void會連接到硅基流動平臺并驗證API信息。驗證成功后,即可開始使用Void的各項功能。
核心功能使用
Void提供了多項強大的編程輔助功能,以下介紹幾個核心功能的使用方法:
代碼生成與補全
Void支持智能代碼生成和補全功能。在編輯器中輸入代碼時,Void會根據上下文自動提供代碼建議。可以通過Tab鍵接受建議,或繼續輸入以獲得更精確的補全。
對于更復雜的代碼生成需求,可以使用自然語言描述想要實現的功能。Void會理解需求并生成相應代碼。例如,輸入"創建一個快速排序函數",Void會生成完整的快速排序實現。
代碼解釋與文檔生成
選中一段代碼,右鍵選擇"解釋代碼",Void會詳細分析代碼的功能、邏輯和實現方式。這對于理解復雜代碼或學習新算法非常有幫助。
同樣,選中函數或類,右鍵選擇"生成文檔",Void會自動生成符合規范的文檔注釋,包括參數說明、返回值描述和使用示例。
錯誤診斷與修復
當代碼中出現錯誤時,Void會自動檢測并提供修復建議。點擊錯誤提示,Void會解釋錯誤原因并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
對于更復雜的問題,可以使用"調試助手"功能。Void會分析代碼執行流程,幫助定位問題所在,并提供修復建議。
高級應用場景
Void還支持一些高級應用場景,進一步提升開發效率:
項目級代碼重構
Void可以進行項目級的代碼重構。選擇項目文件夾,右鍵選擇"重構代碼",Void會分析整個項目結構,識別可以優化的部分,并提供重構建議。這包括代碼組織優化、依賴關系調整、性能優化等方面。
跨語言代碼轉換
Void支持多種編程語言之間的代碼轉換。選中一段代碼,右鍵選擇"轉換語言",選擇目標語言,Void會生成功能等價的代碼。這對于多語言項目開發或學習新語言非常有幫助。
智能測試生成
Void可以根據代碼自動生成單元測試。選中函數或類,右鍵選擇"生成測試",Void會分析代碼邏輯,生成覆蓋各種情況的測試用例。這大大提高了代碼質量和測試覆蓋率。
通過Void與國產開源模型的結合,我們可以獲得與Cursor、Windsurf相媲美的編程體驗,同時享受開源模型帶來的靈活性和成本優勢。
Lingma IDE:免費的AI編程環境
Lingma IDE是一款專為AI編程設計的免費集成開發環境,內置了多種AI輔助功能,無需額外配置即可使用國產開源模型進行智能編程。
下載與安裝
點擊訪問Lingma IDE官方網站,下載適合操作系統的安裝包。安裝過程簡單直觀,按照向導完成即可。
首次啟動Lingma IDE時,會提示進行初始設置。可以選擇使用默認配置,也可以根據個人需求進行自定義。在模型選擇界面,可以選擇使用內置 Qwen3-coder 的國產開源模型。
主要功能介紹
Lingma IDE提供了豐富的AI輔助編程功能,以下介紹幾個核心功能:
智能代碼助手
Lingma IDE內置了智能代碼助手,可以實時提供代碼建議和補全。與傳統的代碼補全不同,Lingma IDE的代碼助手能夠理解上下文和意圖,提供更精準的建議。
代碼助手支持多種觸發方式:
-
自動觸發:輸入代碼時自動提供建議
-
手動觸發:使用快捷鍵Ctrl+Space(Windows/Linux)或Cmd+Space(Mac)
-
注釋觸發:在注釋中描述需求,自動生成代碼
交互式編程環境
Lingma IDE提供了交互式編程環境,支持實時代碼執行和結果預覽。這對于數據分析和算法驗證特別有用。
在交互式環境中,可以逐塊執行代碼,立即查看結果。同時,Lingma IDE會自動分析代碼執行結果,提供優化建議和可能的改進方向。
AI驅動的調試工具
Lingma IDE的調試工具集成了AI能力,可以智能分析代碼執行過程,自動識別潛在問題。當程序出現異常時,Lingma IDE會提供詳細的錯誤分析和修復建議。
調試工具支持:
-
智能斷點:根據代碼邏輯自動設置可能出錯的斷點
-
異常預測:在執行前預測可能出現的異常
-
性能分析:分析代碼性能瓶頸,提供優化建議
項目實戰應用
Lingma IDE不僅提供基礎功能,還支持復雜項目的開發。以下介紹幾個實戰應用場景:
全棧開發支持
Lingma IDE對全棧開發提供了全面支持。可以同時管理前端和后端代碼,并提供跨文件、跨語言的智能建議。
創建新項目時,可以選擇全棧項目模板。Lingma IDE會自動配置項目結構,生成必要的配置文件,并提供開發指南。在開發過程中,Lingma IDE會自動同步前后端接口變更,確保一致性。
團隊協作功能
Lingma IDE內置了團隊協作功能,支持多人同時編輯同一項目。通過實時同步和沖突解決機制,確保團隊協作的順暢。
團隊成員可以在代碼中添加評論和討論,Lingma IDE會自動整理這些討論,并提供解決方案建議。這大大提高了團隊溝通效率和代碼質量。
智能項目管理
Lingma IDE提供了智能項目管理功能,可以自動分析項目結構和依賴關系,生成項目文檔和架構圖。
項目管理功能包括:
-
依賴分析:自動分析項目依賴關系,識別潛在沖突
-
文檔生成:自動生成項目文檔和API文檔
-
架構可視化:生成項目架構圖和組件關系圖
通過Lingma IDE,開發者可以免費享受AI編程帶來的便利,無需額外配置即可使用國產開源模型的強大能力。
結語:國產開源模型的未來展望
國產開源大模型的崛起為開發者提供了更多選擇和可能性。Kimi K2、Qwen2和GLM-4.5等模型在性能上已經能夠與頂尖閉源模型相媲美,同時在成本和靈活性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通過硅基流動平臺,我們可以便捷地獲取這些模型的API服務。結合Cline、Void等開源工具,可以搭建出功能強大的編程助手,實現與Github Copilot、Cursor等商業工具相媲美的體驗。而Lingma IDE則提供了一站式的AI編程環境,讓開發者能夠更輕松地利用AI能力提升開發效率。
國產開源模型的發展仍在加速,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模型將在更多領域展現出強大實力,為開發者帶來更多創新可能。作為開發者,我們應該積極擁抱這些變化,探索國產開源模型在實際項目中的應用,共同推動開源生態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