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題目
2、解答
一、信號追蹤法(Signal Tracing)
原理
操作步驟
應用場景
二、替換法(Replacement Method)
原理
操作要點
應用場景
三、分段調試法(Segmented Debugging)
原理
操作步驟
應用場景
補充:輔助調試方法
題目匯總版:?
【硬件-筆試面試題】硬件/電子工程師,筆試面試題匯總版,持續更新學習,加油!!!-CSDN博客
【硬件-筆試面試題】硬件/電子工程師,筆試面試題-26,(知識點:硬件電路的調試方法:信號追蹤,替換,分段調試)
這是一道大疆筆試題
1、題目
說出三種常用的硬件電路調試方法
2、解答
在硬件電路調試中,常用的方法有多種,以下是三種核心且實用的調試方法,涵蓋了信號觀測、故障定位和功能驗證等關鍵環節:
一、信號追蹤法(Signal Tracing)
原理
通過儀器(如示波器、邏輯分析儀、萬用表)從電路的輸入到輸出,逐級測量關鍵節點的信號波形、電壓或邏輯狀態,對比理論預期值,定位信號異常的節點,從而鎖定故障位置。
操作步驟
- 確定信號路徑:明確電路的信號流向(如從傳感器→放大電路→ADC→單片機→輸出模塊)。
- 逐級測量:
- 從輸入端開始,確認輸入信號是否正常(如傳感器輸出的模擬信號幅度、頻率是否符合規格)。
- 依次測量中間節點(如放大器輸出、ADC 輸入 / 輸出、單片機 IO 口),觀察信號是否按預期傳遞和處理(如放大倍數是否正確、數字信號時序是否匹配)。
- 若某節點信號異常,重點排查該節點前后的元件(如電阻、電容、芯片是否損壞或參數錯誤)。
應用場景
- 模擬電路(如放大電路、濾波電路):驗證信號放大倍數、濾波效果是否符合設計。
- 數字電路(如時序邏輯電路、接口電路):檢查信號時序是否滿足芯片要求(如 SPI、I2C 的時鐘與數據同步性)。
二、替換法(Replacement Method)
原理
當電路中某模塊或元件疑似故障但難以直接測量時,用已知正常的同型號模塊、元件替換可疑部分,通過電路功能是否恢復來判斷故障位置。
操作要點
- 縮小可疑范圍:通過初步檢測(如電壓測量、外觀檢查)鎖定可能故障的區域(如電源模塊、芯片、電容等)。
- 有序替換:
- 先替換易損元件(如保險絲、電解電容、二極管),再替換復雜模塊(如芯片、傳感器)。
- 替換時注意參數一致性(如電容耐壓、芯片型號、電阻精度),避免因參數不匹配導致新問題。
應用場景
- 電源電路故障(如輸出電壓異常):替換穩壓器(如 LM317)、濾波電容,判斷是否因元件老化或損壞導致。
- 模塊級故障(如無線模塊無法通信):替換同型號模塊,排除模塊本身損壞的可能(區別于外圍電路問題)。
三、分段調試法(Segmented Debugging)
原理
將復雜電路按功能拆分為獨立子模塊(如電源模塊、信號采集模塊、控制模塊、輸出模塊),逐一單獨調試子模塊,確認每個模塊功能正常后,再逐步連接整體調試,避免因多個模塊同時故障導致定位困難。
操作步驟
- 模塊劃分:根據電路功能劃分子模塊(如一個物聯網設備可分為 “電源模塊”“傳感器采集模塊”“MCU 控制模塊”“無線通信模塊”)。
- 單獨調試子模塊:
- 為每個子模塊提供獨立的電源(避免主電源故障影響判斷),輸入已知的測試信號(如對放大模塊輸入標準正弦波)。
- 驗證子模塊輸出是否符合設計(如電源模塊輸出電壓是否穩定、傳感器模塊能否正確輸出檢測信號)。
- 級聯調試:子模塊均正常后,按信號流向依次連接(如傳感器→MCU→通信模塊),測試模塊間接口是否匹配(如電平兼容性、信號衰減)。
應用場景
- 復雜系統電路(如嵌入式系統、工業控制板):避免因某一子模塊故障導致整體電路無法工作,卻難以定位具體問題。
- 新設計電路首次調試:從基礎模塊(電源)開始,逐步驗證,降低調試復雜度。
補充:輔助調試方法
除上述三種核心方法外,實際調試中還會結合:
- 電壓測量法:測量關鍵節點電壓(如芯片供電電壓、輸入輸出電壓),判斷是否符合標稱值(如芯片 VCC 是否為 5V、接地是否良好)。
- 短路 / 斷路檢測法:用萬用表通斷檔檢測電路是否存在短路(如電源與地短路)、斷路(如導線虛焊、焊點脫落)。
這些方法需結合電路原理和實際現象靈活運用,通常多種方法配合可更高效定位故障。
題目匯總:
【硬件-筆試面試題】硬件/電子工程師,筆試面試題匯總版,持續更新學習,加油!!!-CSD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