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與我們日常各類生活場景密不可分,在駕駛場景里當車主發動汽車準備駛向目的地時,窗外的陰晴或許只是直觀感受,而真正影響駕駛安全與行程效率的,可能是幾公里外的突發暴雨、橋面的結冰預警,或是前方路段的強側風等級。在智能出行成為趨勢的今天,手機 App 與車機系統的無縫聯動,正讓天氣數據從 “泛泛的播報” 升級為 “貼身的指引”。要實現這一體驗躍升,關鍵在于篩選出那些與駕駛場景深度綁定的天氣信息 —— 它們不僅需要精準及時,更要能通過智能交互融入行程規劃的每一個環節,讓車主在出發前、行駛中都能對天氣影響了如指掌,讓每一段旅程都更從容、更安全。
1. 實時天氣狀況
當前天氣(晴/雨/雪/霧等)及溫度、體感溫度,便于用戶調整車內空調或座椅加熱/通風設置。
降水概率,幫助用戶判斷是否需要提前準備雨具或調整出行計劃。
風速與風向,尤其對高速行駛或電動車續航計算有影響。
2. 行程路線天氣
逐小時天氣預報,結合導航路線提供未來幾小時的天氣變化,例如長途駕駛時提示中途可能遇到的暴雨或大霧。
沿途天氣預警(如雷暴、冰雹、強風),提前規劃繞行或休息點。
3. 惡劣天氣預警
極端天氣警報(臺風、沙塵暴、暴雪),通過車機屏幕和手機App推送,并提供安全駕駛建議(如降低車速、開啟霧燈)。
能見度數據,輔助ADAS系統調整跟車距離或觸發自動降速。
4. 空氣質量與健康相關數據
PM2.5/AQI指數,聯動車內空氣凈化系統自動調節。
紫外線指數,提醒用戶是否需要調整車窗遮陽或使用防曬功能。
5. 智能場景聯動
自動調整車內環境:如檢測到高溫天氣,提前遠程啟動空調降溫;雨雪天氣時自動關閉天窗。
充電與續航優化:電動車可根據天氣(如低溫)調整充電策略或預估續航衰減。
語音交互查詢:支持自然語言指令(如“沿途會下雨嗎?”),直接調取天氣數據并播報。
6. 可視化與交互優化
簡潔的天氣圖標與地圖疊加,避免信息過載(如谷歌限制天氣圖例不超過3種)。
多任務同屏顯示:在導航界面側邊欄嵌入天氣信息,減少切換操作。
7. 個性化服務
基于用戶習慣的提醒:如常去滑雪場的用戶優先接收降雪預報。
天氣主題切換:車機UI隨天氣動態變化(如雨天顯示水滴動畫)
8.如何獲取天氣數據
普通用戶可以通過氣象臺、氣象局等官方渠道查詢獲取天氣,在駕駛場景里車載系統與車機APP通過天氣數據接口,即可接入各類天氣信息,如天氣實況、天氣逐日預報、天氣逐小時預報、精細化網格實況、強對流預報、天氣預警、空氣質量實況、空氣質量預報等天氣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