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描述:
以下代碼實現了一個多進程素數計算程序,通過fork()
函數創建子進程來并行計算指定范圍內的素數。請仔細閱讀代碼并回答以下問題。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wait.h"#define MIN 500000000
#define MAX 500000200// 多進程計算
int main ()
{pid_t pd = 0;int flag = 0;for (int i = MIN; i < MAX; i++) {pd = fork();if (pd == 0)// 子進程{flag = 0;for (int j = 2; j < i; j++){if (i % j == 0){flag = 1;break;}} if (flag == 0){printf("素數==%d\r\n",i);} return 0; } }for (int i = MIN; i < MAX; i++){wait(NULL);}
}
問題:
-
代碼功能:該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它如何利用多進程實現任務的并行化?
-
fork()
函數的作用:在代碼中,fork()
函數的作用是什么?它的返回值有哪些可能的情況? -
素數判斷邏輯:請解釋內層循環
for (int j = 2; j < i; j++)
的功能。 -
僵尸進程問題:如果父進程沒有調用
wait()
函數,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為什么需要調用wait()
? -
代碼優化建議:
- 當前代碼中存在哪些潛在的問題或低效之處?
- 如何改進代碼以提高性能或減少資源消耗?
-
運行結果預測:假設
MIN=10
,MAX=20
,請預測程序的輸出結果。 -
單進程與多進程對比:單進程和多進程版本的素數計算程序各有何優缺點?
答案:
1. 代碼功能:
該程序的主要功能是計算從MIN
到MAX
范圍內的所有素數,并通過多進程的方式實現任務的并行化。每個數字分配給一個子進程進行判斷,子進程完成任務后退出,父進程等待所有子進程結束。
2. fork()
函數的作用:
fork()
函數用于創建一個新的子進程。- 返回值有三種情況:
- 在父進程中返回子進程的PID(大于0)。
- 在子進程中返回0。
- 如果創建失敗,返回-1。
3. 素數判斷邏輯:
內層循環for (int j = 2; j < i; j++)
的功能是判斷當前數字i
是否為素數。具體邏輯如下:
- 遍歷從2到
i-1
的所有整數j
。 - 如果
i
能被j
整除,則說明i
不是素數,設置flag=1
并跳出循環。 - 如果遍歷結束后
flag
仍為0,則說明i
是素數。
4. 僵尸進程問題:
- 如果父進程沒有調用
wait()
函數,子進程退出后會成為僵尸進程,占用系統資源。 - 調用
wait()
可以回收子進程的資源,避免僵尸進程的產生。
5. 代碼優化建議:
- 問題:
- 每個數字都創建一個子進程,可能導致大量進程開銷。
- 內層循環效率低下,例如可以將
j
的范圍縮小到sqrt(i)
。 - 沒有錯誤處理機制,例如
fork()
失敗的情況。
- 改進:
- 使用線程池或信號量控制并發進程的數量。
- 優化素數判斷邏輯,減少不必要的計算。
- 添加錯誤處理代碼,確保程序健壯性。
6. 運行結果預測:
假設MIN=10
,MAX=20
,程序的輸出結果為:
素數==11
素數==13
素數==17
素數==19
7. 單進程與多進程對比:
- 單進程:
- 優點:實現簡單,資源消耗少。
- 缺點:無法充分利用多核CPU的優勢,計算速度較慢。
- 多進程:
- 優點:可以并行計算,提高效率。
- 缺點:進程創建和管理的開銷較大,可能導致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