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地址
https://codeforces.com/contest/2093
銳評
在所有題意都理解正確的情況下,整體難度不算太難。但是偏偏存在F這么惡心的題意,樣例都不帶解釋一下的,根本看不懂題。D題也惡心,在于遞歸過程的拆分,需要點數學,跟打印遞歸定義的圖形一樣,寫麻了,好在過了。E題居然卡雙 l o g log log 做法常數,也是惡心。反而是G題很典,太裸了,可惜被D防住了,根本沒看到G題。再次陷入“看完所有題不會寫,不看完所有題卻會寫”的魔咒。主要還是自己太菜了,打破不了這個魔咒,大佬們就沒這個煩惱。
題解
Problem A. Ideal Generator
題目大意
由 k k k 個正整數組成的數組 a a a 在 [ a 1 , a 2 , … , a k ] = [ a k , a k ? 1 , … , a 1 ] [a_1, a_2, \dots, a_k] = [a_k, a_{k-1}, \dots, a_1] [a1?,a2?,…,ak?]=[ak?,ak?1?,…,a1?] 的情況下稱為回文數組(其實就是正著讀反著讀是一樣的)。例如,數組 [ 1 , 2 , 1 ] [1, 2, 1] [1,2,1] 和 [ 5 , 1 , 1 , 5 ] [5, 1, 1, 5] [5,1,1,5] 是回文數組,而數組 [ 1 , 2 , 3 ] [1, 2, 3] [1,2,3] 和 [ 21 , 12 ] [21, 12] [21,12] 不是回文數組。
如果任何整數 n n n ( n ≥ k n \geq k n≥k ) 都可以表示為一個長度正好為 k k k 的回文數組的元素之和,我們就稱這個數 k k k 為理想生成數。數組中的每個元素都必須大于 0 0 0 。
例如,數字 1 1 1 是一個理想生成數,因為任何自然數 n n n 都可以用數組 [ n ] [n] [n] 生成。然而,數字 2 2 2 并不是一個理想生成數,因為不存在長度為 2 2 2 的和為 3 3 3 的回文數組。
請判斷給定的數字 k k k 是否是理想生成數。
題解思路:思維
先通過樣例觀察,發現奇數可以,偶數不行。開始驗證,假如和為 k k k ,那么全部數組元素為 1 1 1 即可,假如和為 k + 1 k + 1 k+1 ,那么全部數組元素為 1 1 1 的基礎上,有一個數要加上 1 1 1 還要是回文數組,那么只能放在最中間的位置上了,不然所放位置對稱的那一個位置就不相等了。又因為 n n n 是連續的,所以差值為 1 1 1 只有數組長度是奇數才能滿足,每次都在最中間位置加上 1 1 1 。時間復雜度為 O ( 1 ) O(1) O(1) 。
參考代碼(C++)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void solve() {cin >> n;cout << ((n & 1) ? "YES\n" : "NO\n");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nullptr);cout.tie(nullptr);int t = 1;cin >> t;while (t--)solve();return 0;
}
Problem B. Expensive Number
題目大意
正整數 n n n 的代價被定義為數字 n n n 除以其數位之和的結果。
例如,數字 104 104 104 的代價是 104 1 + 0 + 4 = 20.8 \frac{104}{1 + 0 + 4} = 20.8 1+0+4104?=20.8 ,數字 111 111 111 的代價是 111 1 + 1 + 1 = 37 \frac{111}{1 + 1 + 1} = 37 1+1+1111?=37 。
給你一個不包含前導零的正整數 n n n 。你可以從數字 n n n 中刪除任意數位(包括不刪除),這樣剩下的數字至少包含一位數,并且嚴格大于零。剩下的數字不能重新排列。因此,你可能得到一個前導為零的數字。
例如,給你一個數字 103554 103554 103554 。如果去掉 1 1 1 、 4 4 4 和一個數字 5 5 5 ,最后得到的數字是 035 035 035 ,其代價是 035 0 + 3 + 5 = 4.375 \frac{035}{0 + 3 + 5} = 4.375 0+3+5035?=4.375 。
為了使代價最小,你需要從這個數字中刪除最少多少個數字?
題解思路:貪心
首先,一個數字的數位之和是不可能大于這個數字的,最多和它相等。那么代價最小意味著什么?顯然就是相等。所以只有一位數字時代價達到最小,代價為 1 1 1 。因為題目刪除數位后允許有前導 0 0 0 ,所以選定某個數字前面的 0 0 0 可以不刪除。又因為題目要求刪除后組成的這個數必須嚴格大于 0 0 0 ,所以我們要找一個非 0 0 0 數位。因為前導 0 0 0 可以保留,后導 0 0 0 不能保留(保留就不是個位數了),所以我們倒著枚舉,找到第一個非 0 0 0 數位位置,將這個位置前面的非 0 0 0 數位刪除以及后面的數位刪除,刪除的數位個數即是答案。時間復雜度為 O ( n ) O(n) O(n) 。
參考代碼(C++)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string str;void solve() {cin >> str;int n = str.size();int id = n - 1;for (int i = n - 1; i >= 0; --i)if (str[i] != '0') {id = i;break;}int ans = n - 1 - id;for (int i = id - 1; i >= 0; --i)if (str[i] != '0')++ans;cout << ans << '\n';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nullptr);cout.tie(nullptr);int t = 1;cin >> t;while (t--)solve();return 0;
}
Problem C. Simple Repetition
題目大意
帕夏喜歡質數!為了找到生成質數的新方法,他再次對互聯網上的一種算法產生了興趣:
- 要得到一個新數字 y y y ,重復 k k k 次數字 x x x 的十進制表示 x x x (不含前導零)。
例如, x = 52 x = 52 x=52 和 k = 3 k = 3 k=3 可以得到 y = 525252 y = 525252 y=525252 , x = 6 x = 6 x=6 和 k = 7 k = 7 k=7 可以得到 y = 6666666 y = 6666666 y=6666666 。
帕夏非常希望得到的數字 y y y 是質數,但他還不知道如何檢驗這種算法生成的數字的質性。請幫助帕夏,告訴他 y y y 是否是質數!
如果一個整數 x 只有 2 個不同的除數 1 和 x ,那么這個整數 x 就是質數。例如, 13 是質數,因為它只有 2 個除數: 1 和 13 。請注意,數字 1 不是質數,因為它只有一個除數。
題解思路:思維/分類討論
我們來一一分析下。
- k = 1 k = 1 k=1 ,顯然只需要判定 x x x 是否質數。
- k > 1 k \gt 1 k>1 ,即 x x x 至少重復了 2 2 2 次,設 x x x 有 n n n 個數位,那么 y y y 顯然有一個除數 x x x ,使得 y x = a 1 0 ? 0 ? n ? 1 個 a 2 0 ? 0 ? n ? 1 個 … a k \frac{y}{x} = a_1 \underbrace{0 \cdots 0}_{n - 1個} a_2 \underbrace{0 \cdots 0}_{n - 1個} \dots a_k xy?=a1?n?1個 0?0??a2?n?1個 0?0??…ak? ,其中 a i = 1 , 1 ≤ i ≤ k a_i = 1, 1 \leq i \leq k ai?=1,1≤i≤k 。那么只要 1 < x < y 1 \lt x \lt y 1<x<y , y y y 必然不是質數,顯然 x < y x \lt y x<y 必然成立,所以只需要再單獨判斷一下 x x x 為 1 1 1 的情況即可。
根據上面的分析,問題得解。時間復雜度為 O ( 1 ) O(1) O(1) 。
參考代碼(C++)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n, m;bool check(int x) {if (x < 2)return false;for (int i = 2; i * i <= x; ++i)if (x % i == 0)return false;return true;
}void solve() {cin >> n >> m;if (m == 1)cout << (check(n) ? "YES\n" : "NO\n");else if (n == 1) {int x = 0;for (int i = 0; i < m; ++i)x = x * 10 + 1;cout << (check(x) ? "YES\n" : "NO\n");} elsecout << "NO\n";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nullptr);cout.tie(nullptr);int t = 1;cin >> t;while (t--)solve();return 0;
}
Problem D. Skibidi Table
題目大意
瓦迪姆喜歡用整數填充方形表格。不過今天他想到了一個好玩的方法!以大小為 2 × 2 2 \times 2 2×2 的表格為例,表格的行從上到下編號,列從左到右編號。我們將 1 1 1 置于左上角單元格, 2 2 2 置于右下角單元格, 3 3 3 置于左下角單元格, 4 4 4 置于右上角單元格。這就是他所需要的全部樂趣!
幸運的是,瓦迪姆有一個大小為 2 n × 2 n 2^n \times 2^n 2n×2n 的表格。他計劃用從 1 1 1 到 2 2 n 2^{2n} 22n 的整數按升序填滿它。為了填滿這樣一個大表,瓦迪姆將把它分成 4 4 4 個相等的方表,先填滿左上角的表,然后填滿右下角的表,接著填滿左下角的表,最后填滿右上角的表。在填滿每張小方表的過程中,他又會把每張小方表分割成更小的表,直到填滿 2 × 2 2 \times 2 2×2 大小的方表為止。
現在瓦迪姆迫不及待地想開始填表,但是他有兩類 q q q 個問題:
- 第 x x x 行第 y y y 列的單元格中的數字是多少
- 數字 d d d 位于哪個單元格坐標
幫助回答瓦迪姆的問題。
題解思路:DFS
題意倒是很直接,思路也很明確,就是不斷DFS縮小區域。但是這個區域怎么設計還真是惡心,會的很會,不會的真的會卡很久,看群友有被卡兩小時的。
首先對于塊的大小,假如當前處于第 n n n 層,塊的大小為 2 n ? 1 × 2 n ? 1 2^{n - 1} \times 2^{n - 1} 2n?1×2n?1 ,即是寬高各減一半。其次是對于坐標步長,根據前面分析(寬高各減一半),可知步長就是 2 n ? 1 2^{n - 1} 2n?1 。知道這兩個性質就好辦了,只需要知道當前處于第幾層,以及當前層的左上角坐標,即可一步步縮小范圍,直到不能再縮小,即是答案,詳見代碼。時間復雜度為 O ( n q ) O(nq) O(nq) 。
參考代碼(C++)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ll = long long;
using pii = pair<int, int>;
int n, q;ll dfs1(int cur, int l, int r, int x, int y) {// cout << "dfs1:" << cur << ':' << l << ':' << r << ':' << x << ':' << y << '\n';if (l == x && r == y)return 1;ll dt = 1LL << (cur - 1);ll dd = dt * dt;if (x >= l + dt && y >= r + dt)return dd + dfs1(cur - 1, l + dt, r + dt, x, y);if (x >= l + dt)return (dd << 1) + dfs1(cur - 1, l + dt, r, x, y);if (y >= r + dt)return 3 * dd + dfs1(cur - 1, l, r + dt, x, y);return dfs1(cur - 1, l, r, x, y);
}pii dfs2(int cur, int l, int r, ll d) {// cout << "dfs2:" << cur << ':' << l << ':' << r << ':' << d << '\n';if (d == 1)return {l, r};ll dt = 1LL << (cur - 1);ll dd = dt * dt;if (d > 3 * dd)return dfs2(cur - 1, l, r + dt, d - 3 * dd);if (d > (dd << 1))return dfs2(cur - 1, l + dt, r, d - (dd << 1));if (d > dd)return dfs2(cur - 1, l + dt, r + dt, d - dd);return dfs2(cur - 1, l, r, d);
}void solve() {cin >> n >> q;string op;int x, y;ll d;while (q--) {cin >> op;if (op == "->") {cin >> x >> y;cout << dfs1(n, 1, 1, x, y) << '\n';} else {cin >> d;pii ans = dfs2(n, 1, 1, d);cout << ans.first << ' ' << ans.second << '\n';}}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nullptr);cout.tie(nullptr);int t = 1;cin >> t;while (t--)solve();return 0;
}
Problem E. Min Max MEX
題目大意
給你一個長度為 n n n 的數組 a a a 和一個數字 k k k 。
子數組的定義是數組中一個或多個連續元素的序列。你需要將數組 a a a 分割成 k k k 個不重疊的子數組 b 1 , b 2 , … , b k b_1, b_2, \dots, b_k b1?,b2?,…,bk? ,使得這些子數組的合集等于整個數組。此外,你需要最大化 x x x 的值,即 x = min ? ( M E X ( b i ) ) , 1 ≤ i ≤ k x = \min(MEX(b_i)), 1 \leq i \leq k x=min(MEX(bi?)),1≤i≤k 。
M E X ( v ) MEX(v) MEX(v) 表示數組 v v v 中沒有的最小非負整數。
題解思路:二分
對于 u = M E X ( v ) u = MEX(v) u=MEX(v) ,如果選擇數組 v v v 的一部分數組成數組 v t vt vt ,那么對于所有 w < u w \lt u w<u ,是否都能找到 w = M E X ( v t ) w = MEX(vt) w=MEX(vt) ?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們考慮二分,下限 l = 0 l = 0 l=0 ,上限 r = n r = n r=n (因為數組頂多是 [ 0 , 1 , … , n ? 1 ] [0, 1, \dots, n - 1] [0,1,…,n?1] )。那么我們怎么去check呢?對于 M E X MEX MEX 為 u u u ,我們只需要維護一個集合,然后遍歷整個數組,對于每個元素,滿足 a i < u , 0 ≤ i < n a_i \lt u, 0 \leq i \lt n ai?<u,0≤i<n ,就將其加入集合,當集合元素個數達到了 u u u ,然后計數加一(表示可以劃分為一個子數組,滿足 M E X ≥ u MEX \geq u MEX≥u),并且清空當前集合。這樣到最后,只要計數大于等于 k k k ,表示可以合理劃分。時間復雜度為 O ( n l o g n l o g n ) O(nlognlogn) O(nlognlogn) (check用到了set,換成數組每次標記取反可以降到 O ( n l o g n ) O(nlogn) O(nlogn) )。
PS:此題居然卡雙 l o g log log 做法常數,真是無語啊!
參考代碼(C++)
雙 l o g log log 超時代碼。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ll = long long;
using pii = pair<int, int>;
const int maxn = 200'005;
int a[maxn];
int n, m;bool check(int x) {set<int> st;for (int i = 0; i < x; ++i)st.insert(i);if (st.empty())return true;set<int> stc;int cnt = 0;for (int i = 0; i < n; ++i) {if (a[i] < x)stc.insert(a[i]);if (stc.size() == st.size()) {++cnt;stc.clear();if (cnt >= m)return true;}}return cnt >= m;
}void solve() {cin >> n >> m;for (int i = 0; i < n; ++i)cin >> a[i];int l = 0, r = n + 1, ans = -1;while (l <= r) {int mid = (l + r) >> 1;if (check(mid)) {ans = mid;l = mid + 1;} elser = mid - 1;}cout << ans << '\n';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nullptr);cout.tie(nullptr);int t = 1;cin >> t;while (t--)solve();return 0;
}
雙 l o g log log 通過代碼。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ll = long long;
using pii = pair<int, int>;
const int maxn = 200'005;
int a[maxn];
int n, m;bool check(int x) {set<int> st;int cnt = 0;for (int i = 0; i < n; ++i) {if (a[i] < x)st.insert(a[i]);if (st.size() == x) {++cnt;st.clear();if (cnt >= m)return true;}}return cnt >= m;
}void solve() {cin >> n >> m;for (int i = 0; i < n; ++i)cin >> a[i];int l = 1, r = n, ans = 0;while (l <= r) {int mid = (l + r) >> 1;if (check(mid)) {ans = mid;l = mid + 1;} elser = mid - 1;}cout << ans << '\n';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nullptr);cout.tie(nullptr);int t = 1;cin >> t;while (t--)solve();return 0;
}
單 l o g log log 通過代碼。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ll = long long;
using pii = pair<int, int>;
const int maxn = 200'005;
int a[maxn];
bool vis[maxn];
int n, m;bool check(int x) {for (int i = 0; i < x; ++i)vis[i] = false;bool f = true;int cnt = 0, cur = 0;for (int i = 0; i < n; ++i) {if (a[i] < x) {if (vis[a[i]] != f) {++cur;vis[a[i]] = f;}}if (cur == x) {++cnt;cur = 0;f = !f;if (cnt >= m)return true;}}return cnt >= m;
}void solve() {cin >> n >> m;for (int i = 0; i < n; ++i)cin >> a[i];int l = 1, r = n, ans = 0;while (l <= r) {int mid = (l + r) >> 1;if (check(mid)) {ans = mid;l = mid + 1;} elser = mid - 1;}cout << ans << '\n';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nullptr);cout.tie(nullptr);int t = 1;cin >> t;while (t--)solve();return 0;
}
Problem F. Hackers and Neural Networks
題目大意
黑客們再次試圖利用神經網絡的輸出創建娛樂短語。這一次,他們想獲得長度為 n n n 的字符串數組 a a a 。
最初,他們有一個長度為 n n n 的數組 c c c ,其中充滿了空白,用符號 ? * ? 表示。因此,如果 n = 4 n = 4 n=4 ,則初始值為 c = [ ? , ? , ? , ? ] c=[*, *, *, *] c=[?,?,?,?] 。
黑客可以訪問 m m m 個神經網絡,每個神經網絡都有自己的請求答案版本–長度為 n n n 的字符串數組 b i b_i bi? 。
黑客試圖通過以下操作從數組 c c c 中獲取數組 a a a :
-
選擇神經網絡 i i i ,對數組 c c c 執行下一步操作:選擇一個隨機的空白,例如在位置 j j j 處,將 c j c_j cj? 替換為 b i , j b_{i, j} bi,j? 。
例如,如果選擇了第一個神經網絡 b 1 = [ ?I? , ?love? , ?apples? ] b_1 = [\text{?I?}, \text{?love?}, \text{?apples?}] b1?=[?I?,?love?,?apples?] ,當前 c = [ ? , ?like? , ? ] c = [*, \text{?like?}, *] c=[?,?like?,?] ,那么在對第一個神經網絡進行操作后, c c c 可能會變成 [ ?I? , ?like? , ? ] [\text{?I?}, \text{?like?}, *] [?I?,?like?,?] 或 [ ? , ?like? , ?apples? ] [*, \text{?like?}, \text{?apples?}] [?,?like?,?apples?] 。
-
選擇位置 j j j 并將 c j c_j cj? 替換為空白。
不幸的是,由于黑客訪問神經網絡的方式,他們只能在所有操作完成后才能看到修改后的數組 c c c ,因此他們必須事先指定整個操作序列。
然而,神經網絡的隨機行為可能會導致永遠無法獲得所需的數組,或者獲得所需的數組需要過多的操作。
因此,黑客們希望您能幫助他們選擇一個操作序列,以保證在最少的操作次數內獲得數組 a a a 。
更具體地說,如果存在一個操作序列可以保證從數組 c c c 中獲得數組 a a a ,那么在所有這樣的序列中,找出一個操作次數最少的序列,并輸出其中的操作次數。
如果沒有將數組 c c c 轉換成數組 a a a 的操作序列,則輸出 ? 1 -1 ?1 。
題解思路:貪心
題意真的很長且很拉,真的看完好像不知道要求什么?讓我們再細細品味一下!反正就是進行兩個操作嘛,只要對應位置的字符串不對就一定要繼續操作。只要操作,那么操作次數必然會增加。
假如某個操作后,某個位置已經是正確的,下一次操作你會不會去改它?顯然不會了,不然你還得再至少進行一次操作二以及至少隨機一次操作一,而且隨機后不一定是對的,何必呢?
如果所有位置都是空的,你會不會進行操作二?顯然也不會,白白浪費一次操作嘛。所以第一次操作肯定是操作一,這是個隨機過程。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唯一能決定的就是可以選擇跑哪個神經網絡。從概率論角度來說,我們當然希望選擇命中概率更高的,這樣所得的期望就越大,后續所需要的操作就更少。所以第一次操作就至關重要了,我們就選命中概率最大的神經網絡,這樣我們就能保證 n n n 次操作后,隨機正確位置最大。這樣所有位置都被填滿了,最后對不正確的位置,我們只需要先執行一次操作二,再找到一個神經網絡,其對應位置存在正確字符串,因為只會空白位置隨機,而當前空白位置只有一個,顯然這是一個必然事件。
上面操作一定是最優的嗎?一定的。假設你選擇某個神經網絡的命中率是 x y \frac{x}{y} yx? ,你把其他所有的神經網絡全部組合起來,命中率形如 x + a y + b \frac{x + a}{y + b} y+bx+a? ,其不可能更大。
對于不存在的情況,顯然所有對應位置都沒有目標串,就無法做到。時間復雜度為 O ( m n max ? ( ∣ b i , j ∣ ) ) O(mn \max(|b_{i, j}|)) O(mnmax(∣bi,j?∣)) 。
參考代碼(C++)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ll = long long;
using pii = pair<int, int>;
const int maxn = 505;
string p[maxn], str[maxn][maxn];
int cntr[maxn], cntc[maxn];
int n, m;void solve() {cin >> n >> m;for (int i = 0; i < n; ++i) {cin >> p[i];cntc[i] = 0;}for (int i = 0; i < m; ++i) {cntr[i] = 0;for (int j = 0; j < n; ++j) {cin >> str[i][j];if (str[i][j] == p[j]) {++cntc[j];++cntr[i];}}}for (int i = 0; i < n; ++i)if (cntc[i] == 0) {cout << "-1\n";return;}int maxc = 0;for (int i = 0; i < m; ++i)maxc = max(maxc, cntr[i]);cout << (n + ((n - maxc) << 1)) << '\n';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nullptr);cout.tie(nullptr);int t = 1;cin >> t;while (t--)solve();return 0;
}
Problem G. Shorten the Array
題目大意
長度為 m m m 的數組 b b b 的美感定義為所有可能數對 1 ≤ i ≤ j ≤ m 1 \leq i \leq j \leq m 1≤i≤j≤m 中的 max ? ( b i ⊕ b j ) \max(b_i \oplus b_j) max(bi?⊕bj?) ,其中 x ⊕ y x \oplus y x⊕y 是數字 x x x 和 y y y 的 bitwise XOR。我們將數組 b b b 的美感表示為 f ( b ) f(b) f(b) 。
如果數組 b b b 中有 f ( b ) ≥ k f(b) \geq k f(b)≥k ,那么這個數組 b b b 就叫做美麗數組。
最近,科斯佳從商店買了一個長度為 n n n 的數組 a a a 。他認為這個數組太長了,所以打算從中剪切出一些美麗的子數組。也就是說,他想選擇數字 l l l 和 r r r ( 1 ≤ l ≤ r ≤ n 1 \leq l \leq r \leq n 1≤l≤r≤n ),這樣數組 a l … r a_{l \dots r} al…r? 就很美麗了。這樣一個子數組的長度為 r ? l + 1 r - l + 1 r?l+1 。整個數組 a a a 也被視為一個子數組(包含 l = 1 l = 1 l=1 和 r = n r = n r=n )。
你的任務是找出數組 a a a 中最短的美麗子數組的長度。如果沒有一個子數組是美麗的,那么你應該輸出數字 ? 1 -1 ?1 。
題解思路:雙指針+字典樹Trie
首先,對于每個 l l l ,如果找到第一個滿足條件的 r ( r ≥ l ) r(r \geq l) r(r≥l) ,那么顯然 r + 1 ( r < n ) r + 1(r \lt n) r+1(r<n) 也可以。既然這樣,那么我們維護一個雙指針,對于每個左指針,不斷擴展右指針,直到找到第一個滿足條件的位置,更新答案即可。那么怎么快速計算出當前區間是否可以滿足條件呢?很容易就會想到字典樹求當前區間可以得到的最大異或值。時間復雜度為 O ( n ) O(n) O(n) (計算次數實際為 30 n 30n 30n ,常數忽略,但實際運行時間還是要考慮的)。
參考代碼(C++)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ll = long long;
using pii = pair<int, int>;
const int maxn = 200'005;
const int maxnode = 6'000'005;
const int sigma_size = 2;
struct trie {int child[maxnode][sigma_size];int value[maxnode];int size;void init() {size = 1;memset(child[0], 0, sizeof(child[0]));}void insert(int x, int y) {int pos = 0;for (int i = 29; i >= 0; --i) {int id = (x >> i) & 1;if (!child[pos][id]) {memset(child[size], 0, sizeof(child[size]));value[size] = 0;child[pos][id] = size++;}pos = child[pos][id];value[pos] += y;}}int query(int x) {// cout << "query: " << x << '\n';int pos = 0, ans = 0;for (int i = 29; i >= 0; --i) {int id = (x >> i) & 1;int idx = id ^ 1;int p = child[pos][idx];if (p && value[p]) {ans |= 1 << i;pos = p;} else {p = child[pos][id];if (p && value[p])pos = p;elsereturn -1;}}// cout << "query: ans = " << ans << '\n';return ans;}
} tr;
int a[maxn];
int n, m;void solve() {cin >> n >> m;for (int i = 0; i < n; ++i)cin >> a[i];if (m == 0) {cout << "1\n";return;}tr.init();int l = 0, r = 0, ans = n + 1;while (r < n) {// cout << l << ", " << r << endl;while (r < n && tr.query(a[r]) < m)tr.insert(a[r++], 1);if (r < n)ans = min(ans, r - l + 1);tr.insert(a[l++], -1);if (l > r)r = l;}cout << (ans == n + 1 ? -1 : ans) << '\n';
}int main() {ios::sync_with_stdio(false);cin.tie(nullptr);cout.tie(nullptr);int t = 1;cin >> t;while (t--)solve();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