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數據定義語句
SQL數據定義語言(DDL)用于定義和管理數據庫結構,包括創建、修改和刪除
數據庫對象。常見的DDL語句包括CREATE、DROP和ALTER。
它的操作的是對象,區分操作數據的語句:INSERT,DELETE,UPDATE
示例,
創建一個表
create table students
{
stuId varchar(5) not null,
}
參數分別為:列名 類型 是否可為空,
修改表結構
alter table students add gender varchar(2)not null default ‘女’
增加一列
alter table students drop column sex
刪除一列
刪除表
drop table students
2.視圖
視圖是一個虛擬表,其內容由查詢定義。但其本身沒有存儲數據,數據還在原表中。視圖主要的作用是可以方便查詢管理,更易理解。視圖可以使操作更加簡單,也提高了數據安全性。
知識點:視圖的優點/作用,視圖的類型,視圖的局限/缺點(order by語句不允許創建視圖)
創建視圖
create view abc
as
select ……
創建一個視圖,名為abc,它的內容是select語句選出的數據表內容
查看視圖
select * from abc
或
describe abc
修改視圖
create of replace view abc
as
select……
alter view abc
as
select ……
更新視圖信息
更新視圖中的數據轉換為更新表的數據
更新abc視圖中學生姓名
update abc
set sno=‘小紅’
where stu_id=‘111’
=>
update students
set sno=‘小紅’
where stu_id=‘111’
刪除視圖
drop view if exists abc
3.索引
聚簇索引
找到了索引就找到了需要的數據
B樹
多叉平衡查找樹,可以有多個子節點
節點中的元素包含鍵值和數據,節點中的鍵值從大到小排列。
父節點當中的元素不會出現在子節點中
所有的葉子節點都位于同一層,葉子節點具有相同的深度,葉子節點之間沒有指針連接
B+樹:只有葉子節點才會存儲數據,非葉子節點只存儲鍵值key;葉子節點之間使用雙向指針連接,最底層的葉子節點形成了一個雙向有序鏈表。
父節點當中的元素出現在子節點中,B+樹的最底層葉子節點包含了所有的索引項。
非聚簇索引(輔助索引)
索引的存儲和數據的存儲是分離的,需要根據索引上的值(主鍵)再次回表查詢
輔助索引的鍵值是可以重復的。
圖片來源網頁: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831250,關于索引更詳細的知識可以通過該網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