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無招回歸阿里的新聞被刷屏了。無招創業成立的兩氫一氧公司無招的股份也被阿里收購,無招以這種姿態回歸阿里,并且出任釘釘的 CEO。有人說,這是對 5 年前“云釘一體”戰略的糾偏。現在確實從云優先到 AI 優先,但云跟 AI 的協同非常重要,因為其背后有算力和基礎設施平臺支持。
微軟也提出過云優先、移動優先的戰略。優先是否基于一個基座? 當年一切圍繞windows和office,后來變成了多維生態的組合,并非封閉體系。
曾經無招離開釘釘CEO崗位,調整逍遙子助理。有高管在朋友圈表示,「釘釘是互聯網近年來少有的創新。從簡單的企業溝通工具到移動辦公平臺,再到集團的『云釘一體』戰略,整個過程如芝麻開花,讓人驚喜不斷。」
? ? ? ?? ? ? ?
「釘釘的創業歷程中,無招功不可沒。今天行癲也在內部信中專門提到:在這里我特別感謝無招,過去6年多的時間,無招對夢想的堅持和創業的激情,使『讓工作學習更簡單』的夢想成真!今天開始,阿里云和釘釘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無招也將調任集團,開始新一段的阿里征程。祝福無招,期待你帶來的下一個驚喜。」
為何離開?無招曾在一次對外采訪時解釋,“當年集團要云釘一體化,我只能離開。公司的目標客戶變成了各種大企業,而釘釘的使命一直是為中小企業而生的,在戰略方向上我和集團有些不一致。但釘釘始終是集團的,以集團利益最大化無可厚非”。
無招從釘釘來到阿里集團,不窮加入釘釘任CEO。
后來“云釘一體”不再被強調,2023年3月,阿里集團啟動“1+6+ N”組織變革后,釘釘逐漸脫離阿里云,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在不窮的管理下,釘釘商業化成績突出,2025財年(阿里集團2025財年為2024年4月1日—2025年3月30日)釘釘訂閱收入超過30億元。
現在情況又變化了,釘釘是天然的寄予厚望的AI to B 產品。 且早在2023,釘釘已經逐步脫離阿里云獨立運營。
確實很吊詭的是,當釘釘去支撐一個入口,去服務于阿里云生態,其自身作為產品的屬性會喪失掉。這是毋庸置疑的。此次無招回歸想必會帶來一些新的思路。
在阿里內部比較能打的一些業務負責人,我非常尊重。幾年前無招在西溪有一些內部分享,我也去聽過兩場。尤其是在來往失敗之后,他提到一個有趣的點,他說之前馬老師隔三差五來打雞血,后來看著來往實在扶不起來,馬老師也不來了。其實強運營強積蓄的動作無法持續。
無招和一個小團隊重新搬進了湖畔花園,探索了 to b 的微信策略,其實就是讓生活歸微信,而工作推釘釘。而且他一開始的探索跟大量的中小企業共創,包括很多非互聯網企業,這樣接地氣的場景非常重要。雖然很多人罵釘釘,包括釘釘的風評一度不太好,因為它的用戶是中小企業的老板,員工在這里面肯定受到某些制約,包括已讀、釘的功能。其實我們看到已讀這樣的功能,如今成為企業溝通工具里面的標配了。在飛書上能看到已讀未讀的標志,所以它也代表了某種必須的趨勢,這就是 TOC 跟個人用戶和 to B 非常大的區別。
關于網傳無招回歸三把火,包括回歸創業狀態,9點上班,午間13:15 進入工作狀態, 合作方溝通用釘釘,躬身入局用戶場景等。
如果這些消息為真,我其實也特別理解。 回歸首先是先狀態后戰略。 具體戰略目標需要一點時間的。 至于有一位叫77的博主提到無招在外面創業用微信跟客戶溝通,為什么回到釘釘要強制釘釘。 我倒覺得站在無招的角度蠻正常的,因為二者本來存在競爭關系,吃自己家狗糧。
安迪·格魯夫寫過一本書《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無招也是非常有態度的創始人,包括釘釘辦公室一直沒有在阿里西溪園區,堅持自己的亞文化等。 他曾分享就服務的組織數量而言,釘釘的未來大于阿里云。 創始人要敢于造夢。
對員工nice,處事四平八穩,帥氣多金的形象,往往在商業叢林中難以持續取勝。 別夢想CEO是白馬王子,更多的是“偏執” 的使自己持續在牌桌上的人。
對了,我們團隊寫了一本面向小白的DeepSeek書,給有興趣的朋友開放預售。 評論區點贊前三的朋友(截止4.7 日 23:00 ) 可以獲得贈書。
購書的還可以獲贈訓練營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