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Redis作為一個高性能的內存鍵值數據庫,其源碼以簡潔高效著稱。通過解析Redis源碼,我們可以深入理解其單線程模型、事件驅動機制以及模塊化設計的精髓。本篇將從Redis的源碼目錄結構入手,剖析其整體架構,并聚焦啟動流程和事件循環的核心實現。
2. Redis源碼目錄結構解析
Redis的源碼位于GitHub倉庫,主要目錄結構如下:
src/
: 核心源代碼,包括服務器實現、數據結構、網絡處理等。deps/
: 依賴庫,如jemalloc
(內存分配)、lua
(腳本支持)。tests/
: 測試用例。utils/
: 工具腳本,如生成集群配置。
硬核點:src/
目錄下的server.c
是Redis服務器的入口文件,包含main()
函數,是我們解析的起點。
3. 主函數入口與啟動流程
Redis的啟動始于server.c
中的main()
函數。以下是其簡化流程:
- 初始化服務器配置:加載默認配置并解析命令行參數。
- 初始化全局狀態:設置全局變量(如
server.clients
鏈表)。 - 啟動事件循環:調用
aeMain()
進入主循環。
代碼片段(server.c
中的main()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initServerConfig(); // 初始化配置if (argc >= 2) loadServerConfig(argv[1], NULL); // 加載配置文件initServer(); // 初始化服務器狀態aeMain(server.el); // 啟動事件循環return 0;
}
硬核解析:
initServerConfig()
:設置默認端口(6379)、最大客戶端數等。initServer()
:創建事件循環對象(server.el
)、綁定信號處理、初始化數據庫。aeMain()
:進入事件循環,處理I/O和定時任務。
Mermaid流程圖(啟動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