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肖臻老師認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Web 3.0將和現在的Web 2.0共存。Web 3.0和人工智能(AI)的融合發展前景非常廣闊,Web 3.0致力于打造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生態系統,賦予用戶更大的數據所有權和控制權,而AI則通過數據處理和智能化分析,為Web 3.0應用提供更精準的交互和體驗。
學者寄語
希望長安鏈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的堅實基石,以自主創新連接各行業數據與信任,讓價值和合作在更安全、高效的數字世界中不斷延展。
——北京大學? 研究員? 肖臻
Web3.0產業影響與發展情況。Web 3.0被稱為下一代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目標是打破大型互聯網公司對于數據的壟斷,使得用戶數據的使用權和收益歸用戶所有,而不是互聯網巨頭。在Web 2.0時代盡管用戶可以創作自己的內容,但是這些內容是屬于互聯網平臺的,并不是屬于用戶,互聯網大廠非常強勢,通過用戶數據獲取了豐厚的收益。Web 3.0被認為是互聯網發展的下一站,也被稱為價值互聯網,其經濟系統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價值的有效流轉。這里要注意從Web 2.0到Web 3.0的轉換是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不會說今天是Web 2.0,明天就變成了Web 3.0。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Web 3.0將和現在的Web 2.0共存。
對比當前國內外web3.0產業的發展,在法律法規、監管政策上有很大區別。國內對于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行業的監管是比較嚴格的,明令禁止虛擬貨幣交易,所以在國內做Web 3.0創業不能靠發幣、ICO來融資或獲得收益。海外有些國家和地區對Web 3.0采取比較寬松的監管政策,法律法規相對透明穩定,可能存在金融風險但合規成本比較低,有利于公司在融資和市場化上快速推進。目前更多區塊鏈項目的開創團隊和開源社區來自海外。國內的Web 3.0產業規模相對小,區塊鏈專業的畢業生人數也不是很多,總體來說還處于發展的早期。從另一方面講,國內的互聯網人才儲備充足,這些人從事傳統Web 2.0領域,但是底層技術是相通的;同時國內對于區塊鏈非金融屬性的應用做得很好,在供應鏈金融、食品溯源、司法存證、數據安全等應用領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區塊鏈與人工智能的融合碰撞。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技術在區塊鏈領域有很多應用。比如我們的一項研究是將機器學習方法用于解決分片區塊鏈中的用戶狀態放置問題,確定用戶狀態應該如何放置和存儲到特定分片。現有的狀態放置技術大多依賴于啟發式算法,沒有充分利用區塊鏈交易的時空特征,這就導致了跨分片交易比例過高和交易分布不均衡,從而限制了系統的吞吐量。我們提出了一種基于深度強化學習的分片區塊鏈用戶狀態放置策略,將分片區塊鏈中的狀態放置問題建模為馬爾科夫決策過程,利用區塊鏈中交易的時空數據特征訓練智能體,能夠顯著降低跨分片交易的比例,在保障系統均衡性的前提下有效優化分片間的資源利用。然后我們又進一步提出了利用強化學習生成智能遷移策略,可以幫助區塊鏈系統在不同的分片間高效地遷移賬戶數據。在分片的重配置階段,我們同樣采用強化學習技術根據數據的使用頻率智能選擇合適的節點進行數據傳輸,有效應對延遲攻擊和大規模數據同步問題。
我們在AIGC領域也開展了很多研究,目前關注的一個重點是三維室內場景生成。這是虛擬現實、室內設計、智能環境構建中的重要研究方向,目標是根據用戶輸入生成高度逼真并且符合語義的三維室內場景。現有技術在適配用戶靈活輸入、幾何控制能力等關鍵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導致生成的場景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我們提出了基于混合模態圖的室內場景生成方法,支持多模態的輸入,用戶可以輸入文本、圖像或者兩者結合。混合模態圖中的圖像信息可以實現生成場景中的物體級別的外形可控。
總的來說,Web 3.0和人工智能(AI)的融合發展前景非常廣闊,Web 3.0致力于打造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生態系統,賦予用戶更大的數據所有權和控制權,而AI則通過數據處理和智能化分析,為Web 3.0應用提供更精準的交互和體驗。兩者在數據處理、去中心化服務、隱私保護等方面可以互相補充,為各自的生態系統增添新的功能和應用可能性。通過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技術,開發者可以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AI模型市場,讓模型訓練和使用過程更加透明并且可追溯。開發者可以將訓練好的AI模型分發給去中心化網絡中的用戶使用,消除了對中心化平臺的依賴,激發AI模型市場的公平競爭。Web 3.0的去中心化數據存儲和隱私保護特性能夠補足AI在數據安全方面的短板,利用去中心化存儲,用戶可以控制自己的數據存儲和使用權,使AI算法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依然能夠獲取訓練數據。
區塊鏈與隱私計算結合的挑戰。當前區塊鏈與隱私計算融合是一個很重要的趨勢,目前隱私計算技術還存在一些性能瓶頸,主要應用于某個特定的領域或者某個特定的任務。比如安全多方計算(Secure Multi-Party Computation)可以在沒有可信第三方的情況下計算一個約定函數,同時保護參與方的隱私。通用型安全多方計算理論上可支持任何計算任務,但是效率很低,現在用得比較多的是只能支持特定計算任務的專用型多方安全計算。同態加密是實現安全多方計算的一種常用技術,全同態加密理論上可以支持任意運算的組合,但是計算復雜度非常高,占用的存儲空間也非常大,目前還不具備實用價值。現在用得比較多的是部分同態加密算法,只支持單一運算,比如著名的RSA加密算法對乘法操作是同態的,但是對加法操作不是同態的。部分同態加密算法不能實現通用的隱私計算,只能實現其中的某個子功能。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現在很多需要隱私保護的場景其實可以通過計算機安全領域的傳統手段來滿足。這是我跟很多企業交流時發現的一個普遍問題:需要隱私保護的場景很多,但是大多數可以通過方案設計、權限控制、系統安全等傳統手段來實現。在實際應用中需要識別出哪些場景下真正需要使用隱私計算以及需要克服的硬核技術難點。
關于加速區塊鏈技術和應用推廣。一是提升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另一方面是挖掘潛在應用場景。區塊鏈的共識算法、網絡傳輸協議、交易執行機制都存在可以優化的地方,從而能大幅提高區塊鏈的處理能力和執行效率。對于長安鏈這樣的國家級區塊鏈網絡基礎設施來說,跨鏈技術使得各條鏈之間能夠無縫交互,解決不同區塊鏈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問題,對于打破數據孤島,推動多領域、多層次的協作和創新是非常重要的。應用場景方面,長安鏈在促進跨部門、跨區域的數據流轉,優化業務流程,實現資產數字化和價值流通,提高業務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隨著數字人民幣的落地,長安鏈作為跨行業、跨領域的數據共享與協作平臺,有望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