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雙碳”目標推動下,分布式光伏作為新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迎來快速發展。國家能源局近期發布的《關于做好新能源消納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需加強網源協調與調節能力,優化新能源利用率。其中,“防逆流管理”作為分布式光伏并網的關鍵環節,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1.為何需要防逆流管理?
分布式光伏系統通常遵循“就地消納”原則,即發電優先滿足本地負載需求,余電可存儲或限制輸出,避免反向輸送至公共電網。若光伏發電量超出本地消納能力,電流可能逆向流入電網,導致電網電壓波動、設備過載等問題,甚至影響區域供電安全。因此,防逆流管理旨在實時監測并控制逆向功率,確保電網穩定運行。
2.防逆流監測點的選擇
系統的“并網點”是光伏與電網的物理連接點,可分為兩類:
(1)用戶內部并網點:如用戶電網中的A、B點,連接光伏系統與內部電網。
(2)公共連接點(PCC):如D點,直接與公共電網相連,是防逆流監測的核心位置。
根據政策要求,防逆流管理需重點監視公共連接點的上網功率。當檢測到逆向電流超過額定輸出的5%時,系統需在2秒內自動降出力或停止送電,這一要求與國家標準GB/T 50865的規定完全一致。
3.技術解決方案:防逆流保護裝置
針對不同應用場景,防逆流保護裝置需靈活適配:
(1)短距離場景(并網點與檢測點距離較近)
采用AM5SE-IS型裝置,支持逆功率跳閘與恢復、低功率保護等功能,通過實時監測市電下網電量,結合軟件策略實現快速響應。

(2)長距離或多并網點場景(距離超200米或一路市電帶多個光伏)
選用AM5SE-PV系列主從機方案,主機(AM5SE-PVM)與從機(AM5SE-PVS)協同工作,支持多段功率保護與防孤島功能,最多可擴展至1主5從,適配復雜電網結構。
4.標準化與合規性
GB/T 50865為防逆流設計提供了明確的技術規范,要求系統配置逆向功率保護設備,并設定嚴格的響應閾值與時間。這不僅保障了電網安全,也為光伏項目的合規并網奠定了基礎。
5.未來展望
隨著新能源占比提升,防逆流技術將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發展。例如,通過AI算法預測負載需求,動態調節光伏出力;或結合儲能系統,進一步優化就地消納能力。此外,多能源協調控制、虛擬電廠等新模式,也有望為防逆流管理提供更高效的解決方案。
?
分布式光伏的防逆流管理,既是技術挑戰,也是實現電網與新能源協調發展的關鍵。通過科學的監測策略、適配的裝置選型以及嚴格的標準執行,可為“雙碳”目標下的能源轉型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