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TRIZ 理論的筏式養殖吊籠清洗裝備設計研究
一、引言
筏式養殖在水產養殖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吊籠作為養殖貝類、藻類等生物的關鍵器具,其清潔程度直接影響養殖生物的健康與產量。傳統的吊籠清洗方式多依賴人工,效率低下、勞動強度大且清洗效果難以保證。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開發高效、自動化的吊籠清洗裝備成為行業迫切需求。TRIZ 理論(發明問題解決理論)為解決這類復雜工程問題提供了系統的方法和工具,通過運用 TRIZ 理論,有望突破傳統設計思維局限,設計出創新性的筏式養殖吊籠清洗裝備。
二、TRIZ 理論概述
TRIZ 理論由前蘇聯發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Altshuller)提出,其核心思想是技術系統的進化并非隨機,而是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該理論包含一系列解決問題的工具和方法,如矛盾矩陣、40 個發明原理、物 - 場分析等。矛盾矩陣可幫助識別工程中的技術矛盾,并提供對應的發明原理來解決矛盾;40 個發明原理涵蓋了從分割、合并到動態化等多種創新思路;物 - 場分析則通過構建和完善物 - 場模型,找到問題的解決方向。這些工具和方法相互配合,能夠有效引導設計者解決各種工程設計難題。
三、筏式養殖吊籠清洗問題分析
(一)現有清洗方式弊端
人工清洗:工人手持刷子或高壓水槍在海上對吊籠進行逐一清洗。這種方式不僅耗費大量人力,且清洗速度慢,在惡劣天氣條件下作業困難。同時,人工清洗難以徹底清除吊籠縫隙和角落的污垢與附著生物。
簡易機械清洗設備:部分養殖戶采用一些簡易的機械裝置輔助清洗,如簡單的旋轉刷裝置。但這些設備功能單一,適應性差,無法針對不同規格和結構的吊籠進行有效清洗,清洗質量不穩定。
(二)清洗裝備設計中的技術矛盾
在設計吊籠清洗裝備時,存在諸多技術矛盾。例如,為提高清洗效率,希望增大清洗設備的功率和清洗速度,但這可能導致設備能耗增加以及對吊籠結構造成損傷;若要保證清洗效果,采用高強度的清洗方式,又可能影響設備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這些矛盾制約了清洗裝備性能的提升。
四、基于 TRIZ 理論的設計過程
(一)運用矛盾矩陣確定發明原理
定義技術矛盾:將清洗效率與設備能耗作為一對技術矛盾。改善的參數為 “運動物體的速度”(對應清洗效率),惡化的參數為 “能量消耗”(對應設備能耗)。
查詢矛盾矩陣:根據 TRIZ 矛盾矩陣表,找到對應的發明原理,如 “15. 動態特性原理”“35. 物理或化學參數改變原理” 等。
(二)應用發明原理進行設計創新
動態特性原理應用:設計可調節的清洗刷頭,使其能根據吊籠的形狀、大小和污垢分布情況自動調整位置和角度。例如,采用多關節機械臂連接清洗刷頭,通過傳感器感知吊籠的輪廓,控制機械臂運動,實現對不同部位的精準清洗,提高清洗效率的同時減少不必要的能耗。
物理或化學參數改變原理應用:在清洗介質方面進行創新,采用添加特殊清洗劑的高壓水射流清洗方式。通過調整清洗劑的成分和濃度,增強對污垢和附著生物的溶解和剝離能力,降低清洗所需的水壓,從而在保證清洗效果的前提下,減少設備功率需求,降低能耗。
(三)物 - 場分析優化設計
構建初始物 - 場模型:分析清洗過程中的物質和場,確定清洗設備(刷子、高壓水槍等)為作用物(S1),吊籠及污垢為被作用物(S2),清洗力(機械力、水流沖擊力等)為場(F)。當前系統存在的問題是清洗力不足或作用效果不佳,導致清洗不徹底。
完善物 - 場模型:引入新的物質或場來改善系統。例如,增加超聲波場,利用超聲波的空化效應輔助清洗。在高壓水射流中添加超聲波,使水分子產生微小氣泡,氣泡破裂時產生強大的沖擊力,進一步清除吊籠表面及縫隙中的污垢,完善了物 - 場模型,提升了清洗效果。
五、清洗裝備設計方案
(一)總體結構設計
設計一款集機械清洗、高壓水射流清洗和超聲波清洗于一體的筏式養殖吊籠清洗裝備。裝備主要由機架、輸送裝置、清洗裝置、控制系統等部分組成。機架采用耐腐蝕材料制作,確保在海上環境下的穩定性和耐久性。輸送裝置用于將吊籠平穩地送入清洗區域,并在清洗完成后送出,可根據吊籠的規格進行調整。
(二)清洗裝置設計
機械清洗部分:采用多組可調節的旋轉刷頭,刷頭材質選用柔軟且具有強摩擦力的材料,既能有效去除污垢,又不會損傷吊籠。刷頭通過電機驅動,轉速可根據清洗需求進行調節。
高壓水射流清洗部分:配備高壓水泵,將水加壓后通過特制的噴頭噴出,形成高壓水射流。噴頭設計為多角度可調節,能夠覆蓋吊籠的各個部位。同時,設置水循環系統,對清洗后的水進行過濾和凈化,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超聲波清洗部分:在清洗槽內安裝超聲波發生器,產生超聲波作用于清洗液中。超聲波與高壓水射流協同工作,增強清洗效果。
(三)控制系統設計
采用 PLC 控制系統,實現對清洗裝備的自動化控制。通過傳感器實時監測吊籠的位置、清洗過程中的壓力、流量等參數,并根據預設程序自動調整設備運行狀態。操作人員可通過人機界面進行參數設置和設備監控,操作簡便快捷。
六、結論與展望
通過運用 TRIZ 理論,成功解決了筏式養殖吊籠清洗裝備設計中的諸多技術矛盾,提出了一種創新的清洗裝備設計方案。該方案結合多種清洗方式,提高了清洗效率和清洗質量,降低了能耗和勞動強度。然而,在實際應用中,仍需進一步對裝備進行優化和測試,如在不同養殖環境下的適應性測試,以及對設備可靠性和維護性的改進。未來,隨著 TRIZ 理論在工程設計領域的深入應用,有望開發出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養殖裝備,推動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