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 中的同步輸出流:`std::basic_osyncstream` 深入解析與應用實踐

文章目錄

    • 一、`std::basic_osyncstream` 的背景與動機
    • 二、`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基本原理
    • 三、`std::basic_osyncstream` 的使用方法
      • (一)基本用法
      • (二)多線程環境下的使用
      • (三)與文件流的結合
    • 四、`std::basic_osyncstream` 的高級特性
      • (一)緩沖區管理
      • (二)與其他 C++20 特性的結合
        • 1\. 與 `std::format` 的結合
        • 2\. 與協程的結合
    • 五、`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性能分析
      • (一)同步機制的開銷
      • (二)緩沖區管理的開銷
      • (三)性能優化建議
    • 六、`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應用場景
      • (一)日志系統
      • (二)多線程數據處理
      • (三)文件寫入
    • 七、`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實現原理
      • (一)`std::basic_syncbuf` 的角色
      • (二)線程安全的實現機制
      • (三)緩沖區刷新策略
    • 八、`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優勢與局限性
      • (一)優勢
      • (二)局限性
    • 九、`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最佳實踐
      • (一)合理設置緩沖區大小
      • (二)減少不必要的同步操作
      • (三)使用線程池
      • (四)避免過度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
    • 十、`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未來展望
      • (一)性能優化
      • (二)功能擴展
      • (三)與其他特性的集成
    • 十一、總結

在多線程編程中,輸出流的同步問題一直是困擾開發者的一大難題。傳統的 std::ostream(如 std::cout)在多線程環境下無法保證輸出的順序性和完整性,容易導致輸出內容交織、順序混亂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C++20 引入了 std::basic_osyncstream,它為多線程環境下的輸出流同步提供了一種高效、簡潔的解決方案。

一、std::basic_osyncstream 的背景與動機

在多線程程序中,多個線程可能同時嘗試向同一個輸出流(如控制臺或文件)寫入數據。由于 std::ostream 本身并不提供線程安全機制,這種并發寫入會導致數據競爭(race condition),使得輸出結果不可預測。例如,以下代碼展示了在多線程環境下使用 std::cout 輸出時可能出現的問題: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vector>void print_thread_id(int id) {std::cout << "Thread " << id << " is running\n";
}int main() {constexpr int num_threads = 5;std::vector<std::thread> threads;for (int i = 0; i < num_threads; ++i) {threads.emplace_back(print_thread_id, i);}for (auto& t : threads) {t.join();}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多個線程同時向 std::cout 輸出,可能會導致輸出內容交錯,例如:

Thread 0 is runningThread 1 is running
Thread 2 is running
Thread 3 is running
Thread 4 is running

為了解決這種問題,C++20 引入了 std::basic_osyncstream。它通過為每個線程提供獨立的緩沖區,并在適當的時候將緩沖區的內容原子式地寫入目標流,從而保證了輸出的順序性和完整性。

二、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基本原理

std::basic_osyncstreamstd::basic_syncbuf 的便捷包裝器。其核心思想是利用 RAII(Resource Acquisition Is Initialization)機制,為每個線程創建一個獨立的同步緩沖區(sync buffer)。當線程向 std::basic_osyncstream 寫入數據時,數據首先被寫入到線程的獨立緩沖區中,而不是直接寫入目標流。只有在以下兩種情況下,緩沖區的內容才會被原子式地寫入目標流:

  1. 對象析構:當 std::basic_osyncstream 對象析構時,其內部的緩沖區內容會被自動寫入目標流。
  2. 顯式刷新: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emit 方法或插入換行符(如 std::endl)時,緩沖區的內容會被刷新到目標流。

這種設計使得 std::basic_osyncstream 能夠在不犧牲性能的前提下,提供線程安全的輸出流操作。

三、std::basic_osyncstream 的使用方法

(一)基本用法

std::basic_osyncstream 是一個模板類,它依賴于底層流類型(如 std::ostreamstd::wostream)。要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首先需要包含頭文件 <syncstream>,然后創建一個 std::basic_osyncstream 對象,并將其綁定到一個底層流對象上。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yncstream>int main() {std::osyncstream sync_out(std::cout); // 創建同步輸出流對象sync_out << "Hello, ";sync_out << "World!\n";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std::osyncstream 對象 sync_out 將輸出綁定到 std::cout。由于 std::osyncstream 的存在,即使在多線程環境下,輸出內容也不會交錯。

(二)多線程環境下的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主要優勢在于它能夠解決多線程環境下的輸出同步問題。以下是一個多線程輸出的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ync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vector>void print_thread_info(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 int id) {sync_out << "Thread " << id << " is running\n";
}int main() {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std::cout);std::vector<std::thread> threads;for (int i = 0; i < 5; ++i) {threads.emplace_back(print_thread_info, std::ref(sync_out), i);}for (auto& t : threads) {t.join();}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多個線程通過 std::basic_osyncstream 對象 sync_outstd::cout 輸出信息。由于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同步機制,每個線程的輸出都能夠按順序輸出,而不會出現內容交錯的情況。

(三)與文件流的結合

std::basic_osyncstream 不僅可以與 std::cout 結合使用,還可以與文件流(如 std::ofstream)一起使用。以下是一個將輸出寫入文件的示例:

#include <fstream>
#include <sync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vector>void write_to_file(std::basic_osyncstream<std::ofstream>& sync_out, int id) {sync_out << "Thread " << id << " is writing to file\n";
}int main() {std::ofstream file("output.txt");std::basic_osyncstream<std::ofstream> sync_out(file);std::vector<std::thread> threads;for (int i = 0; i < 5; ++i) {threads.emplace_back(write_to_file, std::ref(sync_out), i);}for (auto& t : threads) {t.join();}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多個線程通過 std::basic_osyncstream 對象 sync_out 將數據寫入文件 output.txt。由于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同步機制,文件中的輸出內容是按順序排列的。

四、std::basic_osyncstream 的高級特性

(一)緩沖區管理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底層依賴于 std::basic_syncbuf,它負責管理緩沖區。std::basic_syncbuf 提供了靈活的緩沖區管理機制,允許開發者自定義緩沖區的大小和行為。例如,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設置緩沖區的大小:

#include <syncstream>
#include <iostream>int main() {std::osyncstream sync_out(std::cout);sync_out.rdbuf()->pubsetbuf(nullptr, 0); // 禁用緩沖區sync_out << "Hello, World!\n";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通過調用 pubsetbuf 方法,可以禁用緩沖區或設置緩沖區的大小。

(二)與其他 C++20 特性的結合

C++20 引入了許多新特性,如 std::format 和協程(Coroutines)。std::basic_osyncstream 可以與這些特性結合使用,進一步提升代碼的可讀性和性能。

1. 與 std::format 的結合

std::format 提供了一種安全、靈活的字符串格式化機制。將 std::basic_osyncstreamstd::format 結合使用,可以簡化多線程環境下的日志輸出。以下是一個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format>
#include <syncstream>
#include <thread>void log_message(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 int thread_id, int value) {sync_out << std::format("Thread [{}] reports value: {}\n", thread_id, value);
}int main() {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std::cout);std::thread t1(log_message, std::ref(sync_out), 1, 42);std::thread t2(log_message, std::ref(sync_out), 2, 100);t1.join();t2.join();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std::format 負責格式化字符串,而 std::basic_osyncstream 負責同步輸出。這種組合使得日志輸出既安全又高效。

2. 與協程的結合

協程是 C++20 中引入的一種新的并發編程機制。std::basic_osyncstream 可以與協程結合使用,實現更復雜的并發輸出邏輯。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yncstream>
#include <coroutine>
#include <thread>struct AsyncLog {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int thread_id;struct promise_type {AsyncLog get_return_object() { return {}; }std::suspend_never initial_suspend() { return {}; }std::suspend_never final_suspend() noexcept { return {}; }void return_void() {}void unhandled_exception() {}};void await_resume() {}void await_suspend(std::coroutine_handle<> h) {sync_out << "Thread " << thread_id << " is logging\n";h.resume();}
};void log_thread(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 int id) {AsyncLog{sync_out, id}.await_suspend(std::noop_coroutine());
}int main() {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std::cout);std::thread t1(log_thread, std::ref(sync_out), 1);std::thread t2(log_thread, std::ref(sync_out), 2);t1.join();t2.join();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AsyncLog 是一個協程,它通過 std::basic_osyncstream 同步輸出日志信息。這種結合使得協程能夠與同步輸出流無縫協作。

五、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性能分析

雖然 std::basic_osyncstream 提供了線程安全的輸出流操作,但它可能會引入一定的性能開銷。主要的性能開銷來自于同步機制和緩沖區管理。以下是一些性能分析的關鍵點:

(一)同步機制的開銷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同步機制基于互斥鎖(mutex)。每次線程向 std::basic_osyncstream 寫入數據時,都會嘗試獲取互斥鎖。如果多個線程同時嘗試寫入,可能會導致線程阻塞,從而影響性能。然而,這種開銷通常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它能夠保證輸出的順序性和完整性。

(二)緩沖區管理的開銷

std::basic_osyncstream 使用緩沖區來減少對底層流的寫入操作。雖然緩沖區可以提高性能,但緩沖區的大小和刷新策略也會影響性能。如果緩沖區過大,可能會導致內存占用增加;如果緩沖區過小,可能會導致頻繁的刷新操作。因此,合理設置緩沖區大小是優化性能的關鍵。

(三)性能優化建議

為了優化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設置緩沖區大小:根據實際需求調整緩沖區大小,避免緩沖區過大或過小。
  2. 減少不必要的同步操作:如果輸出內容較短,可以考慮使用 std::endlstd::flush 顯式刷新緩沖區,而不是依賴析構函數自動刷新。
  3. 使用線程池:在多線程環境下,使用線程池可以減少線程創建和銷毀的開銷,從而提高性能。

六、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應用場景

std::basic_osyncstream 在多線程編程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一)日志系統

在多線程應用程序中,日志系統是必不可少的。std::basic_osyncstream 可以用于實現線程安全的日志輸出,確保日志信息的順序性和完整性。以下是一個簡單的日志系統實現: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ync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vector>class Logger {
public:static void log(const std::string& message) {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std::cout);sync_out << message << std::endl;}
};void worker_thread(int id) {Logger::log("Thread " + std::to_string(id) + " is running");
}int main() {std::vector<std::thread> threads;for (int i = 0; i < 5; ++i) {threads.emplace_back(worker_thread, i);}for (auto& t : threads) {t.join();}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Logger 類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 實現線程安全的日志輸出。多個線程通過 Logger::log 方法輸出日志信息,而不會出現內容交錯的情況。

(二)多線程數據處理

在多線程數據處理中,std::basic_osyncstream 可以用于輸出處理結果。以下是一個簡單的數據處理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ync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vector>void process_data(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 int data) {// 模擬數據處理int result = data * 2;sync_out << "Thread " << std::this_thread::get_id() << " processed data: " << data << ", result: " << result << std::endl;
}int main() {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std::cout);std::vector<std::thread> threads;for (int i = 0; i < 5; ++i) {threads.emplace_back(process_data, std::ref(sync_out), i);}for (auto& t : threads) {t.join();}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多個線程通過 std::basic_osyncstream 輸出數據處理結果。由于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同步機制,輸出內容是按順序排列的。

(三)文件寫入

在多線程環境下,向文件寫入數據時也需要保證線程安全。std::basic_osyncstream 可以與文件流結合使用,實現線程安全的文件寫入。以下是一個示例:

#include <fstream>
#include <sync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vector>void write_to_file(std::basic_osyncstream<std::ofstream>& sync_out, int data) {sync_out << "Thread " << std::this_thread::this_thread::get_id() << " wrote data: " << data << std::endl;
}int main() {std::ofstream file("output.txt");std::basic_osyncstream<std::ofstream> sync_out(file);std::vector<std::thread> threads;for (int i = 0; i < 10; ++i) {threads.emplace_back(write_to_file, std::ref(sync_out), i);}for (auto& t : threads) {t.join();}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多個線程通過 std::basic_osyncstream 向文件 output.txt 寫入數據。由于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同步機制,文件中的輸出內容是按順序排列的,不會出現數據交錯的情況。

七、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實現原理

為了更好地理解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工作原理,我們需要深入探討其底層實現機制。std::basic_osyncstream 是基于 std::basic_syncbuf 的一個封裝,而 std::basic_syncbuf 是 C++20 中引入的一個同步緩沖區類模板。

(一)std::basic_syncbuf 的角色

std::basic_syncbuf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底層緩沖區管理器。它繼承自 std::basic_streambuf,并重寫了關鍵的虛函數,如 overflowsync,以實現同步寫入。std::basic_syncbuf 的主要職責是:

  1. 緩沖區管理:為每個線程分配獨立的緩沖區,減少對底層流的直接寫入操作,從而提高性能。
  2. 同步寫入:在緩沖區滿或顯式刷新時,將緩沖區的內容原子式地寫入底層流,確保線程安全。

(二)線程安全的實現機制

std::basic_syncbuf 使用互斥鎖(mutex)來實現線程安全的寫入操作。當一個線程嘗試寫入數據時,它會首先獲取互斥鎖,然后將數據寫入緩沖區。如果緩沖區滿了或者調用了 emit 方法,緩沖區的內容會被刷新到底層流。在刷新過程中,互斥鎖會確保只有一個線程能夠訪問底層流,從而避免數據競爭。

(三)緩沖區刷新策略

std::basic_syncbuf 的緩沖區刷新策略是影響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緩沖區的刷新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觸發:

  1. 顯式刷新: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emit 方法或插入換行符(如 std::endl)時,緩沖區的內容會被刷新到底層流。
  2. 緩沖區滿:當緩沖區達到其最大容量時,緩沖區的內容會被自動刷新到底層流。
  3. 對象析構:當 std::basic_osyncstream 對象析構時,其內部的緩沖區內容會被自動寫入底層流。

八、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優勢與局限性

(一)優勢

  1. 線程安全std::basic_osyncstream 提供了線程安全的輸出流操作,解決了多線程環境下的輸出混亂問題。
  2. 性能優化:通過緩沖區管理,減少了對底層流的直接寫入操作,從而提高了性能。
  3. 易用性std::basic_osyncstream 的使用方法與傳統的 std::ostream 類似,易于上手。
  4. 靈活性:可以與多種底層流(如 std::coutstd::ofstream)結合使用,滿足不同的輸出需求。

(二)局限性

  1. 性能開銷:雖然 std::basic_osyncstream 通過緩沖區管理減少了對底層流的寫入操作,但同步機制本身仍會引入一定的性能開銷。特別是在高并發場景下,互斥鎖的爭用可能會導致線程阻塞,從而影響性能。
  2. 緩沖區管理的復雜性:合理設置緩沖區大小是優化性能的關鍵,但緩沖區大小的設置需要根據具體應用場景進行調整。如果緩沖區過大,可能會導致內存占用增加;如果緩沖區過小,可能會導致頻繁的刷新操作。
  3. 對底層流的依賴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性能和行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底層流的實現。例如,如果底層流的寫入操作本身就很慢,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性能也會受到影響。

九、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最佳實踐

為了充分發揮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優勢,同時避免其局限性帶來的影響,以下是一些最佳實踐建議:

(一)合理設置緩沖區大小

緩沖區大小的設置需要根據具體應用場景進行調整。一般來說,緩沖區大小應該根據以下因素進行權衡:

  1. 內存占用:較大的緩沖區會占用更多的內存,但可以減少對底層流的寫入操作,從而提高性能。
  2. 刷新頻率:較小的緩沖區會導致更頻繁的刷新操作,從而增加性能開銷。
  3. 輸出延遲:較大的緩沖區可能會導致輸出延遲增加,因為數據需要在緩沖區中積累到一定程度才會被刷新。

在實際應用中,可以通過實驗和性能測試來確定最優的緩沖區大小。例如,可以通過以下代碼設置緩沖區大小: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yncstream>int main() {std::osyncstream sync_out(std::cout);sync_out.rdbuf()->pubsetbuf(nullptr, 1024); // 設置緩沖區大小為 1024 字節sync_out << "Hello, World!\n";return 0;
}

(二)減少不必要的同步操作

雖然 std::basic_osyncstream 提供了線程安全的輸出流操作,但過多的同步操作可能會引入不必要的性能開銷。為了減少同步操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顯式刷新緩沖區:如果輸出內容較短,可以考慮使用 std::endlstd::flush 顯式刷新緩沖區,而不是依賴析構函數自動刷新。顯式刷新可以減少緩沖區的占用時間,從而降低同步操作的開銷。
  2. 批量寫入:盡量將多個輸出操作合并為一個批量操作,減少對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調用次數。例如,可以通過以下代碼實現批量寫入: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yncstream>
#include <sstream>int main() {std::osyncstream sync_out(std::cout);std::ostringstream oss;oss << "Hello, " << "World!\n";sync_out << oss.str();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通過 std::ostringstream 將多個輸出操作合并為一個字符串,然后一次性寫入 std::basic_osyncstream,從而減少了同步操作的次數。

(三)使用線程池

在多線程環境下,線程的創建和銷毀是一個相對耗時的操作。使用線程池可以減少線程的創建和銷毀次數,從而提高性能。線程池預先創建了一組線程,并在需要時將任務分配給這些線程。這樣可以避免頻繁創建和銷毀線程帶來的開銷。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線程池實現示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yncstream>
#include <thread>
#include <vector>
#include <queue>
#include <functional>
#include <mutex>
#include <condition_variable>class ThreadPool {
public:ThreadPool(size_t num_threads) {for (size_t i = 0; i < num_threads; ++i) {threads.emplace_back([this] {while (true) {std::function<void()> task;{std::unique_lock<std::mutex> lock(queue_mutex);condition.wait(lock, [this] { return stop || !tasks.empty(); });if (stop && tasks.empty()) {return;}task = std::move(tasks.front());tasks.pop();}task();}});}}~ThreadPool() {{std::unique_lock<std::mutex> lock(queue_mutex);stop = true;}condition.notify_all();for (auto& t : threads) {t.join();}}template <typename F, typename... Args>auto enqueue(F&& f, Args&&... args) -> std::future<typename std::result_of<F(Args...)>::type> {using return_type = typename std::result_of<F(Args...)>::type;auto task = std::make_shared<std::packaged_task<return_type()>>(std::bind(std::forward<F>(f), std::forward<Args>(args)...));std::future<return_type> res = task->get_future();{std::unique_lock<std::mutex> lock(queue_mutex);if (stop) {throw std::runtime_error("enqueue on stopped ThreadPool");}tasks.emplace([task]() { (*task)(); });}condition.notify_one();return res;}private:std::vector<std::thread> threads;std::queue<std::function<void()>> tasks;std::mutex queue_mutex;std::condition_variable condition;bool stop = false;
};void print_message(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 const std::string& message) {sync_out << message << std::endl;
}int main() {std::basic_osyncstream<std::ostream> sync_out(std::cout);ThreadPool pool(4);pool.enqueue(print_message, std::ref(sync_out), "Message from thread 1");pool.enqueue(print_message, std::ref(sync_out), "Message from thread 2");pool.enqueue(print_message, std::ref(sync_out), "Message from thread 3");pool.enqueue(print_message, std::ref(sync_out), "Message from thread 4");return 0;
}

在上述代碼中,ThreadPool 類管理了一個線程池,enqueue 方法用于將任務提交到線程池中。通過使用線程池,可以減少線程的創建和銷毀次數,從而提高性能。

(四)避免過度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

雖然 std::basic_osyncstream 提供了線程安全的輸出流操作,但在某些情況下,過度使用可能會導致不必要的性能開銷。例如,如果輸出操作本身不需要線程安全,或者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實現線程安全,那么可以考慮不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

以下是一些可以避免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情況:

  1. 單線程環境:如果程序運行在單線程環境中,那么可以使用傳統的 std::ostream,而無需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
  2. 獨立輸出流:如果每個線程都有自己的獨立輸出流,那么可以避免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例如,可以為每個線程創建一個獨立的文件流,從而避免線程間的競爭。
  3. 日志系統: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使用專門的日志庫(如 spdloglog4cpp)來實現線程安全的日志輸出,而無需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這些日志庫通常提供了更高效的線程安全機制和更豐富的功能。

十、std::basic_osyncstream 的未來展望

std::basic_osyncstream 是 C++20 中引入的一個重要特性,它為多線程環境下的輸出流同步提供了一種高效、簡潔的解決方案。隨著 C++ 標準的不斷發展,std::basic_osyncstream 也可能會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優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發展方向:

(一)性能優化

隨著硬件技術的不斷發展,多核處理器的性能越來越高。為了充分發揮多核處理器的性能,std::basic_osyncstream 可能會引入更多的性能優化措施。例如,可以使用無鎖編程技術(lock-free programming)來減少互斥鎖的開銷,從而提高性能。

(二)功能擴展

std::basic_osyncstream 目前主要支持輸出流的同步操作,但未來可能會擴展其功能,支持更多的同步操作類型。例如,可以引入同步輸入流(std::basic_isyncstream),從而實現線程安全的輸入操作。

(三)與其他特性的集成

C++ 標準中引入了許多新特性,如協程(Coroutines)、模塊(Modules)和概念(Concepts)。未來,std::basic_osyncstream 可能會與這些特性進一步集成,從而提供更強大的功能。例如,可以將協程與 std::basic_osyncstream 結合使用,實現更復雜的并發輸出邏輯。

十一、總結

std::basic_osyncstream 是 C++20 中引入的一個重要特性,它為多線程環境下的輸出流同步提供了一種高效、簡潔的解決方案。通過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可以避免多線程環境下的輸出混亂問題,提高程序的可讀性和可維護性。

在使用 std::basic_osyncstream 時,需要注意其性能開銷和局限性。通過合理設置緩沖區大小、減少不必要的同步操作和使用線程池等措施,可以充分發揮 std::basic_osyncstream 的優勢,同時避免其局限性帶來的影響。

隨著 C++ 標準的不斷發展,std::basic_osyncstream 也可能會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優化。未來,我們可以期待 std::basic_osyncstream 在性能、功能和與其他特性的集成方面取得更大的進步。

總之,std::basic_osyncstream 是一個多線程編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為開發者提供了一種簡單而強大的方式來解決多線程環境下的輸出流同步問題。通過深入理解其原理和使用方法,我們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一特性,提升程序的質量和性能。

本文來自互聯網用戶投稿,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pswp.cn/pingmian/72861.shtml
繁體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hk.pswp.cn/pingmian/72861.shtml
英文地址,請注明出處:http://en.pswp.cn/pingmian/72861.shtml

如若內容造成侵權/違法違規/事實不符,請聯系多彩編程網進行投訴反饋email:809451989@qq.com,一經查實,立即刪除!

相關文章

C/C++藍橋杯算法真題打卡(Day8)

一、P8780 [藍橋杯 2022 省 B] 刷題統計 - 洛谷 算法代碼&#xff1a; #include<bits/stdc.h> // 包含標準庫中的所有頭文件&#xff0c;方便使用各種數據結構和算法 using namespace std; // 使用標準命名空間&#xff0c;避免每次調用標準庫函數時都要加 std::in…

JavaScript 編程:從基礎到高級應用的全面探索

引言 JavaScript 作為一種廣泛應用于 Web 開發的腳本語言&#xff0c;已經成為現代互聯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可以為網頁增添交互性和動態效果&#xff0c;還能在服務器端&#xff08;如 Node.js&#xff09;進行后端開發。本文將從 JavaScript 的基礎語法開始&#xff0…

第十三次CCF-CSP認證(含C++源碼)

第十三次CCF-CSP認證 跳一跳滿分題解 碰撞的小球滿分題解遇到的問題 棋局評估滿分題解 跳一跳 題目鏈接 滿分題解 沒什么好說的 基本思路就是如何用代碼翻譯題目所給的一些限制&#xff0c;以及變量應該如何更新&#xff0c;沒像往常一樣給一個n&#xff0c;怎么讀入數據&…

Pytorch使用手冊—自定義函數的雙重反向傳播與自定義函數融合卷積和批歸一化(專題五十二)

1. 使用自定義函數的雙重反向傳播 有時候,在反向計算圖中運行兩次反向傳播是有用的,例如計算高階梯度。然而,支持雙重反向傳播需要對自動求導(autograd)有一定的理解,并且需要小心處理。支持單次反向傳播的函數不一定能夠支持雙重反向傳播。在本教程中,我們將展示如何編…

MySQL:數據庫基礎

數據庫基礎 1.什么是數據庫&#xff1f;2.為什么要學習數據庫&#xff1f;3.主流的數據庫&#xff08;了解&#xff09;4.服務器&#xff0c;數據庫&#xff0c;表之間的關系5.數據的邏輯存儲6.MYSQL架構7.存儲引擎 1.什么是數據庫&#xff1f; 數據庫(Database,簡稱DB)&#x…

Web Component 教程(五):從 Lit-html 到 LitElement,簡化組件開發

前言 在現代前端開發中&#xff0c;Web 組件是一種非常流行的技術&#xff0c;它允許我們創建可重用的、自包含的 UI 元素。而 Lit-html 是一個簡潔高效庫&#xff0c;用于在 Web 組件中進行渲染。在這篇教程中&#xff0c;我們一步步學習如何 Lit-html 來創建 Web Component。…

【C++】二叉樹和堆的鏈式結構(上)

本篇博客給大家帶來的是用C語言來實現堆鏈式結構和二叉樹的實現&#xff01; &#x1f41f;&#x1f41f;文章專欄&#xff1a;數據結構 &#x1f680;&#x1f680;若有問題評論區下討論&#xff0c;我會及時回答 ??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分享&#xff01; 今日思想&#xff…

Devops之AWS:如何安裝AWS CLI

AWS 命令行界面&#xff08;AWS CLI&#xff09;是一種開源工具&#xff0c;讓我們能夠使用命令行 Shell 中的命令與 AWS 服務進行交互。 安裝步驟&#xff1a; 下載并運行AWS CLI的MSI安裝程序&#xff1a; 點擊如下的鏈接&#xff0c;即可下載MSI安裝程序&#xff1a; htt…

PH2D數據集: 用人類演示數據提升人形機器人操作能力,助力跨實體學習

2025-03-18, 由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 卡內基梅隆大學, 華盛頓大學, 麻省理工學院等機構聯合收集了PH2D數據集。該數據集包含26824個任務導向的人類演示&#xff0c;采用消費者級VR設備收集&#xff0c;提供了準確的3D手部關鍵點姿態和語言注釋。數據集覆蓋了多種操作任務、不同…

python 數據可視化matplotib庫安裝與使用

要使用 matplotlib 庫進行數據可視化&#xff0c;首先你需要確保已經安裝了該庫。如果你還沒有安裝&#xff0c;可以通過 Python 的包管理器 pip 來安裝它。在你的命令行工具中運行以下命令來安裝 matplotlib&#xff1a; pip install matplotlib安裝完成后&#xff0c;你就可以…

【MySQL基礎-10】MySQL中的LENGTH()函數:用法詳解與實例分析

在MySQL數據庫中&#xff0c;LENGTH()函數是一個非常常用的字符串函數&#xff0c;用于計算字符串的字節長度。理解并掌握LENGTH()函數的用法&#xff0c;對于處理字符串數據、優化查詢以及進行數據驗證都非常有幫助。本文將詳細介紹LENGTH()函數的用法&#xff0c;并通過實例演…

Matlab 基于專家pid控制的時滯系統

1、內容簡介 Matlab 185-基于專家pid控制的時滯系統 可以交流、咨詢、答疑 2、內容說明 略 在處理時滯系統&#xff08;Time Delay Systems&#xff09;時&#xff0c;使用傳統的PID控制可能會面臨挑戰&#xff0c;因為時滯會導致系統的不穩定或性能下降。專家PID控制通過結…

E902基于bash與VCS的仿真環境建立

網上看見很多E902仿真的文章&#xff0c;但用到的編譯器是類似于這種Xuantie-900-gcc-elf-newlib-x86_64-V3.0.1-20241120&#xff0c;而我按照相應的步驟與對應的編譯器&#xff0c;仿真總會報錯。后面將編譯器換成riscv64-elf-x86_64-20210512&#xff0c;反而成功了。現在開…

SpringSecurity配置(自定義認證過濾器)

文末有本篇文章的項目源碼文件可供下載學習 在這個案例中,我們已經實現了自定義登錄URI的操作,登錄成功之后,我們再次訪問后端中的API的時候要在請求頭中攜帶token,此時的token是jwt字符串,我們需要將該jwt字符串進行解析,查看解析后的User對象是否處于登錄狀態.登錄狀態下,將…

《UNIX網絡編程卷1:套接字聯網API》第1章 簡介

《UNIX網絡編程卷1&#xff1a;套接字聯網API》第1章 簡介 1.1 網絡編程的核心價值與挑戰 網絡編程是實現跨設備通信的技術基礎&#xff0c;其核心目標是通過協議棧實現數據的可靠傳輸與高效交換。在嵌入式系統、云計算、物聯網等領域&#xff0c;網絡編程能力直接決定了系統的…

D-Wave專用量子計算機登頂Science 率先展示在真實場景中的量子優勢(內附下載)

內容來源&#xff1a;量子前哨&#xff08;ID&#xff1a;Qforepost&#xff09; 文丨浪味仙 排版丨浪味仙 行業動向&#xff1a;4200字丨16分鐘閱讀 摘要&#xff1a;加拿大專用量子計算機公司 D-Wave 在 Science 期刊發表了論文&#xff0c;題為《Beyond-Classical Compu…

在Ubuntu上安裝MEAN Stack的4個步驟

在Ubuntu上安裝MEAN Stack的4個步驟為&#xff1a;1.安裝MEAN&#xff1b;2.安裝MongoDB&#xff1b;3.安裝NodeJS&#xff0c;Git和NPM&#xff1b;4.安裝剩余的依賴項。 什么是MEAN Stack&#xff1f; 平均堆棧一直在很大程度上升高為基于穩健的基于JavaScript的開發堆棧。…

jmeter將返回的數據寫入csv文件

舉例說明&#xff0c;我需要接口返回體中的exampleid與todoid的數據信息&#xff08;使用邊界提取器先將其提取&#xff09;&#xff0c;并將其寫入csv文件進行保存 使用后置處理器BeanShell 腳本實例如下 import java.io.*;// 設置要寫入的文件路徑 String filePath "…

Linux下Redis哨兵集群模式搭建(1主2從+3哨兵)

Linux下Redis哨兵集群模式搭建&#xff08;1主2從3哨兵&#xff09; 一、Redis哨兵模式搭建 1.安裝包下載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_n2rCMi5MHX-mVkkyMo4LA 提取碼: gbra 2.新建redis目錄 mkdir -p /app/redis3.解壓到/app/redis目錄下 tar -zxvf redis-6.2.16.ta…

Debian 系統命令集合 |Debian 和 CentOS常見命令的異同

Debian 系統命令集合 Debian 是一個非常流行且穩定的 Linux 發行版&#xff0c;廣泛用于服務器、桌面和工作站環境。 Debian 和 CentOS常見命令 使用方式的對比 注: 部分人&#xff08;比如我&#xff09;先學的centos&#xff0c;其實centos和debian 就記住幾十個有區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