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
- 1. 網絡發展
- 1.1 獨立模式
- 1.2 網絡互聯
- 1.3 局域網LAN
- 1.4 廣域網WAN
- 2. 認識 “協議”
- 2.1 什么是協議?
- 2.2 為什么要有協議?
- 2.3 深入了解協議
- 序:開網絡之篇章,建網絡之基礎,將近2月過去,暑假期間不曾有按時更新,所以,現在開學了,當有新氣象,新態度,從今日起恢復更新,今天讓我們來走進Linux下的網絡世界,去探尋網絡中原理與邏輯!!!
1. 網絡發展
1.1 獨立模式
獨立模式:計算機之間相互獨立
例如:a,b,c三個程序員每個人敢不同的事務,只有當a程序員處理完數據,然后拿著這個數據給(物理傳遞)b程序員,b程序員才能處理數據,而c程序員也是需要b程序員將處理好的數據拿給c程序員才能進行他的工作,這樣的模式就叫做獨立模式。
1.2 網絡互聯
網絡互聯:多臺計算機連接在一起, 完成數據共享
單例模式這樣的信息傳遞效率顯然是不高效的,頁必然被取代,所以將多臺電腦連接在一起來實現數據的共享和交互是歷史的必然!!!這時候,數據就被放在了一個公共的服務器上,當與該服務器連接的計算機需要對應的數據時,直接從服務器上獲取就行了!!!(計算機互聯的雛形)
1.3 局域網LAN
局域網LAN:計算機數量更多了, 通過交換機和路由器連接在一起
上述的網絡互聯只能在一定范圍內進行互聯,但如果我們要進行遠距離數據的共享呢?如果說網絡互聯是實現了一個公司或者工作室內部的數據共享,那如何讓工作室和工作室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進行數據的共享呢?而為了能夠實現遠距離的數據傳輸,我們就需要知道向哪臺機器發送數據,所以ip地址,mac地址也就出現了,又由于數據的傳輸是有衰減的,所以交換機、路由器等硬件設備就孕育而生,從而實現了數據的遠距離傳輸。
1.4 廣域網WAN
廣域網WAN:將遠隔千里的計算機都連在一起
所謂 “局域網” 和 “廣域網” 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 我們有 “天朝特色” 的廣域網, 也可以看做一個比較大的局域網
2. 認識 “協議”
2.1 什么是協議?
協議是一種約定,計算機之間的傳輸媒介是光信號和電信號. 通過 “頻率” 和 “強弱” 來表示 0 和 1 這樣的信息. 要想傳遞各種不同的信息, 就需要約定好雙方的數據格式,而這樣的數據格式就是協議,而且不同的場景,協議的內容也會有區別!!!比如翻譯摩斯密碼,不同的密碼的翻譯規則是不同的!!!
2.2 為什么要有協議?
當我們將數據進行遠距離傳輸時,可能會遇到一下4個問題:
1、如何處理發來的數據
2、長距離傳輸的丟失問題
3、如何定位主機的問題
4、怎么保證數據能夠準確的到達下一個設備
那么問題來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有購物的習慣,我們只管我們拿到貨物后怎么去使用,而不會去管貨物是怎樣送過來的!!!所以計算機也是這樣,不同的層次只關心自己需要關心,而且這樣的問題是雙方的,接收端和發送端都會有這樣的問題,在雙方的機器上,每一層都要把自己層的問題解決,所以每一層都要設置自己的協議!!!各自解決各自當前層的問題,像上面的四個問題中,應用層只關心第一個問題(應用問題),第二個問題是由傳輸層來解決的,比如說tcp協議,udp協議等,第三個問題就是由網絡層用ip協議來解決的,這也就是我們熟悉的ip地址了,第四個問題就是由數據鏈路層來解決的,該層的協議種有各種各樣的字段來表示發送對象的精確信息(如mac地址)
網絡的傳輸的問題本質上就是遠距離傳輸的問題!!!
2.3 深入了解協議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要購物,而購物就會有快遞發給我們,快遞發給我們,不是直接發一個物品而是用一個快遞盒將物品包裹,并且快遞包裹上面還會有一個快遞單,這個快遞單就是用來識別信息的,里面有收件方的信息,寄件方的信息,物品內容…,而這些信息就相當于網絡傳輸當中的協議,每一個快遞都有對應的快遞單,而類似于這樣的快遞單在網絡的傳輸當中就叫做報頭!!!
我們知道網絡的傳輸是分層的,每一層都有不同的協議,而每個協議都有對應的報頭,一個報頭中有很多數據要來管理,而在早期的網絡的底層代碼當中是用c語言來實現的,我們怎么用代碼來管理報頭的數據呢?答案就是使用結構體來管理!!!,而這樣結構體加上去所要傳輸的數據一起就叫做報文!!!
總的來說:協議是雙方的約定,其最終的表現形式是結構體對象
總結:
今天我們并未對網絡的知識進行學習,但這篇文章卻是學習網絡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有了對網絡的發展的認識,有了對協議,報頭,報文的概念的了解,在未來的網絡的文章中,我們對網絡的學習就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