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自--鐘林談芯
射頻芯片賽道本來不卷的,投資人多了也就卷了。
本周,多家媒體報道某芯片上市公司終止射頻業務,終止射頻業務的何止一家芯片上市公司,從去年開始就逐漸有上市公司終止射頻業務,開啟清貨模式。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做射頻芯片的苦只有自己最清楚,雖身逢盛世,但機不逢時。產能緊張的時候,拿不到產能錯過機遇,產能釋放的時候又遇到市場清倉,不愿意接受低于成本價銷售,用資本補貼客戶,再一次失去市場。眼看庫存清完了,上市公司終止射頻業務又再一次清倉出貨。
就在昨天,客戶打來電話問我們產品多少錢,我問現在用哪一家的,客戶說是XXX(就是剛報道終止射頻業務那一家)。我說不報價了,價格肯定做不過,客戶說后面要有備份,已經找了好幾家報價了,我便不再回應。
芯片上市公司終止射頻業務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從2024年開始已有上市公司決定放棄射頻業務,這家公司從一開始我便保留看法,還有多位二級市場投資人找我交流,如何看待這家公司做射頻前端芯片,我說的很直接,不看好其業務,也許對市值有用,對股民有用,這家上市公司在射頻產品線上投入上億,但股市上應該早已經賺回。也很巧,前幾天一個客戶跟我們申請樣品替換他們家Wi-Fi FEM。
不管什么生意,做的人多了就不是好生意。中國人做生意喜歡扎堆,見不得別人賺錢,都想插上一腳。射頻芯片生意也是如此,看著卓勝微賺錢了,很多人便跟隨上來。因此,現在大家開始反思,一個生意的門檻在哪里,自己的相對優勢在哪里,這個生意有沒有未來以及可持續的利潤空間。當然,還有少數人仍在想著怎么to VC,怎么to G。
一個芯片公司,做不到壟斷或相對壟斷,就只能把芯片成本做到極致,把公司運營成本做到極致,在極致中求生存。這些上市公司既做不到相對壟斷,也做不到極致,結果只能是退出。
還有上市公司會退出射頻業務,從市場競爭來看是早晚的事情,現有產品沒有競爭力,未來產品沒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只是跟隨做些me too產品。上市公司已經把業務剝離,成為其子公司,自負盈虧,按照其趨勢,射頻業務遲早會放棄。
射頻業務競爭還會進一步加劇,前后至少會有四家上市公司會放棄射頻業務。我并不關心這些上市公司,他們對三伍微不構成影響和威脅。我更關心手機PA公司,因為他們都在做Wi-Fi FEM,都在順帶地做Wi-Fi FEM,好像不花錢似的。
我關心手機PA公司,不是因為競爭,而是因為某手機PA公司在客戶端攻擊和毀謗三伍微,本想寫篇文章,邀請該手機PA公司公開打擂,比試一下產品(性能和可靠性),又怕市場認為我氣量太小,小題大做。
在Wi-Fi FEM市場上,康希通信和三伍微將面臨手機PA公司的競爭,對我們兩家來說是生死場,對手機PA公司來說是游戲場,做不做都無所謂,本來就是順帶做做,哪像康希通信和三伍微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立足于此,生于斯長于斯。我們都沒有退路,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
今天,芯片上市公司正在放棄射頻業務;明天,大部分手機PA公司也會放棄Wi-Fi FEM業務。術業有專攻得道有先后,有恒志才有恒心,有恒心者則志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