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況下做算法備案?”
“什么情況下做大模型備案呢?”
進行大模型備案的企業必然要進行算法備案,而進行算法備案的企業則需根據其提供的服務性質判斷是否需要進行大模型備案。
算法備案與大模型備案已經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兩者都是強制性要求備案,但二者之間的區別大家都還比較混淆,分不清楚什么情況下該做什么備案。今天我們就來嘮一嘮算法備案與大模型備案的區別。
一、備案對象的區別
算法備案:面向對象較為廣泛,涵蓋個性化推送類、排序精選類、檢索過濾類、調度決策類以及生成合成類(含深度合成服務)等各類算法服務。只要涉及算法服務的提供,無論是簡單的推薦算法還是復雜的決策算法,都在算法備案范疇內。
大模型備案:主要適用于提供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主體,通常基于深度學習或機器學習模型,通過對大量數據的學習和訓練,生成文本、圖像、音頻等內容。一般模型需要實現某些功能,就涉及算法,所以一般做大模型備案也需要做算法備案。
二、備案要求的區別
(1)備案形式
算法備案:通過線上備案系統進行申請,備案材料直接通過線上系統提交,直接由中央網信辦審核
大模型備案:沒有線上渠道,需要去線下網信辦領取材料,線下遞交材料,由屬地網信辦初審,再由中央網信辦終審。
(2)備案周期
算法備案:算法備案平均2-3個月公示一批,整個備案周期一般在2-4個月左右
大模型備案:大模型備案時間跨度較長,各省要求不同,是排隊審核制,備案周期在5-8個月
(3)備案產品要求
算法備案:在產品研發前、中、后期均可申請做備案
大模型備案:要求產品需開發完成,且能進行內測,能提供測試賬號才能申請備案
三、備案材料的區別
算法備案所需材料:
- 公司基本信息
- 算法安全負責人信息
- 《算法備案承諾書》
- 《落實算法安全主體責任基本情況》
- 《算法安全自評估報告》
- 《擬公示報告》
- ICP備案號/ICP許可證
大模型備案所需材料:
-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上線備案申請表
- 《安全自評估報告》(難度最大,要求最嚴格的材料)
- 《模型服務協議》
- 《語料標注規則》
- 《攔截關鍵詞列表》
- 《評估測試題集》
四、監管方式的區別
算法備案:全國統一規定的備案流程,涉及資質初審、線上復審、終審,備案通過后統一進行公示,下發備案編號。
大模型備案:備案難度較高,除資料撰寫難度大外,各省 / 自治區 / 直轄市的申報流程各有不同,沒有統一標準,且涉及很多線下環節。
五、大模型備案與算法備案的聯系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大模型備案)是算法備案的類型之一,屬于生成合成類算法,一般做大模型備案的同時也需要做深度合成算法備案,二者同屬于強制性備案,但備案順序不分先后,可以依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備案順序。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的全部內容,有其他備案問題歡迎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