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
分類原理和標定
原理
視頻總結
雙目相機和RGBD相機原理
作用
RGBD相機=RGB相機+深度;
RGB-D相機同時獲取兩種核心數據:RGB彩色圖像和深度圖像(Depth Image)。
1. RGB彩色圖像
-
數據格式:
-
標準三通道矩陣(Height × Width × 3),通道順序通常為Red-Green-Blue(RGB)。
-
每個像素值范圍:0~255(8位)或0~65535(16位,高動態范圍)。
-
-
用途:
-
物體顏色識別(如YOLO目標檢測)
-
紋理特征提取(ORB/SIFT特征點匹配)
-
語義分割(Mask R-CNN)
-
2. 深度圖像(Depth Image)
-
數據格式:
-
單通道矩陣(Height × Width × 1),每個像素值為物體到相機的垂直距離(單位:毫米/米)。
-
數據類型:
-
uint16
(常見于ToF相機,如Kinect Azure,值=實際距離×縮放因子) -
float32
(直接存儲米制單位,如Realsense D455)
-
-
原理
1,結構光(紅外線ir)
結構光顧名思義就是將光結構化,有多種投影圖案方式,如正弦條紋的相移法、二進制編碼的格雷碼、相移法+格雷碼等。
為什么要將光結構化?
將光結構化是為了讓這些用來測量的光具有一定數學結構,而這些結構光經過物體表面畸變之后,在經過紅外攝像頭接收,算法可以根據這些畸變的結構光的結構變化,結合三角公式計算出物體上各點和相機之間的位置和深度信息。
原理:
工作時,經過特定編碼的光斑從投影儀投射到物體上,物體不同深度區域反射紅外光,紅外相機接收反射光,形成圖片,經過解碼,根據光斑的畸變情況,利用算法計算物體各點和相機平面的位置和深度信息。
單目結構光:有一個結構光發射器,一個結構光接收器
雙目結構光:一個結構光發射器,兩個結構光接收器,得到是兩個紅外圖
2,飛行時間(TOF)
脈沖發射器+定時器+脈沖接收器。
深度相機原理對比
鏈接
對比
雙目立體相機
視覺差測量深度。
RGBD相機結構光
結構光畸變和三角測量原理計算獲取位置和深度信息。
RGBD相機TOF
時間測量深度。